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标准吧 > 标准下载 > SJ 11234 20012 软件过程能力评估模型2

SJ 11234 20012 软件过程能力评估模型2

时间:2012-5-28 14:42:50 作者:标准吧 来源:SJ 阅读:2230次
SJ 11234 20012 软件过程能力评估模型2

                          软件过程能力评估模型

  关于管理接口需求变更的更多的信息,参见“需求管理”过程方面。

    关于分发接口描述(规范)变更情况的更多的信息,参见“配置管理”过程方面。

    在整个项目周期里,接口的管理包括维护接口的一致性以及解决矛盾、不符合之处和变更问题。除了产品构件接口以外,所说的这些接口还应该包括与集成环境以及其他关于验证、确认、运行和支持环境的所有接口。

    对接口的变更情况要及时掌握、维护和迅速作出响应。

    典型工作产品

    1.  产品构件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表。

    2.  不同的产品构件之间的关系表。

    3.  为每对产品构件规定的接口一览表(适用时)。

    4.  接口控制工作组会议报告。

    5.  接口更新措施。

    6.应用程序接口。

    7.  经过更新的接口描述或协定.

    子惯例

    1.  确保整个开发周期里接口的兼容性。

    4.  解决矛盾、不符合之处和变更问题。

    5.  维护项目参加者对接口数据库的可访问性。

    可供共同访问的接口数据库使每个人都可以知道在什么地方有现行的接口数据并且可以在需要使用时访问它。

SG 3组装产品构件和交付产品

    对经过验证的产品构件进行组装并且交付已集成、验证和确认的产品.

    根据产晶集成策略推进产晶构件的集成工作。在进行集成之前,应确认每个产品构件都符合其接口要求。产品构件被组装成更大更复杂的产品构件.对这些组装形成的产品构件进行检查,看其运行是否正确。持续这一过程,直到完成产品集成为止。在这个过程期间,如果发现问题,应该把问题形成文件并且启动采取和实施纠正措施的过程。

    要确保按照产品集成策略把产品构件组装成更大、更复杂的产品构件。及时纳入所需的产品构件和使有关的人员介入,对于成功集成产品来说是很重要的。

  SP 3.1-1  确认集成用的产品构件已经准备就绪

    在进行组装之前,  确认妲装产品所需的、已经恰当标识的每个产品构件都能按照其描述发挥作用,确认产品构件接口符合接口描述.

    关于验证产品构件的更多的信息,参见“验证”过程方面。

    关于产最构件的单元测试的更多的信息,参见材技术解决”过程方面。

    这个特定惯例的目的在于确保那些已经得到恰当识别的、符合其描述的产品构件能够按照产品集成策略实际进行组装。要检查产品构件的质量和产品构件与接口描述之间的一致性。虽然要在“技术解决”过程中进行单元测试,要在“验证”过程中进行验证,要在“过程和产品质量保证”过程中进行保证活动,但是,在组装之前为确保产品构件正确而

    进行检查的最终责任仍然落在“产品集成”过程上。

    典型工作产品

    1.  用于对所收到的产品构件进行验收的验收文件。

    2.  交付收据。

    3.  经过核查的打包清单。

    4.  异常情况报告。

    5.  偏离报告。

    子惯例

    1.  对于所有的产品构件,一旦它们可供集成使用,就跟踪它们的状态。

    2.  确保按照产品集成策略把产品构件交付给产品集成环境。

    3.  确认接收每个经过恰当标识的产品构件。

    4.  确保所收到的每个产品构件符合其描述。

    5.  对照预期的配置,核查配置状态。

    SP 3.2-1组装产品构件

    按照产品集成策略组装产品构件。

    关于对B.组装的产品构件进行验证的更多的信息,参见“验证”过程方面国。

    关于对e.组装的产品构件进行确认的更多的信息,参见“确认”过程方面。

    从最初的产品构件开始,经过中间产品构件的组装,到组装完成整个产品,反复进行组装和执行下一个惯例( SP 3.3-1)要求的核查活动。

    典型工作产品

    1.  已组装的产品或产品构件。

    子惯例

    1.  确保产品集成环境准备就绪。

    2.  确保组装顺序得到正确遵循。

    3.  记录所有相关的信息(例如,配置状态、产品构件序列号)。

    4.  必要时,修改产品集成策略。

  SP 3.3-1  核童已组装的产品构件

  核查产品构件的坦装件.

    这里进行的核查活动是检查和评价产品构件的某些性能、适合性或是否为下一步组装准备就绪,它与配置管理过程中进行的核查活动不同。这里所说的核查活动是针对产品集成策略中确定的产品构件相应的组装阶段进行的。产品集成策略规定的集成顺序可能比仅凭检查产品体系结构所预想的顺序更糟确。例如,如果某个组装的产品构件是由4个较为简单的产品构件组成,在集成顺序中不一定是把它们作为一个同时集成和核查这4个产品构件:而可能是一次一个地依次集成这4个产品构件,在每次组装操作之后在实现更复杂的符合产品体系结构技术说明的产品构件之前进行核查。在集成策略中,也可能认定最好只做一次最终检查。

    典型工作产品

    1.  经过核查的组装的产品或产品构件。

    2.  异常情况报告。

    3.  接口核查报告。

    4.  产品集成总结报告。

    子惯例

1.        按照产品集成策略对组装的产品构件进行核查。

2.        记录核查结果

核查结果的例子有:

●所需求的遵循集成规程的情况:

●对产品配置的变更(新放行的配置项);

●偏离枋查规程之点

 

SP 3.4-1  产品或产品构件打包和交付

    对组装完成的产品或产品构件打包并把它交付给适当的顾客。

    关于在打包2前验证产品或产晶构件翡组装件的更多的信息,参见“验证”过程方面关于在打包2前确认产品或产品构件的缀装件的更多的信息,参见“确认”过程方面.

    对某些产品的打包需求可能在它们的规范和验证准则中处理。对于由顾客存储和运输的产品来说,打包尤其重要。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打包的产品,环境条件和外界压力条件的要求可能放得很宽。在其他情况下列因素比较重要:

    ●  便于运输并且经济:

    ●  可说明性:

    ●  拆包的方便性和安全性。

    典型工作产品

    1.  打包的产品或产品构件。

    2.  交付件文档。

    子惯例

    1.  审查需求、设计、产品、验证结果和文档,以确保识别和解决影响产品打包和交付的问题。

2.运用有效的方法打包和交付组装完成的产品。

打包和交付方法可以直接编写在项目已定义过程中或者予以引证。

打包和交付方法的例子有:

●磁带

●磁盘

●光盘

●硬拷文件;

●诸如因特网之类其他电子分发方式

3.        满足适用于产品打包和交付的要求和标准.

关于打包和音乐会的需求和标准的例子有:

●存储和音乐会媒体的类型:

●主版本和备份的保管者

●所要求的确文档

●版权

●许可证规定

●软件安全性

 

    4.  为产品的安装准备运行平台。

    一般是由顾客或最终用户负责准备.

    5.,交付产品和有关的文档并且确认接受产品和文档.

    6.  在运行现场安装产品并且确认产品正确运行。

    安装产品可能由顾客或最终用户负责进行。有时,为确认产品是否正确运行只需要做少量工作(更象是执行核查规程)。有时是在运行现场对集成的产品进行最终验证。

与目标对应的通用惯例

GG 1实现特定目标

    该过程通过把可识别的输入工作产品转换成可识别的输出工作产品支持实现此过程方面的特定目标并且使之能謦实现.

  GP l,1确定工作范圈

    针对H产品第成靠这个过程方面,确定所要执行的工作的范嗣和所要生产的工作产品的范圈,并且把这些信息传达给将要执行工作的人.

  GP l.2执行基本惯例

    执行“产品集成”这个过程方面的基本惯例,以开发工作产品和提供服务,以便实现该过程方面的特定目标.

GG 2制度化为受管理过程

  把该过程作为受管理过程加以制度化.

  GP 2.1建立组织方针

    为策划和执行“产品集成”过程,制订并维护组织方针.

    详细说明:

    这个方针要确定组织的如下期望:开发产品集成策略和环境,确保产品构件之间的接口兼容性,组装产品构件,以及交付产品和产品构件。

GP 2.2策划该过程

  为执行“产品集成”过程,建立并维护需求、目标和计划.

  详细说明:

    这些需求、目标和计划是在产.品集成计划中描述。这种产品集成计划不同于本过程方面中的特定惯例所描述的产品集成策略。产品集成策略处理各个产品集成需求(例如,安排顺序、环境、接口、规程),而产品集成计划则是确保为规定这些需求进行必要的策划以及对接口管理、产品构件组装和本过程方面的其他活动进行策划。

GP 2.3提供资源

  为了执行所策划的过程、开发工作产品和为“产品集成”过程提供服务,提供足够的资源.

  详细说明:

    可能要与某个接口控制工作组一起协调产品构件接口;这个工作组是由代表外部接口和内部接口的人员组成。利用这个工作组有可能发现还需要开发的接口需求。

为了组装和交付产品,可能需要一些专门设施。必要时,要开发或购买“产品集成”过程中的活动所要求的设施。

用于执行“产品集成”过程方面的活动的工具的例子有:

●仿真的工具

●原形设计工具

●分析工具

●接口管理工具

●组装工具(例如,编辑程序)

 

GP 2.4  分配责任

  为执行该过程、开发工作产品和提供H产品集成一过程的服务,分配责任和权限.

