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标准吧 > 标准下载 > YD T 1048 2000 800MHz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设备总技术规范:交换子系统部分 2

YD T 1048 2000 800MHz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设备总技术规范:交换子系统部分 2

时间:2012-5-28 14:42:50 作者:标准吧 来源:YD 阅读:1466次
YD T 1048 2000 800MHz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设备总技术规范:交换子系统部分 2
 

表3 MS发出呼叫的话务模型表

平均话务强度

Erl/Sub

平均BHCA

平均第3层信令消息

每户/S

0.03

0.06

0.1

1.8

3.6

6

0.01(注)

0.02

0.03

注:暂定值。此值不包括话务测量数据的发送。

②参考负荷B

    负荷:(1+25%)A

    BHCA: (1+35%)A

6.1.1.3 MS始发、终接呼叫比例

    MS一固定用户  57%

    固定用户一MS 40%

    MS—MS --3%

6.1.1.4登记

    2/用户/忙时

6.1.1.5切换

  1.35~2/用户/忙时

  其中MSC局间切换0.05~0.1/用户/忙时

6.1.1.6鉴权

    2/用户/忙时

6.1.2VLR参考负荷

    呼叫处理    1.5处理/用户/忙时

    移动性管理  8.5处理/用户/忙时

6.1.3HLR参考负荷

    呼叫处理    0,5处理/用户/忙时

    移动性管理  2处理/用户/忙时

6.2 MSC性能指标

6.2.1  呼损指标

损失呼叫与超时延呼叫指标,见表4。

表4 损失呼叫与超时延呼叫指标

    连接类型

    参考负荷A

    参考负荷B

    本局呼叫

    ≤10-2

    ≤4×10-2  

    出局呼叫

    ≤5×l-3

    ≤3×10-z

    入局呼叫

    ≤2×10-3

    ≤2×10-2

    转接呼叫

    ≤10-3

    ≤l0-2

 

6.2.2时延概率

①用户信令确认时延,见表5。

表5用户信令确认时延

 

    参考负荷A

    参考负荷B

    平均值

    0.95概率不超过

    ≤250ms

300ms

    ≤800ms

1000ms

 

②信令转接时延,见表6。

 

 

表6信令转接时延

 

    参考负荷A

    参考负荷B

    平均值

    0.95概率不超过

    ≤200ms

400ms

    ≤350ms

700ms

 

③连通连接时延(出局),见表7.

表7连通连接时延(出局)

 

    参考负荷A

    参考符合B

 

  没有辅助功能

    有辅助功能

    没有辅助功能

  有辅助功能

    平均值

  0.95概率不超过

    ≤250ms

300ms

≤350ms

500ms

≤400ms

600ms

    ≤500ms

    600ms

 

④连通连接时延(本局、入局),见表8。

表8连通连接时延(本局、入局)

 

参考负荷A

    参考负荷B

    平均值

    0.95概率不超过

≤250ms

300ms

    ≤400ms

     600ms

 

⑤来话呼叫指示发送时延

来话信号系统重叠发送的情况下,见表9。

表9来话信号系统重叠发送的情况下来话呼叫指示发送时延

 

    参考负荷A

    参考负荷B   

平均值

0.95概率不超过

≤400ms

600ms

≤600ms

1000ms

 

来话信令系统成组发送的情况下,见表10。

表10来话信令系统成组发送的情况下来话呼叫指示发送时延

 

    参考负荷A

    参考负荷B

    平均值

    0.95概率不超过

    ≤600ms

800ms

:(800ms

1200ms

 

⑥连接释放时延,见表11。

表11连接释放时延

 

    参考负荷A

    参考负荷B   

平均值

0.95概率不超过

≤250ms

300ms

≤400ms

700ms

 

⑦计费信号开始的定时,见表12。

表12  计费信号开始的定时

 

    参考负荷A

    参考负荷B

    平均值

    0.95概率不超过

    ≤100ms

    200ms

    ≤175ms

    350ms

 

