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标准吧 > 标准下载 > YD T 1036 2000 帧中继网技术体制 1

YD T 1036 2000 帧中继网技术体制 1

时间:2012-5-28 14:42:50 作者:标准吧 来源:YD 阅读:1378次
YD T 1036 2000 帧中继网技术体制 1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帧中继网技术体制

Frame  Reday  Technical System

YD/T 1036-2000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帧中继网的网络结构、业务、接口、编号、信令、业务量控制、网络管理、计费、同步、网络互通和业务互通以及组网设备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帧中继网的组建、业务开放、设备开发和引进。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在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7611-1987      脉冲编码调制通信系统网络数字接口参数

GB/T 7618-1987

 

GB7619-1987

 

GB 3454-1982

 

GB 3455-1982

GB9412-1988

 

GB9951-1988

GB/T 11593-1989

 

GB/T 11594-1989

 

GB/T 11595-1985

 

GB/T 11599-1989

 

GB/T 16653-1996

 

在数据通信领域中通常同集成电路设备一起使用的非平

衡双流接口电路的电气特性

在数据通信领域中通常同集成电路设备一起使用的平衡

双流接口电路的电气特性

数据终端设备(DTE)和数据电路终接设备(DCE)之间的接口电路定义表

非平衡双流接口电路的电特性

用于60~108kH基群电路的48kbit/s的数据传输的调制

解调器

34插针DTE/DCE接口连接器和插针分配

公用数据网上同步操作的数据终端设备(DTE)和数据

电路终接设备(DCE)之间的接口

公用数据网数据终端设备(DTE)和数据电路终接设备

  (DCE)之间的接口

用专用电路连接到公用数据网上的分组式数据终端设备

  (DrIE)数据电路终接设备(DCE)之间的接口

设计同步V系列调制解调器接口的数据终端设备(DTE)

在公用数据网上的使用

用于帧模式承载业务的ISDN数据链路层技术规范

 

YDN 052-1997       B-ISDN ATM层规范

YDN 053.4-1997   ATM适配层(AAL)类型5规范

YDN 081-1998      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2号数字用户信令系统(DSS2)技术规范

                  一用户接入控制部分(点到点)

YDN 083.1-1998    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2号数字用户信令系统(DSS2)技术规范

—适配层第一部分:业务特定面向连接协议(SSCOP)

YDN 083.3-1998    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2号数字用户信令系统(DSS2)技术规范

—适配层第三部分:支持用户一网络接口的业务特定协调功能(UM的SSCF)

 

YD/T 695-1993    电信交换设备耐过电压和过电流的能力

YD/T 891-1997    通过专用电路提供帧中继数据传输业务的公用数据网使用的数据终端(DTE)和数据电路终接设备(DCE)之间的接口

YD/T 921-1997    国际帧中继PVC业务数据网络用户信息传送性能

YD/T 969-1998    提供帧中继数据传输业务的公用数据网之间的网络一网络接口

YD/T 976-1998    B-ISDN用户一网络接口(UNI)物理层规范

YD/T 1000-1999    提供国际帧中继SVC业务的数据网的性能

 

YD/T 1002-1999

ITU-T建议E.164(1997)

ITU-T建议G.704(1991)

ITU-T建议G.732(1988)

ITU-T建议G.736(1993)

ITU-T建议G.742(1993)

ITU-T建议G.751(1993)

ITU-T建议G.821(1988)

ITU-T建议I.233(1992)

 

ITU-T建议I.365.1(1993)

ITU-T建议I.370(1991)

ITU-T建议L372(1993)

ITU-T建议I.430(1993)

1TU-T建议I.431(1993)

ITU-T建议Q.921(1997)

ITU-T建议Q.922(1992)

ITU-T建议Q.931(1993)

 

ITU-T建议Q.933(1995)

ITU-T建议Q.2933(1996)

ITU-T建议X.50 (1988)

ITU-T建议X.150(1993)

 

ITU—T建议X.213(1995)

 