GP 2.5培训人员

  必要时,对执行或支持“产品集成一过程的人员进行培训,

  详细说明;

培训专题的例子有:

●应用领域

●产品集成规程的方法

●组织的集成和组装用的设施;

●组装方法;

●打包标准

GP 2.6管理配置项

  把“产品集成”过程的指定的工作产品置于配置管理的适当层次.

详细说明:

    置于配置管理之下的工作产品的例子有:

●所接收的产品构件的验收文件:

●经过核查的已组装产品和产品构件:

●产品集成策略:

●经过更新的接口描述或协定。

GP 2.7确定相关的共利益者并使之介入

  确定“产品集成”过程相关的共利益者并使之介入.

  详细说明:

    对于工程化类过程来说,要考虑在顾客、最终用户、开发人员、生产人员、测试人员、供应者、营销人员、维护人员、处置人员以及可能受产品和过程影响或者可能影响产品和过程的其他人员中间的共利益者。

需要共利益者介入的活动的例子有:

●审查接口描述的完备性:

●制订产品集成战略:

●组装并交付产品和产品构件:

●通告核查结果;

●通报新的有效的产品集成惯例,以便有关方面有机会改善其性能。

GP 2.8监督和控制该过程

  对照计划监督和控制“产品集成”过程,并且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

  详细说明:

在监督和控制“产品集成”过程方面的各项活动中使用的度量项目的例子有:

●产品构件集成概况(例如,计划的和已执行的产品构件组装件数目,加上异常情况的数量):

●核查出的集成问题趋势报告(例如,指出的问题的数量和已解决的数量);

●核查出的集成问题迟滞情况报告(例如,指出问题后已经有多长时间);

GP 2.9客观地评价遵循情况

  对照适用的需求、目标和标准,客观地评价“产品集成”过程以及该过程的工作产品和服务的遵循情况,并且处理不符合项,

  详细说明:

被审查的活动的例子有:

●制订和维护产品集成策略

●确保接兼容性;

●组装产品构件和交付产品

 

被审查的工作产品的例子有:

●产品集成

●接收的产品构件的验收文件;

●已组装的产品和产品构件

 

 

  GP 2,10高层管理者审查状态

    高层管理者审查“产品集成”过程的活动、状态和结果,并解决问题.

GG 3制度化为已定义过程

    把该过程作为已定义过程加以制度化.

    GP 3.1建立已定义过程

    建立并维护已定义的“产品集成”过程的描述.

    GP 3.2收集改进信息

    收集那些派生于。“产品集成”过程的策划和执行的-工作产品、度量项目和改进信息,用以支持将来使用和改进本组织的过程和过程财富。

GG 4制度化为定量管理过程

    把该过程作为定量管理的过程加以制度化

    GP 4.1建立质量目标

    根据顾客需求和组织业务目标,为“产品集成”过程的质量和过程性能建立定量目标并予以维护.

    GP 4.2使子过程性能稳定

    使“产品集成”过程的一个或几个子过程的性能稳定下来,进而确定该过程在实现所规定的定量目标和过程性能目标方面的能力.

GG 5制度化为持续优化过程

,  把该过程作为持续优化过程加以制度化。

    GP 5.1  确保不断的过程改进

    确保“产品集成”过程不断得以改进,以适应本组织的有关的总体业务目标.

    GP 5.2解决问飚的共性原因

    识别并解决“产品集成”过程中的缺陷和其他问题的根本原因.

6.4.5验证

    “验证”的目的在于保证所选择的工作产品满足其规定的要求。

    “验证”过程方面强调验证准备、验证执行和确定纠正措施。“验证”过程方面涉及到按照所有选定的需求,包括顾客需求、产品需求和产品构件需求,对产品和中间产品进行验证。“验证’’过程注定是一种渐进的过程,因为它要在产品和工作产品整个开发过程中执行,即,从对需求进行的验证开始,然后是对推进中的工作产品进行验证,最后是对完成的产品进行验证。

    在产品每个层次对工作产品的验证将充分提高产品满足顾客、产品和产品构件需求的可能性。“验证”过程方面与“确认”过程方面看起来类似,但是它们处理的问题不同。“确认”是要证明所提供的(或将要提供的)产品适合其预期用途,而“验证”则是要查明工作产品是否恰当地反映了规定的要求。换句话说,验证要保证“做得正确”,而确认则要保证“做的东西正确”。

同行审查是验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有效消除缺陷的机制-由此可知,设法更好地了解工作产品和生产这些产品的过程就非常重要可以防止缺陷和发现改进过程的机会另同行审查涉及到由产品生产者的同行对工作产品的系统性检查,以便发现缺陷和其他需要更改之处。

同行审查的方法例子有:

●检验

●结构化走查

 

    要在项目已定义过程中确定将进行同行审查的具体工作产品,并且作为“集成项目管理”过程方面中所描述的项目策划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有关的过程方面关于要选择哪些工作产品进行验证的更多的信息,参见“集成项管理过程方面”。

    关于确定产品或产品构件在安装到预定环境中后是否适应其预计用途的更多的信息,参见“确认”过程方面。

    关于生成开发顾客需求、产品需求和产品构件需求的更多的信息,参见“需求开发”过程方面。

    关于管理需求的更多的信息,参见H需求管理”过程方面。

特定目标

SG 1准备验证

    准备进行验证.

SG 2执行同行审查

    对选定的工作产品进行同行审查.

SG 3验证选定的工作产品

    对选定的工作产品,按照其规定的需求进行验证.

通用目标

GG 1  实现特定目标

    该过程通过把可识别的输入工作产品转换成可识别的输出工作产品,以支持实现该过程方面的特定目标并且使之能够实现.

GG 2制度化为受管理过程

 把该过程作为受管理过程加以制度化。

GG 3制度化为已定义过程

  把该过程作为已定义过程加以制度化。

GG4制度化为定量管理过程

    把该过程作为定量管理过程加以制度化。

GG 5制度化为持续优化过程

    把该过程作为持续优化过程加以制度化.

与目标对应的特定惯例

SG 1准备验证

  准鲁进行验证.

  需要准备综合性验证,以保证所有各个层次的验证都得以进行。验证包括检验、测试、分析和证明。为了确保把验证要求纳入产品和产品构件需求、设计以及开发计划和进度中,有必要早期进行验证准备。验证准备工作还涉及对支持工具、测试设备、测试软件、仿真、原型和其他设施的规定。验证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检验、同行审查、审核、走查、分析、仿真、测试和证明。

    SP l.1-1  制订验证策略

    针对所选择的工作产品制订并维护验证策略.

关于确定用于同行审查的工作产品的更多的信息,参见“集成项目管理”过程方面。

验证方法的例子有:

●路径覆盖测试

●负载和性能测试;基于功能分解的测试

●测试用例复用;

●测试(放行前测试)和测试之前的

●运行场景测试;

●验收测试

 

    与工作产品验证活动有关的具体活动将从验证策略派生,进而将产生更详细的验证策略和规程,用于执行工作产品验证。关于验证的需求和策略,一般都反映在文件化的验证策略中。验证策略涉及到为进行工作产品验证所要求的具体行动、资源和环境。它不同于“策划该过程”通用惯例所涉及的验证计划。“策划该过程”这个通用惯例涉及过程各个作业、负责这些作业的人以及共同需要的资源。验证策略规定对工作产品进行验证的技术途径和验证具体工作产品时将使用的具体方法。验证策略一般是首先引用规定的产品和产品构件需求,以确保这些需求可以得到验证。该策略要确保(必要时)为每项需求指定验证方法和确保制订验证准则。至少要为每个所选的工作产品指定一种验证方法。验证策略还可能涉及同行审查。将进行同行审查的具体.工作产品一般是在项目计划中规定。

典型工作产品

1.  验证策略。

2.  商业现货验证策略。

      3.验证规程。

    4.验证准则。

    子惯例

    1.  为工作产品和商业现货(必要时)制订一套综合性的集成验证活动。

    2.  规定切实可行的验证环境需求a

    3.  确定可供使用的验证方法和过程。

    4.  必要时,开发和精练验证准则。

    5.  针对每个工作产品的验证,规定将使用哪些方法和过程(从总需求和每个需求考虑)。

    6.  确定预期的结果和允差,确定关于判定是否满足需求的其他准则。

    7.  确定为支持验证所需的设备和环境组成部件。

  SP l,2-2建立验证环境

    建立并维护为支持验证所需的环境。

    需要建立一个能开展验证活动的环境。这种验证环境可以外购、开发、复用、修改或者是这些方式的组合,视项目的需要而定。所要求的环境的类型取决于所用的验证准则和方法。同行审查对审查人员、材料和场地等环境元素的要求可能比其他验证方式的要求少。

    产品测试可能要求仿真程序、场景生成程序、数据压缩工具以及与其他系统的接口等。

    典型工作产品

    1.验证支持设备。

    2.验证环境。

    子惯例

    1.确定验证环境需求。

    2.确定可供复用和修改的验证资源。

    3.确定验证设备和工具。

    4.采购验证支持设备和环境,例如测试设备和测试软件。

  SG 1.3-3制订详细的验证计划

    针对所选的工作产品制订并维护详细的验证计划.

SG 2执行同行审查

    对所选的工作产品进行同行审查.

    同行审查涉及到由产品生产者的同行对工作产品的系统性检查,以识别缺陷和提出必要的其他变更意见。同行审查是一种通过检验、结构化走查或其他各种同僚权力平等的审查方法予以实施的重要且有效的工程化方法。同行审查主要适用于项目开发的工作产品,不过,对于诸如文档和一般由支持小组开发的培训用工作产品之类的其他工作产品,它也适用。

    SP 2.1-1准备同行审蕾

    准备对所选的工作产品进行同行审查.