    ⑧切换时通信中断时间

    同一MSC中的硬切换:≤100ms

    不同MSC间的硬切换:≤200ms

    其它待定。

6.2.3呼叫处理性能指标

  ①提前释放概率    P≤2×10-5

  ②释放故障概率    P≤2×10-5

  ③计费差错概率    P≤10-4

  ④路由选择差错概率    P≤10-4

  ⑤无音概率    P≤10-4

  ⑥其他故障概率    P≤10-4

  ⑦不可接受传输质量概率P≤10-4

6.2.4交换机处理能力

    应能满足运营者对交换机处理能力的要求。

6.2.5可靠性和可用性指标

    厂家应给出其设备的可靠性和可用性指标。

 6.3 VLR的性能指标

6.3.1  消息丢失概率

    P≤l0-7

6,3.2信息检索时延

  ≤1000ms(95%概率)

6.3.3登记时延

  ≤2000ms(95%概率)

6.3.4容量要求

    应能支持MSC满负荷时(包括扩容后)所能服务用户容量的要求。VLR的存储容量、处理能力还应能适应向所有用户提供所有业务时容量的要求。

6.4 HLR的性能指标

6.4.1  容量要求

    应能以模块化方式,根据用户的需求,不断扩展,可达到30万的用户容量。

    HLR的存储容量、处理能力应能适应向所有用户提供所有业务时对容量的要求。

    应能根据运营者需要,具有虚拟HLR功能(每个HLR物理实体至少可提供16个虚拟HLR)。

6.4.2消息丢失概率

    P≤10-7

6.4.3信息检索时延

    ≤1000ms(95%概率)

6.4.4登记时延

    ≤2000ms(95%概率)

6.5 AC的性能指标

    AC的性能指标,以不恶化HLR性能指标为准。

6.5.1  容量要求

    应能支持HLR满负荷时,用户保密参数存储、处理的能力。

6.5.2鉴权算法

    除了能执行标准的算法外,还应能支持运营者所要求的其他算法。

6.5.3消息丢失概率

    P≤l0-7

 6.5.4信息检索时延

    鉴权参数组从请求到发送的平均时延≤1000ms。

    95%的概率<2000ms。

6.5.5设置、修改信息时延

    增加一个新的用户数据和修改一个老的用户数据,AC处理输入数据的时延≤1000ms(95 qo概率)。

7接口与信令要求

7.1交换子系统内部及与其它子系统和其它网络之间有下述接口:

    MSC与BSS之间的接口(A接口):

    MSC与VLR之间的接口(B接口):

    MSC与HLR之间的接口(C接口);

    HLR与VLR之间的接口(D接口):

    MSC与MSC之间的接口(E接口);

    HLR与AC之间的接口(H接口):

    SSS与OMC之间的接口(O接口);

    MSC与PSTN之间的接口(Ai接口);

    MSC与ISDN之间的接口(Di接口);

    MSC与短消息业务中心(MC)之间的接n(Q接口):

    HLR与短消息业务中心(MC)之间的接口(N接口)。

7.2 MSC与BSS之间的接口(A接口)

    此接口为2Mbit/s数字接口,其物理接口电气性能应符合YDN 065-1997《邮电部电话变换设备总技术规范书》第10章和GB 7611-87《脉冲编码调制通信系统网路数字接口参数》的有关规定。

    在800MHz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中,A接口信令规程详见YD/T 1026-199《800MHz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接口技术要求:移动交换中心与基站子系统间接口》。

7.3 MSC与VLR之间接口(B接口)和HLR与AC间的接口(H接口)

    此两接口作为内部接口,不作规定,但应能完成本规范书中所规定的功能。见YD/T 1031-1999《800MHz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移动应用部分技术要求》。

7.4 MSC与HLR之间的C接口、HLR与VLR间的D接口

    这两个接口均为2Mbit/s或64kbit/s数字接口,其物理接口电气性能应符合YDN 065-1997《邮电部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书》第10章和GB 7611-87《脉冲编码调制通信系统网路数字接口参数》的有关规定。如果HLR和VLR在一起时,D接口可采用内部的接口。