帧中继承载业务的互通

国际公用电信编号计划

基群和二次群系列级别所用的同步帧结构

工作在2048kbiUs的基群PCM复用设备的特性

工作在2048kbit/s的同步数字复用设备的特性

8448kbit/s正码速调整二次群数字复用设备技术要求

使用正码速调整的34368kbit/s三次群和139264kbiUs四次群数字复用设备技术要求

构成综合业务数字网的一部分的国际数字连接的误码性能

帧模式承载业务

帧中继业务特定会聚子层( FR-SSCS)

帧中继承载业务的拥塞管理

帧中继承载业务网络一网络间接口要求

基本速率用户一网络接口第一层规范

一次群速率用户一网络接口第一层规范

ISDN用户网络接口一数据链路层规范

用于帧模式承载业务的ISDN数据链路层规范

1号数字用户信令系统(DSSl)一用于基本呼叫控制的ISDN用户一网络接口第三层规范

1号数字用户信令(DSSl)帧方式基本呼叫控制的信令规范

2号数字用户信令系统(DSS2) -帧中继业务信令规范

用于同步数字网之间国际接口的多路复用方式基本参数

使用数据终端设备(DTE)和数据电路终接设备(DCE)测试环路的公用数据网维护测试原理

网络业务定义

3定义、符号及缩略语

 AAL5    第5类ATM适配层

 TE    终端设备

 UNI    用户一网络接口

 VCA   虚通路标识符

 VPI    虚通道标识符

4网络结构

    帧中继网的结构根据网络的运营、管理和地理区域等因素逻辑上分为3层:国家级骨干网、省内网和本地网,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

YD/T 1036-2000 帧中继网技术体制_1  

 图1  网络结构示意图

4.1  国家级骨干网

    国家级骨干网的结构应为完全网状网,但考虑到目前业务需求和线路情况,可暂时采用不完全网状网结构,按以下方式组网。

    根据业务流量流向、电路调用情况、管理等因素,设置若干个国家级骨干网汇接节点,其余节点为国家级骨干网普通节点。

    国家级骨干网汇接节点之间采用完全网状网结构,负责汇接和转接从属于它的省内网的业务,转接国家级骨干网节点间的业务。

    国家级骨干网普通节点之间可暂时采用不完全网状网结构,负责汇接和转接从属于它的省内网的业务。一个国家级骨干网普通节点应至少与另外两个国家级骨干网节点相连接,这两个节点中至少应有一个节点为国家级骨干网汇接节点。

    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和线路情况的逐渐改善,国家级骨干网将逐渐过渡为完全网状网。

4.2省内网

    省内网由位于省内各城市和地区的多个节点组成,根据业务需要,省内网节点之间可采用不完全网状网或完全网状网结构。

    根据业务流量流向、电路调用情况、管理等因素,可在省内网的多个节点中设置一个或几个省内网汇接节点,其余节点为省内网普通节点a一个省内网汇接节点应至少与两个国家级骨干网节点相连接,省内网非汇接节点应至少与一个省内网汇接节点相连接。

    省内网汇接节点应与位于本省的国家级骨干网节点相连接,负责转接出入省网的业务,转接来自省网其他节点的业务,汇接和转接从属于它的本地网的业务,提供用户直接接入业务。

    省内网普通节点应至少与一个省内网汇接节点相连接,负责汇接和转接从属于它的本地网的业务,提供用户直接接入业务。

4.3本地网

    在省内城市和地区可根据业务需求组建本地网。本地网由本地的多个节点组成,根据业务需求,本地网可采用完全网状网或不完全网状网结构。

    本地网节点原则上应直接与省内网节点相连接,也可根据业务流量流向、电路调用情况、管理等因素设置一个或几个本地网汇接节点,与省内网汇接节点相连接,其余节点为本地网普通节点,应至少与一个本地网汇接节点相连接。也可以不设置汇接节点,本地网的节点直接与省内网节点相连接。