    同行审查方面的准备活动一般包括:确定每个工作产品将邀请哪些人参加同行审查确定必须参加同行审查的关键审查人员,准备和更新将要在同行审查中使用的材料(例如核查表和审查准则)以及安排实施同行审查。

    典型工作产品

    1.  同行审查进度安排。

    2.  同行审查核查表。

3.  同行审查的准入准则和准出准则。

4.  复审准则。

5.  同行审查培训材料。

6.  所选的将进行同行审查的工作产品。

子惯例

确定将进行的同行审查的类型

同行审查的例子有

●检验

●结构化走查

●进展中审查

 

2.  规定在同行审查期间收集数据的需求。

关于识别和收集数据的惯例,参见“测量和分析”过程方面。

3.建立并维护用于同行审查的准入准则和准出准测。

4.建立并维护关于要求对工作产品进行复审的准则。

5.建立并维护核查表,以确保工作产品得到一致审查。

核查表所涉及的条目的例子有:

●构造规则

●设计指南;

●完备性

●正确性

●可维护性

●一般性缺陷类型

 

拟订详细的同行审查进度,包括同行审查培训的日期和提供同行审查材料的时间。

确保工作产品在分发供审查之前满足同行审查准入准则。

分发工作产品供审查,提前把其相关信息送达同行审查参加者,以便参加者有时间对同行审查做充分准备。

相关信息的例子有:

●同行审查计划;

●工作产品的目标

●适用的标准

●与工作产品有关的输入(例如设计的有关需求)

●核查表

适当时,为同行审查分配角色

角色的例子有

●领导

●读数者

●记录者

●审核者

 

    10.在进行同行审查之前由审查者准备审查。

SP 2.2-1进行同行审查

对所选的工作产品进行同行审查并且确定审查中发现的问题

    进行同行审查的目的之一是在生存周期的早期发现并消除缺陷。同行审查是随着工作产品的开发逐渐推进的,而不是只在开发周期的末尾执行。这些审查是结构化的,不是管理者审查。同行审查在规范、设计、测试以及实施活动的关键工作产品上进行,和/或针对特定的计划(例如,软件开发计划、风险管理计划或测试计划)进行。同行审查应该致力于审查工作产品,而不是去审查制作工作产品的人。当同行审查中发现问题时,要通知该工作产品的原开发者,以便纠正。

   关于跟踪同行审查中发现的问题的更多的信息,参觅“项目监督和控制”过程方面。

    同行审查应该遵循以下指导原则:必须有足够的准备,必须对审查工作加以管理和控制,必须以一致的方式记录足够的数据(例如进行格式化检查时).必须记录所采取的措施。

    典型工作产品

    1.  同行审查结果。

    2.  同行审查发现的问题。

    3.  同行审查数据。

    子惯例

    1.  为同行审查分配角色。

    2.  识别工作产品中的缺陷和其他问题,并形成文件。

    3.  汇集同行审查的结果并且把要采取的措施形成文件。

    4.  收集同行审查数据。

    关于数据收集,参见“测量和分析”过程方面中的有关惯例。

    5.  确定要采取的措施,并把问题向共利益者通报。

    参见“需求开发”、“技术解决”和“产品集成”过程方面中适合予处理同行审查中确定的措施的内容;

    6.  如果情况表明需要复审,拟订工作产品复审计划。

    7.  确保同行审查的准出准则得到满足。

SP 2.3-2分析同行审查资料

    对同行审查的准备、执行和结果等方面的资料进行分析。

    关于分析同行审查资料的信息,参见“测量和分析”过程方面。

    典型工作产品

    1.  同行审查资料。

    2.  同行审查措施。

    子惯例

    1.  记录与同行审查的准备、执行和结果有关的资料。

    典型的资料是产品名称、产品规模、同行审查队伍的组成、同行审查的类型、每个审查者的准备时间、审查持续时间、发现的缺陷数量、缺陷的类型和来源等;此外,可以收集的补充信息有,例如,开发阶段、所评价的需求等。

    2.  保存资料,以供今后参考和分析。

    3.  防止同行审查资料被不恰当地使用。

同行审查资料用来评价人的表现和追究责任就是对同行审查资料的不恰当使用

    4.  分析同行审查资料。

SG 3验证工作产品

  对所选的工作产品按照其规定需求进行验证.

  SP 3.1-1执行验证

    根据验证策略进行验证。

    早期开始对产品和工作产品进行验证有利于早期发现问题,消除缺陷。从早期开始的渐进式验证,与等到最后出了问题再去处理和返工相比,节约的成本非常可观。

    典型工作产品

    1.  验证结果。

    2.  验证报告。

   3.  证明材料。

    4.  “验讫”规程日志。

    子惯例

    1.  对商业现货和复用构件进行验证,看其是否符合要求。

    2.  根据验证策略和规程,对照需求,对产品进行验证。

    3.  汇集验证活动的结果。

    4.  根据工作产品验证结果确定要采取的措施。

    5.  把“运行式”验证方法和该验证方法执行期间所做出的对验证策略和规程的偏离形成文件。

    SP 3.2-2分析验证结果和确定纠正措施

    对所有验证结果进行分析并确定纠正措施。

    必须把实际结果与所建立的验证准则相比较,以便确定是否可以接受。记录分析和比较的结果,作为进行了验证的证据。分析报告或“运行式”验证方法文档还可以指出由于验证方法的问题、准则问题或基础设施问题而造成的不佳的验证结果。

    关于纠正措施的实施,参见“项g监督莆l控制”过程方面中惯例“采取纠正措施”。

    典型工作产品

    1.  分析报告(例如性能统计、不符合项原因分析、真实产品与模型之间的行为比较、趋势等等)。

    2.  问题报告。

    3.  方法、准则和基础设施变更请求。

     4.  对验证方法、准则和/或基础设施的纠正措施。

    子惯例

    1.  把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相比较。

    2.  根据所建立的验证准则,识别其需求未得到满足的产品,或识别方法、准则和/或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问题。

    3.  就缺陷对验证数据进行分析。

    4.  把所有的分析结果汇集到报告中。

    5.  利用验证结果把实际的度量项目和性能与技术性能参数相比较。

    6.  提供关于如何消除缺陷(包括验证方法、准则和/或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缺陷)的信息并把它们写入计划。

  SP 3.3-1执行复验

    对经过纠正的工作产品进行复验并且确保工作产品没有受到不利影响.

    进行复验是为了确保缺陷得到纠正,确保工作产品没有因为实施缺陷纠正措施而退化。一般复验集中于工作产品中被发现有缺陷的那部分。接受验证的产品,当被发现有缺陷时,对其进行复验的程度要确保不至于引入新的缺陷。在需求和/或设计发生变更时,也需要复验。当发现验证方法有问题时,也可能需要复验。(参见SP 3.1-1“执行验证”特定惯例。)

    典型工作产品

    1.  复验结果。

    2.  子系统和构件验证结果。

    3.  系统验证结果。

    子惯例

    1.  确定何处需要复验。

    2.  执行复验。

    3.  适当时,进行复测试,包括退化测试。

    只要准备进行测试的软件发生了变更或者软件环境发生了变更,就要进行退化测试。

    4.  对描述验证活动的文档做补充或加以纠正。

与目标对应的通用惯例

GG 1实现特定目标

  该过程通过把可识别的输入工作产品转换成可识别的输出工作产品支持实现此过程方面的特定目标并且使之能够实现.

  GP l.1确定工作范圈

    针对“验证一过程,确定所要执行的工作的范围和所要生产的工作产品的范围,并且把这些信息传达给将要执行该工作的人。

  GP l.2执行基本惯例

    执行“验证”这个过程方面的基本惯例,以开发工作产品和提供服务,以便实现该过程方面的特定目标.

GG 2制度化为受管理过程

  该过程作为受管理过程加以制度化.

  GP 2.1建立组织方针

    为计划和执行“验证”过程,制订并维护组织方针,

    详细说明:

    这个方针要确定组织的如下期望:建立并维护验证策略和环境,并且对所选的工作产品进行同行审查和验证。

GP 2.2策划谈过程

  为执行“验证”过程,建立并维护需求、目标和计划.

  详细说明:

    这些需求、目标和计划一般是在验证计划中描述.验证计划不同于本过程方面中的特定惯例所描述的验证策略。验证策略处理的是工作产品验证所要求的具体的行动、资源和环境,而验证计划处理的是适用于所有验证的高层策划。

GP 2.3提供资源

  为了执行所策划的过程、开发工作产品和提供口验证一过程的服务,提供足够的资源.

  详细说明:

用于执行“验证”过程方面的活动的工具的例子有:

●测试管理工具

●测试用例生成程序

●测试覆盖分析器

●仿真程序

    有些验证方法可能要求特殊的工具、设备、设施和培训(例如,同行审查可能要求进行合作共事方面的培训,有些验证测试可能需要特殊设备和使用技能)。

QP 2.4  分配责任

  为执行该过程、开发工作产品和提供“验证”过程的服务,分配责任和权限.

GP 2.5培训人员

  必要时,对执行或支持“验证”过程的人员进行培训.

 详细说明:培训专题的例子有:

●应用领域;

●验证原则、标准和方法(例如分析、证明、检验、测试)

●验证工具和设施;

●同行审查和规程

●会议技巧

 GP 2.6管理配置项

  把“验证”过程的指定的工作产品置于配置管理的适当层

次.详细说明:

置于配置管理之下的工作产品的例子有:

●验证策略

●同行审查培训材料

●同行审查资料

●验证报告

OP 2.7确定相关的共利益者并使之介入

  按计划确定“验证”过程的相关的共利益者并使之介入.

