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标准吧 > 标准下载 > SJ Z 11266 2002 电子设备的安全3

SJ Z 11266 2002 电子设备的安全3

时间:2012-5-28 14:42:50 作者:标准吧 来源:SJ 阅读:1071次
SJ Z 11266 2002 电子设备的安全3
  25℃±2℃       ≥1h

T1=T2+Tmar-Tamb+10K,按第B.5章,以及如果适用时,按第B.6章的测得值,或100℃,取其较大者。但是如果温度是用埋入的热电偶测得,则不加10K的余量。

T2是5.2.1.1的试验期间测得的零部件的温度。

Tmar是Tamb的含义在第B.5章中给出。

从一个温度值过度到另一个温度值所需的时间间隔未作规定,但允许温度的过度是渐变的。

热老化试验

2号样品放在充分鼓风的烘箱内进行老化,老化所需的温度和时间可以在图3.2的曲线图中,使用对应涂覆层印制板最高工作温度的温度指数线来选定。烘箱的温度应保持在规定温度±2℃范围以内,用来确定温度指数线的温度是印制板上与安全有关的部位的最高温度值。

 

温度指数线

SJ/Z 11266-2002 电子设备的安全_3

烘箱温度【℃)

图3.2热老化时间

  抗电强度试验

  l号和2号样品应承受3.2.3.1.1的试验。

  耐划痕试验

  3号印制板应承受下列试验:   

  进行划痕试验时,划痕应通过五对导电部分、包括其中间间隔,其中间间隔应是试验时处于电位梯

度最大的部位。   

  划痕试验,应用淬硬的钢针来进行,钢针的端部呈锥形,顶角为40℃,其尖端侧圆抛光,倒圆半径

为0.25mm±O.02mm。   

    进行划痕试验时,按图3.3所示,在垂直于导体边缘的平面内,以20mm/s±5mm/s的速度拉动钢

针。钢针加上负载,使沿钢针轴线方向所承受的作用力为1ON士0.5 N。各道划痕至少应间隔5mm.而

且与样品的边缘也至少应相距5mm。

   

     

             SJ/Z 11266-2002 电子设备的安全_3

钢针位于垂直于受试样品的平面ABCD上.

图3.3涂覆层的耐划痕试验

3.2.4.4合格判据

    目视检查时,印制板的涂层上不应出现针眼或气泡,印制板拐角处的导电通路不应出现被穿透的迹

象。

    耐划痕试验后,涂覆层不应松脱,也不应刺透,而且该涂层应能在导线之间承受3.2.3.1.3规定的抗电强度试验。在金属芯印制板中,衬底应作为其中的一根导线。

3.2.5元器件的外部接线端子

    3.2.1, 3.2.2和3.2.3的要求适用于元件的外部接线端子之间的间距,但当这些间距涂覆有满足3.2.4.2要求(包括满足质量控制要求)的涂层材料时除外。在这种情况下,表3.9的最小间隔距离适用于涂覆前的元件。在任意两个无涂层的导电部分之间,以及涂层的外表面上,应采用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最小距离。   

    如果在接端上使用涂层材料以增加有效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则这些接端应有合适的机械排列并有

足够的刚性,以保证在正常操作、装入设备,以及在以后的使用时,该接端不应发生变形从而造成涂层

开裂,或造成导电部分之间的间距减少到小于表3.9的数值。

3.2.5.1试验方法

    参照图Q.13,通过检查,以及按3.2.4.3的试验顺序进行试验来检验是否合格。试验应在包括有元件在内的一个完整的组件上进行。

    3.2.4.3的耐划痕试验应采用专门制备的印制板样品,按3.2.4.3对3号样品的规定来进行,但导电部分之间的间隔距离应是组件中所使用的有代表性的最小间隔距离并具有最大的电位梯度。

3.2.5.2合格判据

目视检查时,接端的涂层上不应有针眼或气泡的迹象。

3.2.6封闭的和密封的零部件

    对阳外壳封装或气密封装来达到充分密封,以防止灰尘和潮气进入的元件或部件.其内部爬电距离

  和电气间隙可以取污染等级l的数值。

    上述结构的例子包括用胶或其他类似物气密密封在盒子里的部件或用褒覆涂层来封装的部件。

3.2.6.1试验方法   

    通过从外部进行检查、测量以及必要时通过试验来检验是否合格。

    如果一个元件或部件的样品能通过下列顺序的试验,则可以认为该元件或部件是充分密封的。

 


样品承受下列顺序的温度循环10次;

T1℃±2℃           68h

25℃±2℃            1h

O℃±2℃             2h

25℃±2℃          ≥1h

T1=T2+Tmar-Tamb+10K,按第B.5章,以及如果适用时,按第B.6章的测得值,或85℃,取其较大者。但是如果温度是用埋入的热电偶测得,则不加10K的余量。