    信令规程,MAP部分详见YD/T 1031-1999《800MHz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移动应用部分技术要求》,TCAP采用ANSI Tl.114-1998 Signaling System Number 7(SS7)- Transaction CapabilitiesApplication Part(TCAP).SCCP部分详见GF 010-95《国内No,7信令方式技术规范信令连接控制部分(SCCP)》,MTP部分详见YDN 068-1997《国内No.7信令方式技术规范.消息传递部分(MTP)》。

7.5 MSC与MSC之间的E接口

    此接口为2MbiUs数字接口,其物理接口电气性能应符合YDN 065’J997《邮电部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书》第10章和GB 7611-87《脉冲编码调制通信系统网路数字接口参数》的有关规定。

    信令规程,MAP部分详见YD/T 1031-1999《800MHz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移动应用部分(MAP)技术要求》,MTUP部分详见YDN 094-1998《800MHz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移动交换中心与PSTN网接口技术要求》,TCAP采用ANSI Tl.114-1998 Signaling System Number 7(SS7)- Transaction CapabilitiesApplication Part(TCAP).SCCP部分详见GF 010-95《国内No.7信令方式技术规范信令连接控制部分(SCCP)》,MTP部分详见YDN 068-1997《国内No.7信令方式技术规范,消息传递部分(MTP)》,ISUP详见YDN 043-1997《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No.7 ISUP信令规范》。

7.6 MSC与PSTN间的Ai接口

    此接口为2Mbit/s的数字接口,其物理接口电气性能应符合YDN 065-1997《邮电部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书》第10章和GB 7611-87《脉冲编码调制通信系统网路数字接口参数》的有关规定。

    信令规程,采用MTUP详见YDN 094-1997《800MHz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移动交换中心与PSTN网接口技术要求》。ISUP详见YDN 043-1997《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No.7 ISUP倍令规范》。

    Ai接口还应具有采用中国l号信令的能力,详见YDN 065-1997《邮电部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书》第8章相关内容。

7.7 MSC与ISDN间的接口(Di接口)、SSS与OMC之间的接口(O接口)

    均待定。

7.8 MSC与短消息业务中心(MC)间的接口(Q接口)和HLR与短消息业务中心(MC)间的接口(N接口)

    此两接口均为2Mbit/s数字接口,其物理接口电气性能应符合YDN 065-1997《邮电部电话电部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书》第I l章和GB 7611-87《脉冲编码调制通信系统网路数字接口参数》的有关规定。

    YD/T1048-2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

    信令规程,MAP部分YD/T 1031-1999 <800MHz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移动应用部分技术要

求》.TCAP采用ANSI Tl.114-1998 Signaling System Number 7(SS7)- Transaction Capabilities Application

Part(TCAP), SCCP部分详见GF 010-95《国内No.7信令方式技术规范信令连接控制部分(SCCP)》,

NfTP部分详见YDN068-1997《国内No.7信令方式技术规范-消息传递部分(MTP)o

8计费要求

8.1一般要求

    1)在一个移动业务本地网内,移动业务费率应一致。移动用户离开其归属的移动业务本地网后,应采用漫游话费。

    2)漫游话费

    漫游用户作主叫时,应收取漫游话费且应按其所拨被叫号码,收取相应的长途费或市话费。漫游用户作被叫时,其转移部分的话费应由被叫漫游用户支付。

    3)前转部分的话费由申请前转业务的用户支付。

    4)当呼叫中发生MSC闻切换时,在主控MSC(即MS起呼时所在的MSC)应有完整的计费记录,同时服务MSC也应能产生切换时的计费记录。

8,2计费方式

    1)移动业务交换中心采用详细记录话单方式。

    2)目前实行主被叫双向收费,将来应能实行单向收费。

    3)移动网中,计费点在始发MSC、终端MSC与GMSC。

8.3对计费设备的要求

    计费设备应满足固定输出及按需随机输出两种要求。

8.3.1  固定输出时计费设备应具备的性能要求

    (1)计费设备应能按通话距离和漫游情况采用不同等级的费率,并能接受按需要增加的打折扣计费方式,如节假日、夜间、特殊用户、特殊经营方式(如预定省份的呼叫、预定用户号的呼叫、频繁的呼叫等)。