  详细说明:

对于工程化类过程来说,要考虑在顾客、最终用户、开发人员、生产人员、测试人员、供应者、营销人员、维护人员、处置人员以及可能受产品和过程影响或者可能影响产品和过程的其他人员中间的共利益者。

需要共利益者介入的活动的例子有:

●制订验证策略

●进行同行审查

●评估难结果和确定纠正措施

 

GP 2.8监督和控制谈过程

  对照计划监督和控制搿验证一过程,并且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

  详细说明:

在监督和控制“验证”过程方面的各项活动中使用的度量项目的例子有:

●验证轮廓(例如,计划的验证数量、执行的验证数量和发现的缺陷的数量,按验证方  法或类型的分类);

●发现的每类缺陷的数量:

●  已报告的验证问题的趋势(例如报告的缺陷的数量和已结束的数量):

●已报告的问题的状态(例如每个问题自报告以来已经有多长时间)。

 

  GP 2.9客观评价遵循情况

对照适用的需求、目标和标准,客观地评价“验证过程以及:该过程的工作产品和服务的遵循情况,并且处理不符合项,

  详细说明:

 

被审查的活动的例子有:

●制订和维护验证策略

●进行同行审查

●验证所选择的工作产品

被审查的工作产品的例子有:

●验证策略

●同行审查核查表

●验证报告

 

2.10高层管理者审查状态

    高层管理者审查搿验证一过程的活动、状态和结果,并解决问题.

G3制度化为已定义过程

    把该过程作为已定义过程加以制度化.

    GP 3.1建立已定义过程

    建立并维护已定义的“验证”过程的描述.

    GP 3.2收集改进信息

    收集那些派生于“验证”过程的策划和执行的工作产品、度量项目和改进信息,用以支持本组织的过程和过程财富的进一步使用和改进.

GG 4制度化为定量管理过程

    把该过程作为定量管理的过程加以制度化

    GP 4.1建立质量目标

    根据顾客需求和组织业务目标,为“验证”过程的质量和过程性能建立定量目标并予以维护.

  GP 4.2使子过程性能稳定

    使“验证“过程的一个或几个子过程的性能稳定下来,进而确定该过程在实现所规定的定量目标和过程性能目标方面的能力.

GG 5制度化为持续优化过程

  把该过程作为持续优化过程加以制度化。

  GP 5.1  确保不断的过程改进

    确保“验证“过程不断得以改进,以适应本组织的有关的总体业务目标.

  OP 5.2解决问题的共性原因

    识别并解决Ⅳ验证詹过程中的缺陷和其他问题的根本原因,

6.4.6确认

    “确认”的目的在于证明,产品或产品构件当被置于其预定环境中时,适合子其预期用途。

    “确认”过程要证明所建造的产品将在其预定环境中发挥其预期的作用。各项确认活动的做法与验证类似(例如,测试、分析、仿真等等)。确认活动和验证活动往往同时进行,并且可能利用同一个环境的某些部分。其间差别在于,验证是证明产品符合产品规格说明的要求,而确认是证明产品适合于在预定运行环境中使用。换句话说,验证保证“做得正确”,而确认则保证“做的东西正确”,

    关于验证活动的更多的信息,参见“验证”过程方面。

    如果可能,应该采用在其预定环境运行的实际产品进行确认。可以使用整个环境,也可以使用一部分。通过早期开展确认活动(例如对照顾客和最终用户的运行需要对顾客需求进行确认).可以在开发生存周期的早期发现问题。关于需求确认的更多的信息,参见“需求开发”过程方面。“需求开发”的“用综合性的方法确认需求”惯例是为了确保早期开展需求确认活动。确认问题可能包括产品需求不能令人满意,或者未预料到的或非预期的作用或行为。在发现问题后,要实施“需求开发”、“技术解决”或“项目监督和控制”等过程方面中的惯例,解决这些问题.

有关的过程方面

    关于根据顾客需要产生需求和在发现影响产品或产品构件需求的确认问题后采取纠正措拖的更多的信息,参见“需求开发”过程方面。

    关于把需求转换成产品规范和在发现影响产品或产品构件设计的确认闯题后采取纠正措施的更多的信息,参见“技术解决”过程方面。

    关于验证产品和产品构件是否满足需求的更多的信息,参见“验证”过程方面。

    关于在确定最佳确认策略中结构化决策的更多的信息,参见“决策分析和决定”过程方面。

特定目标

Se1准备确认

    进行确认准备.

Sa 2确认产品和产品构件

    确认产品或产品构件,以确保它们适合于在其预定运行环境中使用.

通用目标

GG 1实现特定目标

    该过程通过把可识别的输入作产品转换成可识别的输出工作产品.以支持实现该过程方面的特定目标并且使之能够实现.

Ga 2制度化为受管理过程

    把该过程作为受管理过程加以制度化.

GG 3制度化为已定义过程

    把该过程作为已定义过程加以制度化.

GG 4制度化为定量管理过程

    把该过程作为定量管理过程加以制度化.

GG 5制度化为持续优化过程

    把谈过程作为持续优化过程加以制度化.

与目标对应的特定惯例

SG 1准备确认

  进行确认准备。

  确认的准备活动要给产品开发工作中的技术途径留下灵活性。确认准备活动包括制订并维护确认策略、确认环境和详细确认规程。确认策略可能包含的只是最终产品的确认,或者可能包含对用于构造该产品的一些适当层次的产品构件的确认。任何产品可能都要经受确认,包括提得比较少的替换、维护和培训产品。

    产品或产品构件确认所要求的环境要按照确认策略予以准备。这类环境可以购买或指定、设计和建造。对已有环境的全部复用或部分复用,可以在确认策略中说明。为了减少开支和提高效率或生产率,应该在确认策略中考虑产品集成和验证用的环境的合作可能。

  SP l.1-1  制订确认策略

    拟订并维护确认策略。

    确认的需求和策略用文件化的确认策略描述。确认策略将涉及产品确认所要求的具体的行动、资源和环境。在策划确认过程时(参见“项目策划”过程方面和关于策划的通用惯例),应该包含具体的作业,以便处理确认策略的细节和所需的活动。确认策略不仅要规定产品确认的技术途径,还要详细规定活动和资源。这些活动和资源可能包含:设施、设备、环境、时间安排、本项目和同一个组织中的其他项目里各项活动公用的资源等。可能产生一些低层次产品构件需求,它们将由“需求开发”过程处理。还可能产生一些派生需求,例如与测试设备的接口需求。这些需求也要经过“需求开发”过程,以确保能对产品或产品构件在确认策略规定的环境中加以确认。

    确认策略应该在开发过程的早期提供使用,以便相关的共利益者尽早了解和达成一致。适当时,确认策略和规程应涉及产品和产品构件的开发、维护、支持和培训。

    典型工作产品

    1.  确认策略。

    子惯例

    1.  针对整个开发生存周期中产品或产品构件的确认,确定关键的原则、特征和阶段。

    2.  提出切实可行的确认环境的需求:应覆盖运行、维护、培训和支持。

    产品必须是在其预定的运行环境中可维护的和可支持的。这个特定惯例涉及到可能随同产品交付的实际的维护、培训和支持服务。在某些情况下,这个特定惯例可能不是由开发单位,而是由别的单位实施。

对运行环境中的维护概念进行评价的一个例子是:证明维护工具能否在实际产品上运行。

     3.  规定对确认的评价准则。

    4.  与相关的共利益者一起审查确认策略。

    SP l.2-2建立确认环境

    在确认策略中可能确定了必须采购或开发某个环境。于是,这将产生关于采购或开发设备、软件或其他资源的需求。把这些需求通过“需求开发”过程加以处理。确认环境可能包括复用的现有资源。在这种情况下,确认策略应该说明这些资源的用途并且对它们的使用作出安排。确认环境中的各类元素的例子有:

●  与待确认的产品接触的测试工具;

●  临时嵌入式测试软件;

    ●  记录工具;

    ●  仿真子系统或部件:

    ●  顾客提供的产品:

    ●  计算或网络测试环境;

    ●  能操作或使用上述所有元素的人。

    为了确保确认环境在需要时可供使用,有必要早期制订确认策略。

    应该对确认环境仔细控制,以便复现结果、分析结果和对有问题的地方进行重新确认。

    典型工作产品

    1.  确认环境。

    子惯例

    1.  识别确认环境需求。

    2.  确定顾客提供的产品。

    3.  确定复用内容。

    4.  确定测试设备和工具。

    5.  确定可供复用和修改的确认资源。

    6.  制订详细的资源可用性计划。

  SP l.3-3规定详细的确认规程

    为确认规定详细的规程和准则,

    要规定确认规程,以确保产品或产品构件适合于在其预定的运行环境中使用。验收测试的用例和验收规程可能满足对确认规程的需要。详细的确认规程包括测试和评价维护服务、培训服务和支持服务。

    典型工作产品

    1.  确认规程。

    2.  确认准则。

    3.  用于维护、培训和支持的测试和评价规程。

    子惯例

    1.  审查产品需求,以确保识别和解决那些对产品确认有影响的问题。

    2.  对照确认策略把环境、运行场景、规程、输入、输出和预期结构形成文件。

    3.  随着设计在确认环境的背景中趋于成熟,对设计进行评估,以识别确认问题。

SG 2确认产品或产品构件

    产品或产品构件进行确认,以确保它们适合于在预定的运行环境中使用。

    确认活动应该在项目开发的早期启动并且按照确认策略执行。确认策略和确认规程用于在适当的确认环境中确认产品或产品构件以及任何相关联的维护、培训和支持服务。在某些情况下,这项活动可能不是由开发单位,而是由别的单位实施。

    SP 2.1-1进行确认

    按照确认策略进行确认.

