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标准吧 > 标准信息 > 提升国有企业中层干部执行力的思考

提升国有企业中层干部执行力的思考


目    录
 

提升国有企业中层干部执行力的思考
 
执行力是任何组织、企业、团体工作的生命力。但是,当前一些国有企业的执行力普遍偏低,存在机械执行、趋利执行、应付执行和低效执行等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干部综合素质低下、体制机制不完善及社会不良风气侵蚀。因此,坚定理想信念、提高能力素质、营造干事氛围及建立长效机制成为提升国有企业中层干部执行力的必然选择。企业的中层干部既是执行者又是决策者,其不仅接受领导布置的任务并且要恰当地将其传递分配给属下的专责、班组长和一线员工。企业制定的战略决策,由中层干部去负责执行,中层干部执行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绩效管理水平,可见提高中层干部的执行力是非常重要的。文章分析了国有企业中层干部面临的新情况和角色定位以及其执行力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国有企业中层干部执行力的措施和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国有企业;中层干部;执行力;体制机制
 
 
 

执行力在当前是一个热门话题,人们常说,三分战略,七分执行。只有正确的执行才能让战略落地,只有准确的执行才能让策略落实,只有严格的执行才能让组织运行,只有尊重执行才能让文化扎根。国有企业能否持续快速发展,产生更多的效益,关键的因素在于企业是否拥有一批懂经营、会管理、善沟通、愿拼搏、踏踏实实、公道正派、廉洁勤政、求真务实的中层干部。他们是企业愿景、战略决策、组织方案的有力执行者和组织实践者,是执行力成败的重要因素。

一、国有企业中层干部执行力提升面临的新情况及角色的定位

(一)国有企业中层干部执行力提升面临的新情况

1、管理理念的转变,思想观念的变化,对提升国有企业中层干部执行力提出了新要求;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经济发展举世瞩目,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殷实富足,国际地位与日俱增,与之相适应,国有企业也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进行着兼并重组等体制机制改革,国有企业的经营理念也发生着深层次转变,更加注重科学管理、市场化经营、高效执行,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改善经营环境、经营理念、经营方式。与此同时,员工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也发生深刻变化,思想多元化、观念多样化。这些都对中层干部执行企业各项经营目标,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2、发展方式的转变,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提升国有企业中层干部执行力提出了新挑战;转变经营方式是国有企业在发展道路上不断探索的永恒的课题,关系到国有企业在新形势下如何才能适应环境,如何才能持续发展,关系到国有企业能否在新形势下立足、发展等问题。当前,我国正处在由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转变时期,国家在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同时,我国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类产品、各种服务随着科技的进步,不断升级换代。这些都是当前中层干部在工作过程中必然面临的新挑战。
3、企业结构的转型,利益关系的调整,给提升企业中层干部执行力带来了新难题;我国国有企业已经走出了转型的重要一步,现在正处于转型的新时期,企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从而带来了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利益关系趋于复杂,员工贫富差距明显加大,企业矛盾不断加深等等;与之相伴随,相关职能部门也存在一些权利部门化、部门利益化的现象,基层员工与企业中层干部相比,政治、经济待遇相差较大,而工作任务和压力却大得多,“干好干坏、干多干少一个样”等等,这些都给提升中层干部执行力带来了新的难题。 

(二)国有企业中层干部的角色定位

国有企业中处在各层级的成员都有着不同的主体责任,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在组织运行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高层管理者主要是掌握政策、把握方向、构筑愿景、策划战略、制定方案、组织执行。生产班组作为基层管理层则主要是组织团队成员积极配合,认真履行职责,努力实现组织目标。而作为企业中坚力量的中层干部则应主动承担实践企业决策、目标落实、战略执行,以及任务分解、基层管理和与决策层的协调沟通的职能,中层干部在整个执行力系统中主要扮演辅导员、协调员、裁判员、创意者等角色。中层干部既是执行者又是决策者,他们的作用发挥得好,就是基层与高层之间的桥梁、纽带;发挥得不好,就是基层与高层之间的一堵墙。
1、辅导员。中层干部拥有相当丰富的工作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可以在任务下达给员工后,帮助其完成,对其进行工作方法、实际操作、相关理论方面的指导和引导,使其在工作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提高任务的执行力,从而顺利完成所分配的任务。
2、协调员。管理过程中可能会由于沟通的失误、信息的失真等问题造成高层管理者与基层员工之间的隔阂。而中层干部更接近员工,更能体会和理解员工,可以从中斡旋、协调,使大家能够齐心协力共同实现组织的目标。
3、裁判员。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的完成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员工积极性和工作热情,而对员工的考核直接影响到员工工作的态度,如何做到客观、公正、公平,是每个企业在进行绩效考核时最为头疼和关心的事情。中层干部由于可以直接从对工作任务的明确、对工作岗位职责的划分、对员工日常工作的监督和观察等方面获得相当丰富的信息和数据,因而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可以尽量保证考核的公平合理、客观公正,起到公平裁判的作用。
4、创意者。中层干部可以根据其独到的洞察力,准确地领会领导的意图,从而使战略决策得到正确有效的传达和执行。他们熟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容易发现企业的问题所在,同时他们又有较深远和大局性的思维,结合其自身的知识技能优势,更容易提出新的改革方案和创新举措,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成为带着脑子上班的高效率的工作者。