T2是5.2.1.1的试验期间测得的零部件的温度。

Tmar是Tamb的含义在第B.5章中给出。

从一个温度值过度到另一个温度值所需的时间间隔未作规定,但允许温度的过度是渐变的。

    允许样品冷却到室温,然后承受3.2.3.1.1的湿热试验。

    对变压器,电磁耦合装置以及类似的装置,如果是依靠绝缘来保证安全的,则在热循环处理时,应在各绕组之间施加50Hz~60Hz, 500 V交流有效值的电压。

3.2.6.2合格判据

    试验期间,不应有绝缘被击穿的现象发生。

3.2.7填充绝缘化合物的间距   

    当导电部件间的距离被绝缘化合物填充,包括绝缘被绝缘化合物可靠地胶合在一起而使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不存在时,则只需符合3.2.3对绝缘穿透距离的要求。

    注1: 处理的实例分别有灌封、包封和真空浸渍。

     注2: 符合要求的结构形式包括:

          · 由能填充空隙的绝缘化合物来处理的元件或部件;和

          · 多层印制扳的内部绝缘.

  3.2.7.1试验方法   

    通过检查、测量和试验来检验是否合格。如果样品能通过下述的热循环、潮湿处理和抗电强度试验.

  则不需要测量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  对绝缘化合物在导电件之间形成固体绝缘的元件,只对一个成品元件进行试验。试验完成后,

        应进行检查,包括切片和测量。  

    ·  对绝缘化合物与其它绝缘部件间形成胶合接缝的元件,应对3个样品直接在胶合接缝处进行

    3.2.3.1.3的抗电强度试验来检查接缝的可靠性。如果元件使用有溶解基的漆包线绕组.则把金属

    箔或几匝裸导线线匝紧贴在胶合接缝处来取代上述试验,然后对这三个样品进行如下试验:

·1号样品承受下列顺序的温度循环10次;

T1℃±2℃           68h

25℃±2℃            1h

O℃±2℃             2h

25℃±2℃          ≥1h

T1=T2+Tmar-Tamb+10K,按第B.5章,以及如果适用时,按第B.6章的测得值,或85℃,取其较大者。但是如果温度是用埋入的热电偶测得,则不加10K的余量。

T2是5.2的试验期间测得的零部件的温度。

Tmar是Tamb的含义在第B.5章中给出。

从一个温度值过度到另一个温度值所需的时间间隔未作规定,但允许温度的过度是渐变的。

       在热循环处于最高温度的最后,段时间后,立即对样品进行3.2.3.1.3的抗电强度试验,但试验电压要乘以1.6。

      其他样品承受3.2.3.1.1的潮湿试验,但试验电压要乘以1.6。

3.2.7.2合格判据


    绝缘化合物不应有影响3.2.3符合性的裂纹和孔隙。

3.2.8无衬垫绝缘的绕组元件

    绕组元件的绝缘绕组线,其绝缘提供基本绝缘、附加绝缘或加强绝缘,应符合下列要求:

    ·  如果绕组线上的绝缘用来提供绕组元件中的基本绝缘或附加绝缘,则绝缘线应符合附录K。

        注:符合附录K的绕组线绝缘的例子有尼龙和氟化乙丙烯。

        导线的绝缘应由两层或两层以上的缠绕层或挤压层构成。

    ·  如果绕组线上的绝缘用来提供绕组元件中的加强绝缘,则绝缘线应符合附录K。

        导线的绝缘应由三层或三层以上的缠绕层或挤压层构成。

    ·  如果导线的绝缘是两层或两层以上的螺旋形胶带缠绕层,则在制造绕组元件时应确保层与层

        之间连续重叠。如果缠绕层之间的爬电距离不符合3.2.1的要求,则胶带层应密封。

        注:对采用挤压工艺进行绝缘的绕组线,密封性是该工艺过程所固有的。

    ·  如果一个绕组元件内有两根绝缘线或一根裸线与一报绝缘线交叉接触,彼此间的角度在45°

        和90°之间,并且承受绕组拉力,则采用下列要求之一:

         ——  用绝缘衬套的形式进行物理隔离,或使用绝缘层数两倍于所需要的绝缘层数.或

         ——  绕组元件符合3.2.8.1的要求。

    ·  制造厂的文件资料应表明,绕组元件已使用相应的试验电压值,100%地进行了3.2.3.1.3的例

        行的抗电强度试验。

3.2.8.1试验方法

     除非采用3.2.8的要求,否则绕组元件的带电零部件(铁芯和线圈)应承受下列循环试验.每一循环包括一次高温试验,一次振动试验和一次潮湿处理。每一循环后按3.2.8.1.4的规定进行测量。