    可用人机命令修改费率、单位计费时间和减费日期及时间。一天费率的转换次数至少可达到3次。

    (2)能按通话的距离、通话的时长及漫游情况计算话费。对于始发MSC和终端MSC,有效计费时间是从被叫应答至本端无线信道释放为止;对于GMSC,有效计费时间从被叫应答至主叫挂机为止,若被叫先挂机,主叫久不挂机,则计费时间至被叫挂机后90s为止。

    (3)能根据被叫TLDN和DN(被叫为移动用户时)或被叫局号(被叫为固定用户时)及根据入线或主叫局号码判别费率,按费率和通话时长计算话费。费率应包括移动主叫、移动被叫和长途几个部分,并能用人机命令修改费率数值。

    (4)应有能力按要求向本地局发送计费脉冲信息。

    (5)对于通信持续时间超过30min的呼叫.MSC应能产生中间计费记录,并打印出来,产生中间记录的时间间隔为30min,计费设备应在计费记录转送到磁盘文件之前将这些记录合并成一个记录。

    (6)计费记录主要包括的信息有:

    ·流水号:

    ·记录类型(单次计费记录或中间计费记录);

    ·呼叫,处理类型(移动台始发呼叫、移动台被叫、短消息业务、登记、补充业务登记、激活或删除等):

    ·主叫用户号码(若为移动用户,应包括IMSI,移动号码簿号码DN);

    ·被叫用户号码(若为移动用户,应包括IMSI,移动号码簿号码DN,TLDN);

    ·移动台位置信息(应包括初始位置和最终位置):MSCNLR识别、登记区识别(REG_ZONE)、基站识别(BSID);

    ·呼叫日期和通话起止时间;

    ·通话占用的中继器号;

  ·中间计费指示:

    ·使用的用户终端业务类型;

    ·使用的补充业务类型:

    ·通信终止的原因;

    ·切换后目标MSC中相应数据;

    ·费率。

8.3.2按需随机输出时对计费设备的要求

    可对某些用户的计费信息按需随机打印,并能采用不同的方式将某些计费信息随机地送至相应的计费中心。

8.3.3计费信息应能在交换机内保存至少4h,以便实时查询。

8.3.4应能适应对某些特种业务计费或不计费的要求。

8.3.5计费设备应具有实时向计费中心传输计费信息的功能和接口。

8.4计费信息的安全性

    维护人员应能设置阈值,当磁盘存储话单数到预值时,MSC应能告警。

    应有保证计费信息安全可靠存储、传送的措施。计费信息应能从磁盘转至磁带或光盘中保存。磁带或光盘均采用双记录。

    应有对计费磁盘的保护措施,防止计费磁盘中的计费信息丢失。

    在出现故障时,应能立即告警。

9传输要求

    MSC通常仅包含数字接口。

    传输特性是指从交换机测试点(见ITU-T Q,551建议)到交换机接口间通路和反之的传输特性。

    指标不含回声消除器及传送计次脉冲等辅助功能单元带来的影响。

9.1传输损耗

    MSC应不引入传输损耗。

9.2 64kbit/s半永久连接特性

9.2.1  差错性能

    在数字传输,交换接口之间,经交换机的64kbiUs连接的单个通路的长期平均比特差错率(BER)的设计指标应≥l×10-9。在假定出现的差错具有泊松分布时,这相当于99.5 010的无差错分。

9.2.2  比特完整性

    为了支持64kbitls非话业务呼叫,应保持比特的完整性,即对于接入数字通路的数字衰耗器、数字回声消除器等数字处理设备应失效。

9.2.3  比特序列独立性

    交换机不应在通过该交换机的64kbiUs通路内,对传连续二进制“1”或“0”的个数或者任何其它二进制码型强加某种限制。

9.2.4绝对群时延

    平均值:                900us

YD/T 1048-2000 800MHz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设备总技术规范:交换子系统部分_2

10同步要求

10.1  同步方式

  采用主从同步方式。

10.2各级移动交换中心配备的时钟等级

    各级移动交换中心(MSC/VLR)及HLR/AC配备的时钟等级如表13所示。

表13时钟等级

              时钟等级

类别

时钟配备

  第二级

    A类

一级和二级移动汇接中心

 