二、当前国有企业中层干部执行力不高的主要表现及原因分析

(一)国有企业中层干部执行力存在的问题

国有企业中层干部在执行力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高度上,战略、计划、方案在执行的过程当中,标准渐渐降低和衰减,甚至完全走样,越到后面离原定的标准越远;或者有的单位和部门甚至没有制定自己的策略和措施,只是停留在口头上。二是速度上,计划、方案执行得不坚决,经常延误,有些工作甚至不了了之,严重影响了执行速度。三是力度上,计划、方案在执行过程中,虎头蛇尾,没有成效。
造成这些问题往往是因为中层干部在思想上存在误区,他们认为执行属于细节事务的层次,执行力主要体现在基层工作者。他们乐于布置任务,做决定,不重视过程管理与指导,想当然地认为执行力不强是下属没有按照自己的意志去落实。实际上,管理者制定目标和策略后更需要参与执行,只有在执行中才能准确及时发现目标是否可以实现,并及时根据执行的情况调整策略,这样的策略才可以有效达成目标。同时,在企业管理中,一项决策的完成,必须经过PDCA循环,有计划、有实施,还要有检查和修正,在整个过程中,员工主要是实施,而管理者却要关注全过程,在执行的过程中,中层干部的作用更大,对中层干部的要求也更高。中层干部必须做到:不仅要告诉员工完成某项任务的标准和时间,还要在执行过程中进行检查和协助,保证有最合适的员工去完成该项任务。

(二)当前国有企业中层干部执行力不高的主要表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国有企业的执行力有了明显提高。但是,作为国有企业的经营成败关键与企业的中层干部和广大员工执行力,还存有一些突出问题亟待解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机械执行。当前,很多企业的中层干部习惯于照搬照抄,照本宣科,不管员工,不知市场,不顾实情,以传统的思维和办法来想问题、作决定、办事情。这种安于现状,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满足于当 “太平官”、做“太平事”的“庸官”必然导致执行力的持续降低。在这些庸官中,机械化地执行任务是其最典型的特征。有的主观能动性差,依赖思想比较严重,人云亦云,甘当“复印机”、“传声筒”、“二传手”,经营班子布置跟着布置,经营班子开会跟着开会,生搬硬套;凡事按惯例执行,以老套套行事,用老办法工作,习惯念老经、走老路、说老话,工作思路不宽、办法不多,创新意识不强。 
    2、趋利执行。欲望和需要是“人的能动性的源泉和动力”,而利益便是欲望的最佳着眼点。当前,一些国有企业中层干部及其基层员工在进行管理和执行生产活动时,以小团体利益为落脚点,凡事把部门利益放在第一位,有利益的抢着干,没利益的不推则躲,无视整体的发展大局。甚至有的以个人利益为取舍,用心营私,与己有益,用足用活,与己无益,束之高阁;有的则唯上级利益,不讲群众观念,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唯上欺下,把上级和领导当成“如来佛”,虔诚膜拜,趋之若鹜,百般讨好,不顾员工的切身权益。责任心不强,执行意识淡薄是影响企业执行力提升的最大元凶。 
    3、应付执行。基于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尚处于改制的新时期,使得不少中层干部对企业经营目标执行的积极性不高,敷衍塞责,消极对待。有的对全局不关心,对大局不热心,对本职工作不尽心,推一推,动一动,赶一赶,走一步,不推不赶就原地踏步,应付了事,被动执行;有的好做表面文章,“雷声大雨点小”,以会议和文件代替落实,把开会当成落实的完成,把发文当成工作的终结,流于口号式管理。而有的中层干部在领导面前表态是一套,干起工作来是另一套,有布置没落实、有规划没行动、有开始没结果、有安排没检查、有形式没实效。上述情形造成了各项经营任务执行效果的显著低下,这种情况在现实中尤为普遍。 
    4、低效执行。执行主体综合素质的低下也是国有企业执行力不高的重要影响因素。目前国有企业中层干部中相当一批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自身素质不适应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经营水平低下,缺乏既忠实又创造性地执行决策的能力”,不仅业务不熟悉,方式不得当,办法不多,而且连起草文稿都词不达意,安排事务漏洞百出,攻坚克难一筹莫展,返工窝工现象时常发生。这些因素质水平低而出现的执行中领悟能力、应变能力和操作能力低现象,必然导致执行力不高,执行效果与预期目标相差甚远。 