    为了使用户可以接受,产品和产品构件必须能在其预定的运行环境中按预期运行。为此,要按拟订的计划和规程开展确认活动并且对所产生的数据予以控制。应该把“运行式”确认规程形成文件,并且在适当时把确认中发现的偏离通知相关的共利益者。

    典型工作产品

    1.  确认报告。

    2.  确认结果。

    3.  确认情况对照表。

    4.  “运行式”确认规程日志。

    5.  运行证明材料。

    SP 2.2-1  汇集和分析确认结果

    汇集和分析确认活动的结果并且识别问题.

    对于从确认测试、检验、证明或评价中得到的数据,要对照规定的确认准则进行分析。在分析报告中应该指出满足规定需求的情况;如果存在不足,报告中应指出成功的程度或失败的程度,并且把可能的失败原因加以归类。.把所收集到的测试、检验或审查的结果与规定的评价准则相比较,确定是继续往下一步推进,还是需要通过”需求开发”或“技术解决”过程处理需求问题或设计问题。分析报告或“运行式”确认证明可能还要指出由于确认规程的问题或确认环境的问题而造成的不佳的测试结果。

    典型工作产品

    1.  不足之处报告。

    2.  确认问题。

    3.  规程变更请求。

    子惯例

    1.  把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相比较。

    2.  根据所建立的确认准则,确定产品或产品构件是否适合于在其预定的运行环境中使用,确定确认方法、准则和/或环境中是否存在问题。

    3.  分析有关缺陷的确认数据。

    4.  汇集分析结果和识别问题。

    5.  利用确认结果把实际的度量项目和性能与预期的使用或运行需要相比较。

与目标对应的通用惯例

GG 1实现特定目标

  该过程通过把可识别的输入工作产品转换成可识别的输出工作产品支持实现此过程方面的特定目标并且使之能够实现。

  GP l.1  确定工作范围

    针对“确认”过程,确定所要执行的工作的范围和所要生产的工作产品的范围,并且把这些信息传达给将要执行该工作的人。

  GP l.2执行基本惯例

    执行“确认”这个过程方面的基本惯例,以开发工作产品和提供服务,以便实现该过程方面的特定目标.

GG 2制度化为受管理过程。

    把该过程作为受管理过程加以制度化.

    GP 2.1建立组织方针

    为策划和执行“确认”过程,制订并维护组织方针.

    详细说明:

    这个方针要确定组织的如下期望:建立并维护确认策略和环境,并且确保产品和产品    构件适合在其预定运行环境中使用。

GP 2.2制订该过程的计划

    为执行此“确认”过程方面,建立并维护需求、目标和计划。

    详细说明:

    这些需求、目标和计划一般是在确认计划中描述。这个确认计划不同于本过程方面中的特定惯例所描述的确认策略。确认策略处理的是工作产品确认所要求的具体的行动、资源和环境,而确认计划处理的是适用于所有确认的高层策划。

GP 2.3提供资源

    为了执行所策划的过程、开发工作产品和提供“确认”过程的服务,提供足够的资源.

    详细说明:

确认产品和产品构件时可能需要专门设施。必要时,要开发或购买供“确认”过程中的活动使用的设施。

用于执行“确认”过程方面的活动的工具的例子有:

●测试管理工具

●测试用例生成程序

●测试覆盖分析器

●仿真程序

 

GP 2.4分配责任

为执行该过程、开发工作产品和提供“确认”过程所需的服务,分配责任和权限。

GP 2,5培训人员

必要时,对执行或支持“确认”过程的人员进行培训

详细说明:培训专题的例子有:

●应用领域

●确认原则、标准和方法(例如,分析、证明、检验、测试)

●预定的使用环境

 

    .GP 2.6管理配置项

把“确认”过程的指定的工作产品置子配置管理的适当层次。

详细说明:

置于配置管理之下的工作产品的例子有:

●确认策略

●确认规程

●确认报告

 

GP 2.7确定相关的共利益者并使之介入

    按计划确定吖确认一过程的相关的共利益者并使之介入。

    详细说明:

对于工程化类过程来说,要考虑在顾客、最终用户、开发人员、生产人员、测试人员、供应者、营销人员、维护人员、处置人员以及可能受产品和过程影响或者可能影响产品和过程的其他人员中间的共利益者.

需要共利益者介入的活动的例子有:

●制订确认策略:

●对产品和产品构件确认结果进行审查和解决问题;

●与顾客或最终用户一起解决有关的问题。

    特别是出现下列对顾客或最终用户的基本需要发生重大偏离的情况下要与他们一起解决问题:

  ●  偏离合同或协定(偏离的内容、时间和在哪些产品、服务上发生偏离):

  ●  增加了纵深研究或试验或测试和评价;

  ●  合同或协定发生变更。

GP 2.8监督和控制该过程

  对照计划监督和控制“确认一过程,并且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

  详细说明:

在监督和控制“确认"过程方面的各项活动中使用的度量项目的例子有:

●完成的确认活动的数量(计划的与实际的对照);

●已报告的确认问题的趋势(例如,报告的缺陷的数量和已结束的数量);

●已报告的确认问题的状态(例如,每个问题自报告以来已经有多长时间)。

GP 2.9客观评价遵循情况

  对照适用的需求、目标和标准,客观地评价“确认”过程以及该过程的工作产品和服务的遵循情况,并且处理不符合项.

  详细说明:

被审查的活动的例子有:

●制订和维护确认策略

●确认所选的工作产品

 

 

被审查的工作产品的例子有:

●确认策略

●确认规程

 

  GP 2.10高屡管理者审查状态

    高层管理者审查“确认”过程的活动、状态和结果,并解决问题.

GQ 3制度化为已定义过程

    把该过程作为已定义过程加以制度化.

    GP 3.1建立已定义过程

    建立并维护已定义的“确认”过程的描述.

GP 3.2收集改进信息

    收集那些确认“过程”的策划和执行的工作产品、度量项目和改进信息,用以支持本组织的过程和过程财富的进一步使用和改进.

G0 4制度化为定量管理过程

    把该过程作为定量蕾理的过程加以制度化。

    GP4.1建立质量目标

    根据顾客需求和组织业务目标,为“确认”过程的质量和过程性能建立定量目标并予以维护.

  GP 4.2使子过程性能穗定

    使“确认”过程的一个或几个子过程的性能稳定下来,进而确定该过程在实现所规定的定量目标和过程性能目标方面的能力.

GP 5制度化为持续优化过程

    把该过程作为持续优化过程加以制度化.

    GP 5.1  确保不断的过程改进.

    确保“确认”.过程不断碍以改进,以适应本组织的有关的总体业务目标.

    GP 5.2解决问题的共性原因

    识别并解决“确认”过程中的缺陷和其他问题的根本原因.

6.5支持类过程

6.5.1配置管理

    “配置管理”过程的目的在于运用配置标识、配置控制、配置状态统计和配置审核,建立和维护工作产品的完整性。

    配置管理涉及下列活动:

    ●  确定所选工作产品的配置:这些工作产品构成各个指定时间的基线:

    ●  控制对配置项的变更;

    ●  为利用配置管理系统建造工作产品建立或提供规范;

    ●  维护基线的完整性;

    ●  向开发者、最终用户和顾客提供配置项的准确状态和现行配置管理数据。

置于配置管理之下的工作产品包括将交付给顾客的产品、指定的内部工作产品、采购的产品、工具和其他用于创建和描述这些工作产品的物品。

可能置于配置管理之下的工作产品的例子有:

●计划

●过程描述

●需求设计数据

●图纸

●产品规范

●代码

●编辑器

●产品数据文卷

●产品技术出版物

 

    可以按几种间隔层次执行工作产品的配置管理。“配置项目”是配置管理的指定实体,它可以由多个相关的工作产品组成。可以把配置项分解成若干配置元素和配置单元。在本过程方面中只使用“配置项目”这个术语。因此,在这个过程方面的惯例中,适当时,可以把“配置项”解释为“配置元素”或“配置单元”。例如,在需求管理范畴的配置项,从单个需求到一组需求,可能就不同。

    “基线”描述一个或多个配置项和构成配置项的相关实体。

基线的一个例子是:批准的产品描述:其中包括内部一致的需求、需求溯源性基本数据、设计,学科专项描述、和最终用户文档。建立配置管理系统,并且随着基线的开发不断把新的基线包容在内。通过配置管理的配置控制、变更管理和配置审核等功能,对配置管理系统中的工作产品的释放和基线的变更实施系统性的控制和监督。这个过程方面不仅适用于对项目的配置管理,也适用于对组织的工作产品(例如,标准、规程和复用库)的配置管理。它覆盖的惯例涉及到发挥配置管理的作用,适用于置于配置管理之下的所有工作产品。

    配置管理包括对数据的内容、版本、变更和分布的控制。它侧重于对工作产品(包括交付的系统)的管理性的和技术性的内容的严格控制。

有关的过程方面关于制订计划和开发工作分解结构的信息,参见“项目策划”过程方面种划分项目工作的方法,对于确定配置管理项非常有用。

    关于用于分析变更的影响的方法秘评价变更的方法的更多的信息.参见“原因分析决定”过程方面。

    关于性能分析和纠正措施的更多的信息,参见“项目监督和控制”过程方面特定目标。

SG 1建立基线

    建立并维护标识工作产品的基线.

