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标准吧 > 标准信息 > 牛奶加工新方法

牛奶加工新方法


中国农学通报 19 9 5
年 第 1 1 卷 第 4 期
化偶联因子也作了研究。
肖建平等对水稻 白
化苗、
L o c k s h i n
等对玉 米黄化苗 、
白化苗
的研究均表 明其存在 着光合磷 酸化 偶联因
子。
这表明白化苗、
黄化苗虽不能形成叶绿
素,
但已经具备光合磷酸化机构。
也有学者对叶绿素突变体的内含物变化
作了研究。
刘贵付等测定了水稻黄化、
白化
突变体和对照在不 同温度下的叶绿素 a 、
b
和 ( a + b ) 的含量。
结果表明,
在不 同温度
下,
所有幼苗期表明白化的突变体均含有微
量的叶绿素 a 、
b ,
且随温度的升高,
同对
照一样,
叶绿素含量略有增加,
不同的材料
叶绿素含量及变化又有些差异,
其 中叶绿素
b 在 巧℃时 的含量 相对来讲比 其它温 度下
要高,
这与对照不同。
在不同温度下表现黄
化的突变体叶绿素 含量 虽 比 白化苗 高几十
倍 ,
但 最高也 只有对 照的 4 3 % ,
且同白化
苗的变趋势相似。
转绿以后,
白化苗与黄化
苗的叶绿素含量与对照不相上下。
3 叶绿素突变体应用探讨
叶绿素 突变是一种 非常 明显的性状突
变,
它可作为基因功能、
染色体定位研究的
标记性状,
同时对于杂交、
细胞融合和遗传
转化控制等研究来说,
亦有很 重要的价值 。
这方面的应用本文不再赘述,
在此只将以下
两方面的利用作一讨论。
3
.
1 作 为 性状标 记在 水稻 杂交 育种 中的利
用 遗传分析的结果表明大 多数叶绿素突变
为一隐性单基 因控制,
为此使叶绿素突变体
在育种上的进一步应用疏通了道路。
目前二
牛奶加工新方法
一种既能杀灭牛奶 中的细菌,
又能最大限度保
存牛奶 中的营养成分不被破坏的 牛奶加 工新方法,
目前正在德国推广。
市场上销售的牛奶,
多是经过 1
5 0 ℃ 高温消毒
3 分钟,
其中养分被破坏较 重。
而采用新方法,

系杂交稻的研究倍受关注,
一些光敏不育系
因其育性受光、
温共 同影响,
影响杂交后代
纯度,
如果将控制性状的基因导人光敏不育
系作为标记性状,
这样在制种时即使光敏不
育系育性不稳定,
杂种 F I
中混杂不育系种
子,
在播种后可以根据叶色的标记性状将其
去除;
同样,
倘若这种导人标记性状的光敏
系在繁殖 时若异花 串粉,
也可根据叶色 去
杂;
在化学杀雄杂交配组 中如以该突变体作
母本,
则后代假杂种一 目了然。
目前手头上
不仅有标记性状常规水稻种质,
也有带标记
性状的光温敏不育系,
因而为这方面的应用
提供 了可能。
3 . 2 在 高 光 效育种 中的 利 用 植物光抑 制
现象是一种经常发生的现象。
高温、
高光强
等环境胁迫时,
容易发生光抑制。
诱发的一
类黄化 突变系,
其 叶绿素含量并不缺乏,
而叶
黄素含量相应较多,
这就为开展这方 面的利
用提供 了前题。
因为叶黄素存在两种状态、
在不利环境时会发生状态转化,
从而使植物
损伤减轻,
仍旧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
随着
基因克隆和基因导人技术的发展,
依靠叶黄
素基因来实现高光效育种也逐步成为可能。
叶绿素 突变作为一种明显的性状突变,
不仅易识别也易获得,
并且分布广泛,
几乎
在所有作物上都能发生。
尽管人们很早就进
行这方面的研究,
但其在实际生产 中的利用
却未能充分发挥。
相信,
随着对其发生机制
的了解,
借助遗传工程技术,
叶绿素突变的
应用会逐渐被开拓出来。
* * * * * * * * * * * * * * * * * * *
方式犹如 淋浴,
牛奶从喷头中呈线 状喷出,
经过
1 2 3 ℃ 高温水蒸气,
然后流人漏斗并被无菌包装。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牛奶 同高温接触的时间不到
1 秒钟,
这样既能杀死牛奶中的细菌,
又不致破坏
营养成分。
同时由于加温过程不接触金属,
牛奶不
会烧糊。
用此法加工的牛奶,
口感与鲜奶无异,

于 冰箱冷藏不开 口 ,
保存期 1 6 天,
打开后可保存
一周。
( 木子)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