您的位置:标准吧 > 标准信息 >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构建现代装备制造产业体系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构建现代装备制造产业体系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司长 张相木

  “加快推进结构调整,下大力气改造提升传统装备制造业,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现代装备制造体系,推动装备工业转型升级,保持装备工业平稳较快发展。”

  今年以来,装备工业司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顺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结构调整,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构建现代装备产业体系,努力促进装备工业健康发展,为工业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贡献。

  2011年主要工作

  (一)完成规划编制工作

  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编制体系,装备工业司编制完成《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国家中长期航空工业发展规划》,已上报国务院审批;编制完成《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含子规划《智能制造装备“十二五”发展规划》、《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即将发布;编制完成《机械基础件、基础材料和基础制造工艺“十二五”发展规划》,已正式发布。

  (二)完成科技专项年度任务

  重点抓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重大专项:编制完成专项“十二五”实施计划并通过三部门综合平衡;编制完成专项2012年年度计划;编制下发了课题验收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并完成70余项课题验收。大型飞机重大专项:大型客机完成预发展阶段工作,进入详细设计阶段;大型商用发动机验证机研制工作已全面启动;继续组织实施好民用飞机、高技术船舶等重点行业科研计划。

  (三)完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工程论证

  按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完成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工程、支线飞机和通用航空产业化工程、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及关键部件创新发展工程、深海工程装备发展工程、智能制造装备创新发展工程等论证工作。组织实施了2011年度智能制造装备发展专项。

  (四)大力推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一是开展节能汽车推广目录审查、节能汽车核查和节能汽车补贴政策调整等工作,协调落实好节能汽车推广政策工作。二是加强25个城市公共领域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试点示范和6个城市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等工作。联合相关部委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督导工作。三是加快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有关标准制订工作。完成电动汽车充电接口、电动乘用车技术条件等一批新能源汽车标准制订,完成重型商用车油耗试验方法和限值等标准的制订和发布。四是联合相关部门制订发布《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管理细则》,组织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申报和审查工作。五是会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落实车船税实施条例,对节约能源、使用新能源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减免车船税政策。

  (五)积极推进装备工业企业技术改造、质量品牌建设

  制定了汽车、船舶、装备制造业2011年重点产业技术改造年度重点支持领域以及中央专项技改资金重点支持领域。办理汽车投资项目备案审查。组织实施新舟60涡桨支线飞机精品工程、H425直升机精品工程、超大型油轮、超大型矿砂船等精品工程。配合财政部、农业部做好农机具购置补贴推广目录的补充完善,提高质量管理和售后服务水平。

  (六)加快制定装备工业行业政策、标准和法规

  制定发布《农机工业发展政策》和《联合收割(获)机和拖拉机行业准入条件》。组织落实重大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进口减免税政策。开通运行中国汽车燃料消耗量网站。编制《“数控一代”装备创新工程行动计划》。修订《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创新指导目录》。搭建工程机械液压件产业化及应用协同工作平台。加强装备工业标准制修订,启动电动汽车综合标准化工作,制定船舶工业标准体系。编制《民用飞机发展促进条例》,制定汽车油耗管理办法。

  (七)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分析

  加强装备工业经济运行分析监测。编制发布《装备工业经济参考》、《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简报。加强重大技术装备网建设,加大装备工业宣传。

  2012年工作思路

  2012年工作的基本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型升级为主线,以全面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为根本任务,围绕建设装备制造强国战略目标,主动顺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结构调整,下大力气改造提升传统装备制造业,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现代装备制造体系,推动装备工业转型升级,保持装备工业平稳较快发展。

  重点任务如下:

  一是大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二是加快推进重点产业优化升级。
  三是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四是着力推进基础零部件、基础材料和基础工艺发展。
  五是加快发展装备工业现代制造服务业。
  六是加快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