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标准吧 > 标准下载 > YDN 112 1999 邮电技术规定 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技术体制修订 12

YDN 112 1999 邮电技术规定 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技术体制修订 12

时间:2012-5-28 14:42:50 作者:标准吧 来源:YD 阅读:1320次
YDN 112 1999 邮电技术规定 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技术体制修订 12

YDN?112-1999?邮电技术规定?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技术体制(修订)_12

YDN?112-1999?邮电技术规定?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技术体制(修订)_12 

 图33集中型接口

-86”第3.17.2.3节规定。

    3) 64kbit/s集中时钟型接口电气特性依从“建设GB6879-86”第3.17.2.2节规定。

17.5公用电话自动交换网传输要求

17.5.1特点

利用公用电话自动交换网作为数据传输电路的特点如表32所示。

    用途

    电路形式

  数据传输方式

    数据电路

数据信号速事(bit/s)

    用户电路

2线交换电路

    频带传输

交换点-点全双工

  300

  1200

75/1200

 2400

 4800

 9600

 14400

 19200

 28800

 33600

 

17.5.2传输特性

  依从“一般电路特性标准”。

17.5.3  传输质量

17.5.3.1  误码率

    程控制交换电路误码应≤1×10-5

17.5.3.2失真度(最大个别失真度)

    1)使用V.21调制解调器的系统时,失真度为20~25%。

    2)使用V.23调制解调器的系统,在600bit/s时,失真度为25~30%;在1200bit/s时,失真度为30~35%。

17.5.4调制解凋器与电话网的接口要求

17.5.4.1 发送电平

    1)发送功率电平应≤0dBm;

    2)调制解调器的发送电平应使得在载波机通路变频器输入点的平均功率电平不超过-13dBmO。

17.5.4.2 阻抗

    Modem与线路接口处的输入输出阻抗为平衡600Ω。

17.6用户电报及低速数据网传输要求

17.6.1  特点

    利用用户电报及低速数据网作为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的用户终端接入线路,其特点如表33所示。

表33用户电报及低速数据网传输特点

  用    途

    数据传输方式

    数据电路

  数据信号速率(bit/s)

  用户电路

  (l)用户电报:

    电报信号传输方式

  (2)低速数据:

    低速数据信号传输方式

  (1)用户电报Telex为半双工或全双工

  (2)低速数据全双工数据电路

    (1)用户电报:

    50bit/s

    ITA N0.2电码

    (2)低速数据:

    300bit/s

    IA NO.5电码

 

17.6.2传输质量

17,6.2.1  用户电报(50bit/s)

    1)畸变

    发送端输出:信号畸变应≤10%。

    接收端输入:信号畸变改正力应≥40%。

    2)误字符率应≤3×10-5

17.6.2.2低速数据(300bit/s)

    1)畸变

    发送端输出:信号畸变应≤3%。

    接收端输入:信号畸变改正力应≥40%。

    2)误字符率应≤1×10-4

17.7数字数据网(DDN)传输要求

17.7.1  特点

    利用数字数据网作为数据传输电路的特点如表34所示。

    表34数字数据网传输电路特点

    用途

    数据传输方式

    数据电路

  数据信号速率(bit/s)

    (l)用户电路

    (2)中继电路

    数字数据传输

    全双工数据电路

 2400

4800

 9600

 16000

 19200

 32000

 48000

 64000

n×64K( N = 1~31)

2.048M

 

17.7.2传输质量

    误码率应≤1×10-6

17.7.3时钟同步

    在利用DDN传输时,应尽量使用网路提供的定时,在不能采用DDN网的网路时钟的情况下,需在用户接口处使用缓冲存储器,以减少定时偏差。

18无线接入系统

    在有线线路暂时没有覆盖的地区(如岛屿、矿山、油井、村庄等)以及一些临时性或应急性的数据通信场合,可以采用无线方式接入CHINAPAC。

    本章的无线接入系统是指定用无线固定台站方式接入到CHINAPAC的系统,不包括无线移动数据通信系统。

    无线接入系统从信道方式可分为两类,即陆地无线接入系统和卫星接入系统。其中每种系统根据服务区域分布可分为点对点系统和点对多点(P-MP)无线分组系统。

18.1陆地无线接入系统

18.1.1频率配置

    根据国家无线电管理的有关规定,陆地无线接入系统的工作频段为800MHz频段和2.4GHz频段,其中800MHz频段原则上用于窄带调制方式的系统,2.4GHz频段考虑使用扩展频谱通信的无线系统,系统可以使用全双工或半双工方式工作。

18.1.2点对点接入系统

    点对点的无线接入系统是通过端站对端点的无线通信方式直接将无线远点的用户终端接入到CHINAPAC中,如图34所示,它在DTE和CHINAPAC间提供透明的数据传输功能。通常与CHINAPAC相连的端站为主端站,与用户DTE相连的站为从端站。

    这类接入系统的两个端站通常均为Modem收发信机和天线组成。并采用定向天线以提高增益。

YDN?112-1999?邮电技术规定?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技术体制(修订)_12 

图35点对多点无线分组系统示意

18.1.3.l  多址方式

    点对多点无线分组接入系统的多址方式可以是采用TDMA、CDMA或FDMA。对共用无线信道的访问,可以采用轮询、多种形式的ALOHA、CSMA及SRMA等方式。

18.1.3.2端站功能

    1)执行与终端设备的接口功能,完成无线链路的控制;