    本地网汇接节点负责转接出入本地网的业务,转接来自本地网其他节点的业务,并提供用户直接接入业务。

    本地网普通节点应至少与一个本地网汇接节点相连接,主要负责提供用户直接接入业务。

4.4直达路由设置

    为了适应某些地区对外通信的特殊需要,在经济合理的情况下,节点之间可按业务需要设置直达电路。

5业务

5.1  帧中继业务定义及分类

    帧中继业务是提供端到端的双向业务数据单元( SDU)传送并保持原顺序不变的一种承载业务;业务数据单元通过第2层PDU来传送,在网络中交换设备根据具有本地含义的逻辑标识符(DLCI)选路:用户一网络接口上可以建立多条到多个目的端点的交换虚电路(SVC)或永久虚电路(PVC)。

    帧中继业务包括两类:基本业务和用户选用业务。

5.1.1基本业务

    帧中继基本业务包括永久虚电路(PVC)业务和交换虚电路(SVC)业务。

    永久虚电路是指通过网管在帧中继用户终端之间建立固定的虚电路连接,并在其上提供数据传送服务。

    交换虚电路是指在两个帧中继用户之间通过虚呼叫建立虚电路,网络在建立好的虚电路上提供数据信息的传送服务,用户终端通过呼叫清除操作来终止虚电路。

5.1.2用户选用业务

    例如闭合用户群、SVC呼叫缩位拨号等,具体规定待定。

5.2帧中继业务的应用示例

5.2.1  局域网互连

    帧中继最典型的应用是进行局域网互连。帧中继可以为要求进行互连的局域网用户提供高速率、低时延、适合突发性数据传送信道。局域网互连应用如图2所示。

YD/T 1036-2000 帧中继网技术体制_1

    注:VC为虚电路

图2局域网互连应用示例

5.2.2虚拟专用网

    帧中继网可为大用户提供虚拟专用网业务,即利用帧中继网的部分网络资源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逻辑分区.接入这个分区的用户共享分区内的网络资源,分区内设置相对独立的网管机构,使这些资源的管理相对独立于整个帧中继网之外,形成一个虚拟专用网。虚拟专用网应用如图3所示。

YD/T 1036-2000 帧中继网技术体制_1

注:网管设备A为帧中继网的管理设备,管理所有网络资源。网管设备B、C、D为虚拟专用网的网络资源,分别管理属于它们的相应虚拟专用网网络资源,

图3虚拟专用网应用示例

6接口

6.1接口协议模型

    帧中继UNI和NNI接口数据传送协议模型如图4所示。

YD/T 1036-2000 帧中继网技术体制_1

 

、    图4帧中继用户一网络接口协议栈结构

6.2物理层

6.2.1UNI物理层接口

    用户设备与公用帧中继网络的物理层接口分述如下。

6.2.1.1 X.21接口

  1)数据信号速率

    数据信号速率为:9.6kbit/s、14.4 kbit/s、19.2kbit/s、28.8kbit/s、33.6kbit/s、48 kbit/s以及N×64 kbit/s (N= 1~31)。

    2)电气特性和机械特性

    接口电气特性应符合GB/T 7618或GB7619的规定;接口机械特性应符合IS0 4903的规定(15针DTE/DCE接口连接器和插针分配)。详见GB11593第2.1节的规定。

  3)功能特性

  用户设备与DCE接口电路的功能特性应符合GB11594的规定。

  4)操作规程

  进入操作阶段的规程应按GB11593第5.2节所述的规定,在GB11593第2.5节给出的未准备好状态被认为是非操作状态,较高层可看作是故障状态。

  5)故障检测与测试环路

  故障检测原理应按GB11593第2.6节所述的规定。

  测试环路的定义和使用测试环路进行维护测试的原理应符合X.150的有关规定。

  测试环路及使用规程的说明在GB11593第7节中规定。

  6)信号码元定时

  信号码元定时应符合GB11593第2.6.3节的规定。

6.2.1.2 X.21bis接口

    1)数据信号速率

    用户设备的数据信号速率为:9.6kbit/s、14.4kbit/s、19.2kbit/s、28.8kbit/s、33.6kbit/s. 48kbit/s、64kbit/s以及N×64kbit/s (N= 1~31)。