(三)国有企业中层干部执行力不高的原因 

1、从主观上分析,能力素质不佳是国有企业中层干部执行力不高的主要原因。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包括政治觉悟和业务素质,而执行力不高问题,说到底就是干部业务素质问题。有的干部学习不讲求实效,就学习抓学习,不能把学习同提高素质、推进工作有机结合,学难致用,学习效果差等等,直接导致了中层干部的整体能力素质提升缓慢,甚至有日趋滑坡之势,出现“知识、本领”恐慌。特别是,中层干部“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企业忠诚不够、标杆形象树立不牢的问题,不同程度地缺乏现代企业管理服务理念”。政治觉悟不高必然导致业务能力的低下,直至执行力水平的降低。 
    2、从客观上分析,体制机制不优是国有企业中层干部执行力不高的直接原因。从体制上看,主要是由于国有企业体制改革尚未完全到位,企业管理职能转变没有完全到位;从机制上看,则主要反映在还没有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协调和适度分离的共治机制,以及缺乏完善的激励机制、绩效考核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等。比如,在基层员工工作体制上,存在不重视、不关心基层的现象,责、权、利不统一,费事协调运转机制并没有完全建立;在干部选任机制上,任人唯亲现象,而在选好、用好、培养好基层干部等方面却重视不够;在激励机制上,成绩与奖励不相一致,缺乏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等等。另外,没有健全的考核监督制度,也是导致执行主体主观随意、不负责任,政策、决策难以有效执行的重要原因。 
    3、从环境上分析,社会风气不良是企业中层干部执行力不高的潜在原因。在社会加速转型期,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诸多求利倾向、金钱价值观等不良风气,客观上对中层干部廉洁奉公、艰苦风斗的传统观念形成了冲击。在利益诱惑面前,很多中层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严重偏离,拜金主义、功利主义不断滋生与蔓延,从而导致执行利益化,讲条件讲待遇讲回报,好大喜功,弄虚作假,欺上瞒下。 

三、提升国有企业中层干部执行力的对策

干部队伍的执行力是靠高度的责任心“干”出来的,是靠严格的制度和机制“管”出来的,也是靠群众的支持和有效的监督“促”出来的。因此,努力改变国有企业中层干部队伍执行力不高的现实困境,必须围绕理念、能力、环境及体制机制来进行,进行系统综合治理。国有企业中层干部自身的特殊性决定了建设企业执行力的关键在于塑造中层干部的人格魅力和执行力。

(一)国有企业中层干部要重视塑造人格魅力

“小胜靠智,大胜用德”,国有企业中层干部要从提高自身素质入手,不断塑造个人人格魅力和威信,全心全意投入到工作中,发挥好承上起下的作用。
1、要在职工中树立自身良好的形象。中层干部必须具有感召力,有良好的品德和形象,使员工想到或看到他就充满战斗力。他要有良好的自控力,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才能使下属听从指挥。他应对下属富有同情心,关心、理解下属,帮他们解决所遇到的难题,与部下沟通,促进彼此的相互了解;他要勇于承担责任,心甘情愿地去承担下属的过错与缺点,当下属犯了错以后,他就应当承认自己是一个失败的领导者,而推卸责任的管理人,就不配当领导,因为这样的人不具备一个干部所应具备的基本的素质和最基本的做人道德。
2、中层干部要用自身的魅力和实力,让职工心甘情愿的服从和信赖,而不是其在领导职位上的权威。魅力源于实力,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发展对中层干部的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层干部要增强分析和判断意识,在同行业复杂多变的改革中保持冷静的头脑,认真分析形势,具体预见力,自觉并坚定贯彻落实好上级的政策方针策略,紧紧围绕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做好本职工作,使自己的工作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要服从大局,增强合作意识。要站在企业大局上,将本职工作有机的与企业其它发展战略结合,发挥高层决策的整体效应。要加强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努力学习、消化、吸收现代经营知识、现代科学管理体系和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更新知识库。