    B类

本地移动交换中心和HLR/AC时钟

 

    第二级为有记忆功能的高稳晶体时钟,它受数字同步网同级局内定时供给系统(BITS)时钟的控制,达到主从同步的目的。

10.3  同步设备的构成

    同步设备由数字接口、帧调整器、同步链路选择及时钟(微机控制的锁相时钟及其附属设备)组成,如图l所示。

YD/T 1048-2000 800MHz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设备总技术规范:交换子系统部分_2

注:DIF数字接口FA帧调整器SLS同步链路选择

C时钟(微处理机控制的数字锁相时钟及其附属设备)

图1  同步设备构成示意

10.4  同步设备的进网要求

10.4.1  时钟

10.4.1.1  时钟工作方式

  (l)快捕:开机后首先进入快捕工作方式。

  (2)正常(跟踪):由快捕工作方式自动转入正常工作方式。

  (3)保持:具有二级时钟的设备在失去主用频率基准后,时钟自动进入保持工作方式。

  (4)自由运行:应能人工选择自由运行工作方式,用于时钟的自检、频率调整以及时钟进网的局间调试。

10.4.1.2时钟的最大频率偏移、最低准确度、牵引范围、初始最大频率偏差见表14。

表14时钟的最大频率偏移、最低准确度、牵引范围、初始最大频率偏差

时钟等级

最大频率偏移(1)

最低准确度((2)

牵引范围(3)

初始最大频率偏差(4)

二级

<l×10-9/天

<5×10YD/T 1048-2000 800MHz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设备总技术规范:交换子系统部分_2/天

±4×l0-7/天

允许同步到准确度为±4×10-7的时钟

<5×10YD/T 1048-2000 800MHz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设备总技术规范:交换子系统部分_2/天

注:

(1)最大频率偏移袭示交换局等设备时钟在失去频率基准的情况下时钟频率的单向最大变化率。

(2)最低准确度是指交换机等设备时钟频率相对于其标称频率的最大长期偏离。

(3)牵引范围是指交换机等设备时钟能受其实时钟同步的最大频率偏离(与标称时钟频率相比)。

(4)表示失去输入频率基准后的初始最大频率偏差.

(5)是对一级和二级移动汇接中心等设备设置的时钟要求

10.4.1.3第二级时钟输出端的相位稳定性

  (1)对时钟进行的不经常的内部操作,应满足以下两点:

  ①在2UI内的时间,相位变化应≤l/8UI;

  ②对≥2UI时间,每个2UI的间隔内的相位变化应≤1/8UI,并且漂移总量≤l us。

  (2)长期相位变化

  ①理想工作状态:在输入频率基准无损伤的条件下,对任何≥100s的周期内,第二级时钟输出端的最大相对时间间隔误差(MRTIE)应不超过1us。如图2所示。

YD/T 1048-2000 800MHz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设备总技术规范:交换子系统部分_2

图2在理想工作情况下,从钟由于长期相位变化引起的可允许的

    最大相对时间间隔误差(MRTIE)与观察周期的关系

②实际工作状态:待定。

③保持工作状态:

在保持(记忆)工作的情况下,时钟的输出在任何S秒周期内的MRTIE不应超过下列限值:

对于S≥100

MRTIE(S)= [as+(l/2)bsYD/T 1048-2000 800MHz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设备总技术规范:交换子系统部分_2+c) ns

参数a、b、c的取值如表l5所示。

表15参数a、b、c的取值

参数             时钟等级

    二级时钟

 

    a

    0.5(注1)

 

    b

1.16×10-5 (注2)

5.8×10-6(注3)

    C

    1000

    注:

    (1)相当予初始频率偏差5×10-10

    (2)相当于频率偏移l×10-9/天

    (3)相当于频率偏移5×10-10/天

 

总的规范要求示于图3。

1466
国家标准下载

下载说明:
1.请先分享,再下载
2.直接单击下载地址,不要使用“目标另存为”
3.压缩文件请先解压
4.PDF文件,请用PDF专用软件打开查看
5.如果资料不能下载,请联系本站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大名:
联络: QQ 或者 邮箱
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验证码: 4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