    2)电气特性和机械特性

    当速率≤33.6kbit/s时,接口电气特性应符合GB 3455的规定(25针DTE/DCE接口连接器和插针

分配);也可按GB/T 7618规定接口电气特性,按IS0 4902规定机械特性(37针DTEIDCE接口连接器

和插针分配)。

    当速率≥48kbit/s时,接口电气特性应符合GB 9412的规定,其机械特性应符合IS0 2593的规定(34针插针连接器和插针分配);  也可按GB7619或GB/T 7618规定接口电气特性,按IS0 4902规定机械特性(37针插针连接器和插针分配)。这两种接口配置不能互连工作。详见GB/T  11599第1.2节。

  3)功能特性

  接口电路的功能特性应符合GB 3454的规定,参见GB/T 11599的表1。

  4)操作规程

  在操作阶段,当电路107处于接通状态,并且电路105,106,108和109(如提供这些电路)处于接通状态时,电路103和104处于数据交换操作状态。

    当电路107处于断开状态或电路105,106,108或109中的任何一条处于断开状态时,可认为是在非操作状态,较高层可看作是故障状态。

    5)故障检测与测试环路

    故障检测原理,测试环路的说明和使用规程应符合GB/T 11599第3.1~3.3节的规定。

    6)信号码元定时

    信号码元定时应符合GB/T 11599第3.4节的规定。

6.2.1.3 V系列接口

    V系列接口包括V.10、V11、V.24、V28、V35等。

    1)数据信号速率

    数据信号速率为:9.6kbit/s、14.4kbit/s、19.2kbit/s、28.8kbit/s、33.6kbit/s、48kbit/s以及N×64kbit/s (N=l~31)。

 

    2)电气特性和机械特性

    当速率≤33.6kbit/s时,接口电气特性应符合GB 3455的规定(25针DTE/DCE接口连接器和插针分配);也可按GB/T 7618规定接口电气特性,按IS0 4902规定机械特性(37针DTE/DCE接口连接器和插针分配)。

    当速率≥48kbit/s时,接口电气特性应符合GB 9412的规定,其机械特性应符合IS0 2593的规定(34针插针连接器和插针分配):也可按GB7619或GB/T 7618规定接口电气特性,按IS0 4902规定机械特性(37针插针连接器和插针分配)。这两种接口配置不能互连工作。详见GB/T11599第1.2节。

  3)功能特性

  接口电路的功能特性应符合GB 3454的规定,参见GB/T 11599的表l。

  4)操作规程

  在操作阶段,当电路107处于接通状态,并且电路105,106,108和109(如提供这些电路)处于接通状态时,电路103和104处于数据交换操作状态。

    当电路107处于断开状态或电路105,106,108或109中的任何一条处于断开状态时,可认为是在非操作状态,较高层可看作是故障状态。

    5)故障检测与测试环路

    故障检测原理、环路测试以及电路107、109、113和114的使用方法参考相应V系列建议。

    6)信号码元定时

    参考相应V系列建议。

6.2.1.4 G系列接口

    物理电路接口特性应符合GB7611的规定。

    a) 64kbit/s同向型接口

    1)基本要求

    标称比特率:64kbit/s

    比特率容差:lOO×l0-6

    2)电气特性

    64kbit/s同向型接口的电气特性应符合GB7611第2.2.1~2.2.4节的规定。

    3)功能特性

    64kbit/s同向型接口的功能特性应符合GB7611第2.1.2及2.1.3节的规定。

    b)N×64kbit/s (N= 1~31)接口

    1)基本要求

    标称比特率:N×64kbiUs (N= 1~31)