    2)对信息进行流量控制、存储转发及规程转换;

    3)完成信息的差错控制;

    4)向中心站提供必要的自检信息、工作状态信息及线路质量信息等。

    5)对信息进行加/解密处理。

18.1.3.3中心站功能

    1)对无线网络进行控制和管理;

    2)完成无线链路控制和接口规程转换;

    3)进行路由选择和流量控制;

    4)对网络的业务信息进行采集和故障报告;

    5)完成无线系统内的本地分组交换;

    6)完成信息的加/解密。

18.1.3.4点对多点无线分组接入系统的管理

    点对多点无线分组接入系统的管理原则上应该被CHINAPAC网的本地网管所兼容管理。在暂不能达到兼容管理时,系统可以具有自己单独的网管设备,该网管可以设置在中心站上,或由CHINAPAC网接入。同地区的各个M-PM系统应共用单独网管。

    管理功能包括如下内容:

    1)应能实现无线系统内的用户管理系统配置管理,通过人机接口对接口结构和相关参数进行设置,调整系统运行状态。

    2)对系统运行中软、硬件故障、设备状态变化、进行检测和告警,自动或人工进行切换恢复。

    3)网管应能显示、监测系统设备运行情况,收集和分析日常运行统计数据。

    4)执行计费管理功能,生成计费文件。

    5)网管应能建立系统内的访问安全机制。

18.1.4与CHINAPAC网的连接要求

18.1.4.1接口要求

    无线分组接入系统与CHINAPAC局端接口的接口速率、接口电气特性和机械特性、接口电路、功能特性和操作规程特性以及接口的信号码的定时均应符合CHINAPAC网的用户接口规程的要求(见本体制第8章)。

 18.1.4.2互通规程与业务功能

    点对多点无线分组接入系统中心站接入CHINAPAC的端局交换机应采用X.25或X.75网关规程。

18.1.4.3编号方式

    点对多点无线分组接入系统的中心站与CHINAPAC局端交换机的用户端口相连,其编号方式应遵守CHINAPAC的编号规定采用子地址方式实现寻址。考虑到管理和计费等方面的原因,允许使用一组不同的端口地址来分别对应各个端站,端站内各DTE仍采用子地址编号。

18.1.5无线接入系统的安全性

    为了保证无线接入系统的信息安全,防止外界的干扰和信息截获,系统应具备安全保密措施,保证无线链路的安全和建立系统内访问安全措施。必要时,可以使用加密设备。

  18.2陆地无线接入设备的技术要求

  18.2.1  800MHZ频段

  18.2.1.l  频段范围

    在800MHz频段,821~826MHz用于端站发,中心站或主端站收;866MHz~871MHz用  于端站收,中心站或主端站发。

18.2.1.2频道间隔

    在800MHz频段,频段的相邻频道间隔为25kHz,频率的最后两位有效数字为25和75。

18.2.1.3双工收发间隔

    在800MHz频段,采用异频双工工作时,双工收发间隔为45MHz。

 18.2.1.4调制方式

    800MHz频段窄带调制采用FM或PM调制技术。

18.2.1.5必要的发射占用带宽

    对于800MHz频段的窄带方式,发射占用带宽应≤20kHz。

18.2.1.6频率偏差

    对于中心站,应≤l×l0-6

    对于端站,应≤3×10-6

 18.2.1.7 800MHz频段邻信道选择性应≥45dB。

    杂散和高次谐波辐射应低于载波功率60dB。

    抗同频干扰的保护比应≥21dB。

    镜频抑制能力应≥60dB。

 18.2.1.8信道传输速率

    每个无线信道的传输速率应≥19.2kbit/s。

18.2.1.9射频功率

    ——对于800MH频段窄带调制方式,射频功率应满足如下要求:

    对中心站应≤25W,对固定端站应≤5W。

    ——应可根据各固定台站的距离、方向、阻挡情况、天线类型和高度以调节各站点的射频功率。

18.2.1.10接收灵敏度

    接收灵敏度应≤-80dBm( BER为10-6)。

 18.2.1.11射频阻抗为50Ω

 18.2.1.12天馈线系统

    天线可使用全向天线或者定向天线,天线端口应有防雷击措施。

18.2.2   2.4GH频段

18.2.2.1调制方式

    2.4GHz频段使用扩频调制技术。

18.2.2.2频率偏差

    对于中心站应≤l×10-6

    对于端站应≤3×l0-6

  18.2.2.3射频功率

    ——对应于2.4GHz频段的扩频通信方式,射频功率均应≤1000mw。

    ——应可根据各固定台站的距离、方向、阻挡情况、天线类型和高度以调节各站点的射频功率。

18.2.2.4接收灵敏度

    接收灵敏度应≤-80dBm( BER为l0-6)。

18.2.2.5射频阻抗为50Ω

18.2.2.6 天馈线系统

    天线可使用全向天线或者定向天线,天线端口应有防雷击措施。

18.3卫星数据电路接入系统

    卫星数据电路接入系统可用于远程无线接入,该系统通常由地面主站、地面从站和通信卫星构成。其接入CHINAPAC的形式如图36所示。

1320
国家标准下载

下载说明:
1.请先分享,再下载
2.直接单击下载地址,不要使用“目标另存为”
3.压缩文件请先解压
4.PDF文件,请用PDF专用软件打开查看
5.如果资料不能下载,请联系本站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大名:
联络: QQ 或者 邮箱
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验证码: 1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