SG 2跟踪并控制变更

    对置于配置管理之下的工作产品实施跟踪和控制.

SG 3确立完整性

    确立并维护基线的完整性.

通用目标

GG 1实现特定目标

    该过程通过把可识别的输入工作产品转换成可识别的输出工作产品,以支持实现该过程方面的特定目标并且使之能够实现。

G0 2制度化为受’管理过程

    把该过程作为受管理过程加以制度化.

GG 3制度化为已定义过程

    把该过程作为已定义过程加以制度化。

GS 4制度化为定量管理过程

    把该过程作为定量管理过程加以制度化。

GG 5制度化为持续优化过程

    把该过程作为持续优化过程加以制度化.

与目标对应的特定惯例

SG 1建立基线

  建立并维护用于标识工作产品的基线.

 SP 1.1-1确定配置项

    确定将置于配置管理之下的配置项和有关的工作产品.

    配置标识是选择、创建和规范将交付给顾客的产品、指定的内部工作产品、采办的产品、工具和其他用于创建和描述这些工作产品的物品。置于配置管理之下的物品还包括那些规定产品需求的规范和接口文件。诸如测试结果之类的其他文档也可以包含在内,依其对定义产品的关键性而定。对组成配置项的相关的工作产品进行逻辑上的分组便于标识和受控访问。在选择置于配置管理之下的。工作产品时,应以项目策划中建立的准则为依据。

    典型工作产品

1.  确定的配置项。

子惯例

1.  按照文件化的准则选择配置项和选择组成这些配置项的工作产品。

用于在适当的工作产品层次上选择配置项的准则的例子有:

●可能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使用的工作产品:

●预计可能在今后由于差错或需求变更而会相应变更的工作产品:

●彼此相关并且一个发生变更将迫使其他工作产品变更的那些工作产品:

●对项目至关重要的工作产品。

能成为配置项组成部分的工作产品的例子有:

●过程描述

●需求

●设计

●测试计划和规程

●测试结果

●代码/模块

●工具(例如,编辑器);

●接口描述

2.  为每个配置项指定唯一的标识号。

3.  说明每个配置项的重要特征。

网的例子有:作者、文档或文卷类型和代码文卷的程序设计语言。

4.  规定每个配置项在其开发过程中将置于配置管理之下的时机。

关于确定何时把工作产品置于配置管理之下的准则的例子有:

●按开发生存周期的阶段;

●当工作产品准备投入测试时;

●按照对工作产品的希望的控制程度;

●按成本和进度限制;

●按顾客需求。

  5.  确定每个配置项的拥有者的责任。

SP l.2-1建立配置管理系统

  建立并维护用于控制工作产品的配置管理和变更管理系统.

    配置管理系统包括存储媒体、规程和访问该配置系统的工具。变更管理系统包括存储媒体、规程和用于记录和访问变更请求的工具。

  典型工作产品

  1.  带有受控工作产品的配置管理系统。

  2.  配置管理系统访问控制规程.

  3.  变更请求数据库.

子惯例

1.  建立管理多个控制等级配置管理的机制.

导致多控制等级的情况的例子有:

●生存周期中不同时间所需的控制等级不同(例如,控制程度将随着产品成熟度的提高而提高)l

●不同的系统类型所需的控制等级不同(例如,纯软件系统与软、硬件混合系统);

●在满足不同的专属性和安全性方面的不同的控制等级.

 

配置管理系统的3个例子如下列

●动态系统(或者称为开发者系统):包含正在创建或修改的配置元素.它们是开发者的工作空间,受开发者控制.动态系统中的配置项处于版本控制之下.

●主系统(或者称为受控系统);包含基线和对基线的更改。主系统中的配置项被置于本过程方面中所述的完全的配置管理之下.

●静态系统;包含备用的各种基线的档案.静态系统被置于本过程方面中所述的完全的配置管理之下.

2.  在配置管理系统存储和检索配置项.

3.  在配置管理系统中的各个控制等级之间共享和转移配置项.

4.  存储和复原配置项的归档版本.

5.  存储、更新和检索配置管理记录。

6.  根据配置管理系统创建配置管理报告。

7.  保护配置管理系统的内容,

配置管理系统的保护功能的例子有:

●配置管理文卷的备份和恢复:

●配置管理文卷的建档;

●从配置管理的差错状态下复原.

  8.  必要时,修改配置管理结构.

SP l.3-1立或放行基线

  创或放行基线,供内部使用和交付给顾客.

    基线是一组经过正式审查并且达成一致的规范或工作产品,是今后开发的基础,它只能按照变更控制规程加以吏改.基线反映分配给配置项的标识号及其相关的实体.一组已经分配了唯一标识号的需求、设计、源代码文卷以及相应的可执行代码、构造文卷和用户文档(相关的实体),可以认为是一个基线。基线一经放行,就可以作为从配置管理系统检索源代码文卷(配置项)和生成可执行文卷的工具。交付给外部顾客的基线一般称为“放行(用的)”基线,内部使用的基线一般称为“建造(用的)一基线.

    典型工作产品

    1.  基线.

2.  基线描述。

 子惯例

    1.  在创建或放行配置项的基线之前,从(例如)配置管理委员会获得授权。

    2.  只用配置管理系统中的配置项创建或放行基线。

    3.  把基线中包含的配置项集合形成文件。

    4.  使现行的基线集合可供使用。

SG 2跟踪和控制变更

    跟踪并控制对被置于配置管理之下的工作产品。

    SP 2.1-1跟踪变更

    跟踪对配置项的变更请求。

    变更请求不仅涉及新的或已经更改的需求,而且涉及工作产品中的缺陷和故障。要对变更进行分析,以便确定这些变更将对工作产品、有关的工作产品以及进度和成本产生的影响。

    典型工作产品

    1.  变更请求。

    子惯例

    1.  在变更请求系统中启动并记录变更请求。

    2.  分析所建议的变更的影响。

    评价变更的过程要确保这些变更与所有技术和项目需求一致。对变更的影响的评价要紧密结合项目或合同需求。对于某个在若干产品中使用的配置项的变更,可能要解决在其他应用中引发麻烦的问题。

    3.  对那些受变更请求影响并且将在下一个基线中处理的配置项进行审查并求得一致. 由适当的参加决策的人员安排变更请求审查的进度和进行审查。记录处置结果和理由,包括准则、行动方案摘要(适当时)和该变更满足的或不满足的需要。按处置要求采取行动,并且向受影响的各方报告情况。

    4.  跟踪变更请求的状态,直到结束。

    在系统中引入的变更要及时仔细处理。一旦某个变更请求得以通过,尽快按照经过适当批准的措施完成更改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执行更改的措施超过了必要的状态,将造成成本增加和带来混乱。

    SP 2.2-1控制变更

    控制对配置项内容的变更。

对工作产品基线的配置维持控制。这种控制包括对每个配置项的跟踪、对新配置项的批准(必要时)和对基线的更新。

    典型工作产品

    1.经过修改的配置项履历。

    2.基线档案。

    子惯例

    1.  在整个生存周期中控制对配置项的变更。

    2.  在把经过更改的配置项纳入配置管理系统之前,获得适当的授权。

    经理、配置管理委员会或顾客可以给予这种授权。   

    3.  使那些涉及变更的配置项在保证配置项的正确性和完整性的情况下进入和退出配置管

SJ 11234-2001(2) 软件过程能力评估模型_2

    不会危及系统的安全性。

    5.  记录变更和变更原因(适当时)。

    如果对工作产品的变更建议被接受,要确定在该工作产品和其他受影响的领域中纳入该变更建议的进度。可以针对变更的类别剪裁配置控制机制。例如,如果对某些元素的更改不影响其他元素,那么,批准过程可以缩短。经过更改的配置项,在完成配置变更审查和批准之后放行。

SG 3确立完整性

    确立并维护基线的完整性.

    SP 3.1-1  建立配置管理记录

    建立并维护描述配置管理的记录.

    典型工作产品

    1.  修改后的配置项履历。

    2.  变更记录。

    3.  更改的副本。

    4.  配置项的状态。

    5.  基线之间的差别。

    子惯例

    1.  详细记录配置管理行动,以便掌握每个配置项的内容和状态并且能够恢复以前的版本。

    2.  确保受到影响的个人和小组能够访问和了解这些配置项的配置状态。

通报配置状态的活动的例子有:

●向经过授权的最终用户提供访问许可:

●向经过授权的最终用户发放基线副本。

  3.  说明最新的基线版本。

  4.  确定那些构成特定基线的配置项的版本。

  5.  描述前后基线之间的差别。

  6.  必要时,修改每个配置项的状态和履历(即,各项变更和其他行动)a

SP 3.2-1进行配置审核

    进行配置审核,以便维护配置基线的完整性。

    审核配置管理活动和过程,确定所产生的基线和文档是否准确,并且在适当fiC录审核结果。

    典型工作产品

    1.  配置审核结果。

    2.  审核后采取的措施。

    子惯例

    I.  评估基线的完整性。

    2.  验证配置记录是否正确反映了配置项的配置情况。

    3.  审查配置管理系统中的项目的结构和完整性。

    4.  验证配置管理系统中的项目的完备性和正确性。

    项目内容的完备性和正确性要以计划中说明的需求和对所批准的变更请求的处置为基础来衡量。

    5.  验证是否符合适用的配置管理标准和规程。

    6.  对审核后采取的各项措施进行跟踪,直到结束。

与目标对应的通用惯例

GG 1实现特定目标

    该过程通过把可识别的输入工作产品转换成可识别的输出工作产品支持实现此过程方面的特定目标并且使之能够实现.