    比特率容差:5O×l0-6

    代码:HDB3

    2)电气特性

    N×64kbiUs接口电气特性要求按GB7611对2048kbit/s接口的规定。

    3)功能特性

    N×64kbiUs接口的帧结构按G.704的规定。

    4)故障检测

    故障状态的说明及相应措施应按G.732的规定。

    c) 2048kbit/s接口

    1)基本要求

    标称比特率:2048kbit/s

    比特率容差:50xl0-6

    代码:HDB3

    2)电气特性

    2048kbit/s接口的电气特性应符合GB7611第3.2节的规定。

    3)功能特性

    2048kbit/s的功能特性应符合GB7611第3.3节的规定。

    4)故障检测

    故障状态的说明及相应措施应按G.732的规定。

    d) 8448kbit/s接口

    1)基本要求

    标称比特率:8448kbiUs

    比特率容差:30×10-6

    代码:HDB3

    2)电气特性

    接口电气特性应符合GB7611第4.2节的规定。

    3)功能特性

    接口功能特性应符合GB7611第4.3节的规定。

    4)故障检测

    故障状态的说明及相应措施应按G.742的规定。

    e) 34368kbit/s接口

    1)基本要求

    标称比特率:34368kbit/s

    比特率容差:20×l0-6

    代码:HDB3

    2)电气特性

    34368kbit/s接口的电气特性应符合GB7611第5.2--5.4节的规定。

    3)功能特性

    应符合G.751的相关规定。

    4)故障检测

    故障状态的说明及相应措施应符合G.751的规定。

6.2.1.5 I系列接口

  a) BRI接口

    1)基本要求

    标称比特率:192kbit/s

    比特率容差:100ppm(自由振荡方式)

    代码:100%占空比(脉冲宽度)的伪三迸制码。详见I.430第5.5节及I.430的图4。

    2)电气特性和机械特性

    接口电气特性应符合I.430第8节的规定。接口连接器和触点的指配按1.430第10节表9的规定。

    3)功能特性

    接口功能特性应符合I.430第5节的规定。

    4)接口规程

    接口规程特性应符合I.430第6节的规定。

    5)维护特性

    接口维护特性应符合L430第7节中的规定。

    6)供电

    接口供电要求按I.430第9节的规定。

  b) PRI接口

    1)基本要求

    标称比特率:2048kbitls

    比特率容差:50xl0-6

    代码:HDB3

    2)电气特性

    基本电气特性应符合GB7611第3.2.1及3.2.2节的规定,选用120 Q接口标称阻抗;抖动、容许的纵向电压、输出信号平衡、对地阻抗应符合L431第5.3---5.7节的规定。

    3)接口功能特性

    应符合L431第3节的规定。帧结构应符合I.431第5.2节的规定。

    4)接口规程

    应符合I.431第5.8节的规定。

    5)维护特性

    应符合I.431第5.9节的规定。

    6)接口机械特性

    接口连接器及布线应符合I.431第6、7节的规定。

    7)定时

    应符合1.431第5.3节的规定。

    8)供电

    接口供电要求应符合I.431第8节的规定。

6.2.2  网络一网络接口

    帧中继网络一网络物理层主要采用速率为2M~34.368Mbit/s的V.35或G.703接口。

6.2.2.1V35接口

    物理电路的特性应符合GB 9412第1.10节及附录C和GB9951的规定。

6.2.2.2 G系列接口

    物理电路接口特性应符合GB7611的规定。

    a) 2048kbit/s接口

    见4.2.1.4的第3)条。

    b) 8448kbit/s接口

    见4.2.1.4的第4)条。

    c) 34368kbiUs接口

    参见4.2.1.4的第5)条。

6.3核心链路层协议

    帧中继PVC连接通过管理平面建立,SVC连接通过控制平面建立,在建立起来的连接上,U平面的数据传送协议堆栈如图4所示,数据链路层规程应符合下列规定。

6.3.1协议功能

    帧中继UNI和NNI接口核心链路层的协议功能如下:

    ——帧定界、定位和透明性:

    ——使用帧头地址字段完成数据链路的复用,解复用;

    ——进行帧传输差错检测(但不纠错);

    ——检测传输帧在“O”比特插入之前和删除之后是否由整数个字节构成;

    ——检测帧长是否正确;

    ——拥塞控制功能。

1378
国家标准下载

下载说明:
1.请先分享,再下载
2.直接单击下载地址,不要使用“目标另存为”
3.压缩文件请先解压
4.PDF文件,请用PDF专用软件打开查看
5.如果资料不能下载,请联系本站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大名:
联络: QQ 或者 邮箱
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验证码: 7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