(二)国有企业中层干部要全面提升执行力

中层干部要成为合格的执行者应该努力提高以下九项能力。
1、领导能力。中层干部提高完成任务执行力的过程,其实也就是提高自身对部门职工领导力的过程。因为要提高执行部门的执行力,不是光靠中层干部一人所能完成的,而是要靠带领部门所有职工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
2、领悟能力。领悟力是对于一件事情的充分了解、正确判断,以及科学把握、合理决策的掌控程度的具体表现。一个优秀的中层干部首先要学会聆听,听懂、听全上级的意图,弄清楚上级希望你做什么,然后以此为目标来把握做事的程序、标准和要求。同时,对企业内外部环境都要能够准确把握,科学判断,从而适时调整自己,积极采取措施,使事情向着有利于企业及个人的方向发展。千万不要一知半解就开始埋头苦干,到头事倍功半,甚至前功尽弃。要清楚悟透一件事,胜过草率做十件事,并且会事半功倍。
3、计划能力。中层干部的首要职责就是将上级的决策转化为具体的可执行的任务,并设立可衡量的、阶段性的目标,制订可操作的计划,将计划贯彻下去。如果仅是方向性的口号,而期待下属去自行理解和筹划行动,定会造成时间和资源的浪费及执行偏差。在计划的实施与检查中要把握关键问题和重点问题,不能因琐碎的工作,而影响了应该做的重要工作。
4、指挥能力。为了使部属有共同的方向可以执行制定的计划,适当的指挥是有必要的。指挥部属,首先要考虑工作分配,要检测部属与工作的对应关系,也要考虑指挥的方式,语气不好或是目标不明确,都是不好的指挥。而好的指挥可以激发部属的意愿,而且能够提升其责任感与使命感。要清楚指挥的最高艺术,是部属能够自我指挥。
5、控制能力。控制就是追踪考核,确保目标达到、计划落实。虽然谈到控制会令人产生不舒服的感觉,然而企业的经营有其十分现实的一面,有些事情不及时加以控制,就会给企业造成直接与间接的损失。但是,控制若是操之过急或是控制力度不足,同样会产生反作用。控制过严使部属口服心不服,控制不力则可能现场的工作纪律也难以维持。要清楚最理想的控制,就是让部属通过目标管理方式实现自我控制。
6、协调能力。任何工作,如能制定完善的计划、再下达适当的命令、采取必要的控制,工作理应顺利完成。但事实上,中层干部的大部分时间都必须花在协调工作上。协调不仅包括内部上下级、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共识协调,也包括与外单位部门、客户之间的协调,要清楚最好的协调关系就是实现共赢。
7、授权能力。任何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作为中层干部不能像专责、班组一线员工那样事事亲历亲为,而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就是培养下属共同成长,给自己机会,更要为下属的成长创造机会。部属是自己的一面镜子,也是延伸自己智力和能力的载体,要赋予下属责、权、利,下属才会有做事的责任感和成就感。成就下属,就是成就自己。
8、判断能力。判断对于中层管理者来说非常重要,国有企业经营和运转错综复杂,常常需要中层管理者去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因果关系,从而找到问题的真正症结所在,并提出解决方案,这就要求洞察先机,未雨绸缪。
9、创新能力。要提高执行力,除了要具备以上这些能力外,更重要的还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这就需要不断地学习,把工作的过程当作一个系统的学习过程,不断地从工作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向创新迈进的过程。因此,做任何一件事都可以认真想一想,有没有创新的方法使执行的力度更大、速度更快、效果更好。要清楚创新无极限,唯有创新,才能生存。

(三)全面提升国有企业中层干部执行力需要把握的问题

1、纪律。纪律是企业执行力当中最重要的环节,是企业的命脉。纪律不严,企业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只有严守纪律、令行禁止,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抓执行,才能确保上通下达政令畅通,才能完成企业既定的任务目标。
2、速度。国有企业的执行力归根到底就是速度问题,要有更好的执行,必须要有执行的速度作为保障。
3、细节。细节是执行力的差距所在,细节影响品质,细节体现品位,细节显示差异,细节决定成败。灿烂星河是因无数星星汇聚,伟业丰功也是由琐事小事积累,当把小事做精,把细节做亮的时候,执行力的问题也就会迎刃而解。
4、平衡。即执行力与能力的平衡,能力是执行力的基础,执行力是能力的展现,没有能力的执行力是盲目的、初级的执行力。
如果把国有企业比做一个人,那么高层管理者就是脑袋,其要思考企业的战略,中层干部就是脊梁,要去协助大脑传达和执行命令到四肢——基层。中层干部的执行力不强,就像是脊梁很软,缺“钙”,支撑不了整个身体的正常活动;执行的方向和方式不对,就像是脊梁不正,整体的效果是歪的,这些都有悖于战略和计划的初衷。只有提高中层干部的执行力,才能真正提升企业的执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