    GP l.1确定工作范围

    针对“配置管理”过程,确定所要执行的工作的范围和所要生产的工作产品的范围,并且把这些信息传达给将要执行该工作的人。

    GP l.2执行基本惯例

    执行“配置管理”这个过程方面的基本惯例,以开发工作产品和提供服务,以便实现该过程方面的特定目标.

GG 2制度化为受管理过程

  把该过程作为受管理过程加以制度化.

  GP 2.1建立组织方针

    为策划和执行“配置管理一过程,制订并维护组织方针.

    详细说明:

    这个方针要确定组织的如下期望:建立并维护已确定的工作产品的基线,跟踪和控制对置于配置管理之下的工作产品的变更,以及建立并维护基线的完整性。

  GP 2.2制订该过程的计期

    为执行“配置管理”过程,建立并维护需求、目标和计划.

  GP 2.3提供资源

为了执行所策划的过程、开发工作产品和为“配置管理”过程提供服务,提供足够的资源.

详细说明:

用于执行“配置管理”过程方面的活动的工具的例子有:

●配置管理工具

●数据管理工具

●归档和复制工具

●数据库程序

 

GP 2.4分配责任

    为执行该过程、开发工作产品和提供Ⅱ配置管理一过程的服务,分配责任和权限。

GP 2.5培训人员

    必要时,对执行或支持配置管理斗过程的人员进行培训。

详细说明:

培训专题的例子有:

●配置管理工作人员的角色、责任和权限

●配置管理标准、规程和方法

●配置库系统

GP 2.6管理配置项

    把“配量管理”过程的指定的工作产品置于配置管理的适当层次。

详细说明:

置于配置管理之下的工作产品的例子有:

●访问一览表;

●变更状态报告

●变更请求数据库

●配置管理委员会会议纪要

●归档的基线

GP 2.7确定相关的共利益者并使之介入

    按计划确定“配置管理”过程的相关的共利益者并使之介入。

详细说明:

需要共利益者介入的活动的例子有:

●建立基线

●审查配置管理系统报告和解决问题:

●评估配置项变更的影响;

●进行配置审核

●审查配置管理审核的结果

GP 2.8监督和控制该过程

对照计划监督和控制“配置管理”过程,并且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

详细说明:

在监督和控制“配置管理”过程方面的各项活动中使用的度量项目的例子有:

●配置项变更的数量;

●进行的配置审核的次数。

GP 2.9客观评价遵循情况

    对照适用的需求、目标和标准,客观地评价“配置管理”过程以及该过程的工作产品和服务的遵循情况,并且处理不符合项.

详细说明:

被审查的活动的例子有:

●建立和维护基线

●跟踪和控制变更;

●建立和维护基线的完整性

 

 

被审查的工作产品的例子有:

●归档基线

●更改请求的数据库

 

 

    高层管理者审查“配置管理”过程的活动、状态和结果,并解决问题.

GG 3制度化为已定义过程.

    把该过程作为已定义过程加以制度化.

    GP 3.1建立已定义过程

    建立并维护已定义的“配置管理”过程的描述.

  GP 3.2收童改进信息

    收集那些派生于“配置管理”过程的策划和执行的工作产品、度量琐目和改进信息,用以支持本组织的过程和过程财富的进一步使用和改进.

GG 4制度化为定量管理过程

    把该过程作为定量管理的过程加以制度化

    GP 4,1建立质量目标

    根据顾客需求和组织业务目标,为“配置管理”过程的质量和过程性能建立定量目标并予以维护.

    GP 4.2使子过程性能稳定

    使“配置管理”过程的一个或几个子过程的性能稳定下来,进而确定该过程在实现所规定的定量目标和过程性能目标方面的能力.

GG 5制度化为持续优化过程

    把该过程作为持续优化过程加以制度化。

    GP 5.1  确保不断的过程改进

    确保“配置管理”过程不断得以改进,以适应本组织的有关的总体业务目标.

    GP 5.2解决问题的共性原因

    识别并解决“配置管理”过程中的缺陷和其他问蹶的根本原因.

    217

6.5.2过程和产品质量保证

    “过程和产品质量保证一的目的在于使工作人员和管理者客观地了解过程和相关的工作产品”“过程和产品质量保证片涉及以下活动:

    ●  对照适用的过程描述、标准和规程客观地评价所执行的过程、工作产品和服务;

    ●  识别不符合问题,并形成文件:

    ●  向项目工作人员和管理者提供关于质量保证活动的反馈:

    ●  确保不符合问题得到处理。

    “过程和产品质量保证”通过在整个项目生存周期中使项目工作人员和所有各层管理者适当了解过程和相关的工作产品,以支持交付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它确保所策划的过程得以实施,“验证一过程则确保规定的需求得以满足。“过程和产品质量保证”和“验证”过程可能同时关注同一个产品,但是关注的角度不同。因此,项目应注意避免重复工作。

    对过程和产品质量保证的客观评价是项目成功的关键。传统习惯是通过独立于项目的质量保证小组来确保客观性。不过,在某些组织里,可能不要求这种独立性而履行过程和产品质量保证职责。例如,在一个具有开放的、面向质量的文化环境的组织里,可以由同行担任(部分或全部)过程和产品质量保证角色,可以把质量保证功能镶嵌在过程中.如果“过程和产品质量保证”功能被镶嵌在过程中,需要处理一些问题,以确保客观性.对从事质量保证活动的每个人都要进行质量保证培训。从事某个产品的质量保证活动的那些人不应该是直接介入该工作产品开发或维护的人。应该有一条向合适的管理层独立报告问题的渠道,以便.在必要时逐级上报不符合问题.

    应该在项目的早期阶段启动“过程和产品质量保证”过程,以便建立有益于项目并且满足项目需求和组织方针的计划、过程、标准和规程。从事质量保证的人要参加计划、过程、标准和规程的确定,以确保它们适合于项目的需要和适合于进行质量保证评价。此外,要指定在生存周期中将进行评价的特定过程和产品:可以根据抽样方式或客观准则进行指定,这些准则要与组织的方针和项目的需求一致。

    识别出不符合问题后,首先是在项目内部处理,如果可能,就地予以解决.任何不能在项目内部解决的不符合问题,要逐级上报合适的管理者予以解决。

    这个过程方面主要适用于评价项目和服务,但是也适用于非项目性的活动和工作产品,例如培训活动:对于这类活动和工作产品而言,“项目”这一术语应做相应的解释。

有关的过程方面

    关于确定那些将进行客观质量保证价的过程和相关工作产品的更多豹信息,参见“项目策划”过程方面。

    关于满足特定需求的更多的信息,参见“验证”过程方面。

特定目标

SG 1  客观评价过程和工作产品

    对于所实施的过程和相关工作产品以及服务遵循适用的过程描述、标准和规程的情况进行客观评价.

SG 2通报并确保解决问题

    客观地跟踪和通报不符合问题,并且确保这些问题得到解决.

通用副示。

GG 1实现特定目标

    该过程通过把可识别的输入工作产品转换成可识别的输出工作产品,以支持实现该过程方面的特定目标并且使之能实现.

GG 2制度化为受蕾理过程

    把该过程作为受管理过程加以制度化.

GG 3制度化为已定义过程

    把该过程作为已定义过程加以制度化.

GG 4制度化为定量管理过程

    把该过程作为定量管理过程加以制度化.

GG 5制度化为持续优化过程

    把该过程作为持续优化过程加以制度化.

与目标对应的特定惯例

SG 1  客观评价过程和工作产品

  对于所实施的过程和相关工作产品以及服务对适用的过程描述、标准和规程的遵循情况进行客观评价.

  SP 1.1-1客观评价过程

    对照适用的过程描述、标准和规程,对指定的已实施的过程进行客观评价.

    对过程和产品质量保证的客观评价是项目成功的关键。为了确保客观性,要对质量报告链的描述和如何确保过程和产品质量保证功能得到客观评价作出规定。

    典型工作产品

    1.  审核报告。

    2.  不符合项报告。

    3.  纠正措施。

    子惯例

    1.创建能鼓励员工参与识别和报告问题的环境(作为项目管理的组成部分)。

    2.  建立并维护明确的评价准则.

    这个子惯例的目的是根据业务需要确定评价准则,例如:

    ●  在过程评价中要评价什么;

    ●  何时评价某个过程或评价的频度:

    ●  如何进行评价;

    ●  必须介入评价的人有哪些。

    3.  运用所规定的准则评价所实施的过程遵循过程描述、标准和规程的情况。

    4.  确定在评价期间发现的每个不符合项。

    SP l.2-1  客观评价工作产品和服务

    对照适用的过程描述、标准和规程,客观评价所指定的工作产品和服务.

    典型工作产品

    1.  审核报告。

    2.  不符合项报告。

3.  纠正措施。

   子惯例

    1.选择要进行评价的工作产品:如果采用抽样方式,要运用文件化的抽样准则.

    2.  建立并维护评价工作产品的明确准则.

    这个子惯例的目的是根据业务需要提供评价准则,例如t

    ●  在产品评价中要评价什么:

    ●  何时评价某工作产品或评价的频度;

    ●  如何进行评价;

    ●  必须介入评价的人有哪些。

    3.  在工作产品评价中运用规定的准则。

    4.  在向顾客交付之前评价工作产品。

    5.  在选定的工作产品里程碑处评价工作产品。

    6.  对照过程描述、标准和规程对工作产品进行进展中评价或阶段式评价。

    7.  确定评价过程中发现的不符合项。

    8.  总结经验教训,以便改善将来产品和服务使用的过程。

SG 2通报并确保解决问题

  客观地跟踪和通报不符合问题,并且确保I鼻决它们。

  SP 2.1-1通报不符合问厦,井确保解决它们

    向工作人员和管理者通报质量问题,并且确保解决它们.

    不符合项是在评价中发现的问题,它们反映出在遵循适用的标准、过程描述、或规程方面的不足。不符合项的状态是质量趋势的指示。质量问题包括不符合项和质量趋势分析的结果.

如果不能就地解决不符合项问题,要运用已建立的逐级上报机制,以确保合适的管理层能够解决问题。要跟踪不符合项,直到解决为止。

典型工作产品

    1.  纠正措施报告。

    2.  审核报告。

    3.  质量趋势。

    子惯例

    1.  与有关的工作人员一起解决不符合项问题。

    2.  如果不符合项问题不能在项目内部得到解决,把它们形成文件.

在项目内部解决不符合项问题的方法的例子有:

●修改不符合之处;

●变更有关的过程描述、标准、或规程;

●对不符合项问题请求豁免.

3.  把不能在项目内部解决的不符合项问题逐级上报到被指定接收和负责处理不符合项问题的合适的管理层.

4.  分析不符合项问题,了解是否存在任何可以识别和处理的质量趋势。

5.  确保相关的共利益者及时了解评价结果和质量趋势.

    6.  由被指定接收和负责处理不符合项问题的管理者定期审查已经发现的不符合项及其趋势。

    7.  跟踪不符合项问题,直到结束。

  SP 2.2-1建立记录

    建立并维护质量保证记录。

    典型工作产品

    1.审核记录。

    2.质量保证报告。

    3.  纠正措施状态。

    4.质量趋势。

    子惯例

    1.  详细记录过程和产品质量保证活动,以便了解活动状态和结果。

    2.  必要时,修改质量保证活动的状态和历史记录。

与目标对应的通用惯例

GG 1  实现特定目标

    该过程通过把可识别的输入工作产品转换成可识别的输出工作产品支持实现此过程方面的特定目标并且使之能够实现.

    GP l.1确定工作范围

    针对“过程和产品质量保证”过程,确定所要执行的工作的范围和所要生产的工作产品的范围,并且把这些信息传达给将要执行该工作的人。

    GP l.2执行基本惯例

    执行“过程和产品质量保证”这个过程方面的基本惯例,以开发工作产品和提供服务,以便实现该过程方面的特定目标。

GG 2制度化为受管理过程把该过程作为受管理过程加以制度化.

    GP 2.1建立组织方针

    为策划和执行“过程和产品质量保证”过程,制订并维护组织方针.

    详细说明:

    这个方针要确定组织的如下期望:客观地评价过程和相关工作产品遵循适用的过程描述、标准和规程的情况,并且确保不符合项得到处理。

    GP 2.2策划该过程

    为执行过程“产品质量保证”过程,建立并维护需求、目标和计划.

    GP 2.3提供资源

    为了执行所策划的过程、开发工作产品和提供“过程和产品质量保证一过程的服务,提供足够的资源。

SJ 11234-2001(2) 软件过程能力评估模型_2

GP 2.4分配责任

    为执行该过程、开发工作产品和提供“过程和产品质量保证”过程的服务,分配责任和权限.

GP 2.5培训人员

    必要时,对执行或支持搿过程和产品质量保证过程的人员进行培训.

详细说明:

培训专题的例子有:

●应用领域

●顾客关系处理

●顾客关系处理

●本项目用的过程描述、标准、规程和方法

●质量保证、过程描述、标准、规程、方法和工具。

GP 2.8管理配置项

    把“过程和产品质量保证”过程的指定的工作产品置于配置管理的适当层次。

详细说明:

置于配置管理之下的工作产品的例子有:

●不符合项报告

●审核记录和报告

 

GP 2.7确定相关的共利益者并使之介入

按计划确定。过程和产品质量保证过程的相关的共利益者并使之介入.

详细说明:

需要共利益者介入的活动的例子有:

●建立用于客观评价过程和工作产品的准则

●廉价过程和工作产品

●解决不符合项问题

●跟踪不符合项问题,直到结束

GP 2.8监督和控制该过程

    对照计划监督和控制“过程和产品质量保证”过程,并且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

    详细说明:

在监督和控制“过程和产品质量保证”过程方面的各项活动中使用的度量项目的例子有:

●计划的和已执行的客观过程评价的变化情况;

●计划的和已执行的客观产品评价的变化情况。

GP 2.9客观评价遵循情况

    对照适用的需求、目标和标准,客观地评价_过程和产品质量保证过程以及该过程的工作产品和服务的遵循情况,并且处理不符合项.详细说明:

被审查的活动的例子有;

●客观评价过程和工作产品;

●跟踪和通报不符合项问题。

被审查的工作产品的例子有:

●不符合项报告

●审核记录和报告

  GP 2.10高层管理者审查状态

    高层管理者审查“过程和产品质量保证”过程的活动、状态和结果,并解决问题.

GG 3制度化为已定义过程

    把该过程作为已定义过程加以制度化.

    GP 3.1建立已定义过程

    建立并维护已定义的“过程和产品质量保证”过程的描述.

  GP 3.2收集改进信息

    收集那些派生于“过程和产品质量保证”过程的策划和执行的工作产品、度量项目和改进信息,用以支持本组织的过程和过程财富的进一步使用和改进。

GG 4制度化为定量管理过程

  把该过程作为定量管理的过程加以制度化

  GP 4.1建立质量目标

    根据顾客需求和组织业务目标,为“过程和产品质量保证”过程的质量和过程性能建立定量目标并予以维护.

    GP 4.2使子过程性能稳定

    使过程和产品“质量保证”过程的一个或几个子过程的性能稳定下来,进而确定该过程在实现所规定的定量目标和过程性能目标方面的能力.

GG 5制度化为持续优化过程

    把该过程作为持续优化过程加以制度化.

    GP 5.1  确保不断的过程改进

    确保“过程和产品质量保证”过程不断得以改进,以适应本组织的有关的总体业务目标.

    GP 5.2解决问题的共性原因

    识别并解决过程和产品质量保证一过程中的缺陷和其他问题的根本原因,

6.5.3测量和分析

    “测量和分析”的目的在于开发和维持度量能力,以便支持对管理信息的需要。

    测量涉及下列活动:

    ●  规定测量和分封懒目标,以便与所确定的对信息的需要和目标一致:

    ●  规定度量项目、数据收集和存储机制、分析技术、报告和反馈机制;

    ●  实施数据的收集、存储、分析和报告;

    ●  提供可供做出正式决策和采取适当纠正措施用的客观结果。

    在项目中开展测量和分析活动,以支持下列活动:

    ●  客观地进行策划和估计;

    ●  对照所制订的计划和目标跟踪实际性能;

    ●  识别过程相关的问题并予以解决;

    ●  为在将来增补的过程中开展测量活动奠定基础。

    为实现度量能力所要求的人,可以是(也可以不是)本组织的覆盖面更大的业务计划里确定的人。可以把度量能力并入到各个项目中或其他组织功能(例如质量保证)中。    测量活动最初应集中于项目一级。不过,度量能力对于处理组织一级,甚至是企业一级对信息的需要也是很有用的。

有关的过程方面

    关于对估计项g属性和其他策划信息的需要的更多的信息,参见“项g策划”过程方面。

    关于对监督顼曩性能信息的需要的更多的信息,参见“项g监督和控制”过程方面。

    关予管理工作产品度量项目的更多的信息,参见“配置管理H过程方面。

    关于满足颥客需求和有关的信息需要的更多的信息,参见“需求开发”过程方面。

    关于维护需求溯源性和有关豹信息需要的更多的信息,参见“需求管理”过程方面。

    关于建立组织度量数据库韵更多的信息,参见“组织过程定义”过程方面。

    关于解各种统计分析技术及其相应的用途的更多的信息,参见“定量项目管理”过程方面。

特定目标

sG 1  调整测量和分析活动

    使测量目标和测量行为与确定的信息需要和目标相一致。

SG 2提供测量结果

    提供测量结果,用以处理所确定的信息需要和目标.

通用目标。

GG 1实现特定目标

    该过程通过把可识别的输入工作产品转换成可识别的输出工作产品,以支持实现该过程方面的特定目标并且使之能够实现.

GG 2制度化为受管理过程

    把该过程作为受管理过程加以制度化.

GG 3制度化为已定义过程

    把该过程作为已定义过程加以制度化。

GG 48l度化为定量管理过程

  把该过程作为定量管理过程加以制度化.

GG 5制度化为持续优化过程

  把谈过程作为持续优化过程加以制度化.

与目标对应的特定惯例

SQ 1  协调测量和分析活动

    使测量目标和测量行为与所确定的信息需要和目标相一致.

    这个特定目标里的各个特定惯例可以同时处理,也可以按不同的顺序实施:

    ●  在确定测量目标时,专家们往往会考虑遵循适用于具体测量和分析规程的必要的准则.他们还会同时注意到数据收集和存储规程所施加的限制。

    ●  如果测量规范的细节、数据收集或存储尚不成熟,先规定所要进行的基本分析往往是很重要的。

2230
国家标准下载

下载说明:
1.请先分享,再下载
2.直接单击下载地址,不要使用“目标另存为”
3.压缩文件请先解压
4.PDF文件,请用PDF专用软件打开查看
5.如果资料不能下载,请联系本站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大名:
联络: QQ 或者 邮箱
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验证码: 9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