     样品数量为3个,样品应承受10次试验循环。

3.2.8.1.1高温试验

    根据绝缘类型(温度等级),将样品置于烘箱内,时间和温度的组合按表3.10的规定。10次循环试验均在相同的组合条件下进行。

    烘箱内温度的容差应保持在±3℃内。

表3.10  每一循环的试验温度和试验时间

试  验  温  度

绝   缘   系   统   的   温   度

100℃

115℃

120℃

140℃

165℃

220℃

 

 

 

 

4d

210℃

 

 

 

 

7d

200℃

 

 

 

 

14d

190℃

 

 

 

4d

 

180℃

 

 

 

7d

170℃

 

 

 

14d

160℃

 

 

4d

 

150℃

 

4d

7d

 

140℃

 

7d

 

130℃

4d

 

120℃

7d

按GB/T 11021和GB/T 11026.1规定的相应的等级

A

E

B

H

F

条件:制造厂商应按所使用的等级规定试验的时间。

3.2.8.1.2湿热处理

 

样品应承受3.2.3.1.1的湿热处理,持续2d。

3.2.8.1.3振动试验GB/T 2423   

    将设备按使用的正常位置,按GB/T 2423的规定,用螺钉、夹具或捆带捆绑设备外壳将其固定在振

动台台面上。振动方向为垂直方向,其振动强度为:

    持续时间:30min:

    振幅:0.35 mm:

    扫描频率范围:10Hz~55Hz~1OHz;

    扫频速率:约1 oct/min。

3.2.8.1.4测置

    每一循环后,测量绝缘阻抗并进行3.2.3.1.3的抗电强度试验。

    此外,对在电源频率下工作的变压器,应进行下列试验:

    抗电强度试验后,给一个输入电路加上电压至少等于1.2倍额定电压的试验电压,频率为2倍额定频率,持续5min。变压器不接负载。如果有多线绕组,在试验期间应串联连接。

    可以使用更高的试验频率:此时施加试验电压的持续时间(单位为min)要等于额定频率除以试验

  频率后乘I10,但不少于2min。

    高温试验后,使样品冷却到环境温度,然后再进行湿热处理。

    但3.2.3.1.3的抗电强度试验的试验电压值要减小到规定值的35%,试验时间加倍。

3.2.8.2合格字判据   

如果,10次循环完成后,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样品失效.则认为绕组元件不符合耐久性试验

    对工作在电网电源频率下的绕组元件,其绕组的线匝之间、输入和输出电路之间、相邻的输入或输

 出电路之间或绕组与任意导电的铁芯之间的绝缘不应击穿。

    如果空载电流或空载电流中的阻性电流分量与初测时测得的相应的值相差小于30%,则认为该样品

 通过了试验。

 3.2.9跨接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

    允许下述元件跨接在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上:

    电容器

    ·  符合GB/r 14472的单个Y1类电容器;或

    ·  每一个都符合GB/T 14472的两个串联的Y2类或Y4类电容器。

        如果两个电容器串联使用,每个电容器标定的电压应为这两个电容器上的总工作电压,而且每个电容器应具有相同的标称电容量值。

    电阻器   

    如果电阻器符合3.2.9.1相应的试验,则允许一个电阻器跨接在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上。

    如果每个电阻器满足下列要求或符合3.2.9.1相应的试验,则允许用两个串联电阻器跨接在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上:   

    ·  每个电阻器的接端间应针对这两个电阻器上的总工作电压符合电气间隙(3.2.2)和爬电距离

       (3.2.1)的要求,并且

    ·  每个电阻器应具有相同的标称电阻值。

3.2.9.1试验方法

    电容器   

    通过承受GB/T 14472规定的21d的湿热试验来检验是否合格。

    电阻器

    通过对10个电阻器进行下述试验来检验是否合格。

试验前,测量每个样品的电阻值,然后承受GB/2423规定的严酷度2ld的湿热试验。

    对连接在危险带电零部件和可触及导电零部件之间的电阻器和跨接电网电源开关触点间隙的电阻

器.10个样品的每一个均承受表D.1编号3的试验电路中充电至10 kV的1 nF电容器的放电,放电速率最大为12次,分,放电次数为50次。

    当达到稳定状态后测量电阻值。

3.2.9.2合格判据

    电容器

    电容器应满足GB 2693规定的合格判据。

    电阻器

    电阻值和在湿热试验前的测得值相差不应大于20%。

    不允许电阻器失效。

3.3可靠接地   

    对I类设备,在一旦发生单一绝缘故障时.其可能会变成危险带电的可触及导电零部件应与设备内

的保护接地端子可靠地连接。

    保护接地通路应具有足够低的阻抗.

    应能保证接地通路的连续性和任何连接端的可靠固定。

    应避免连接端被污染和性能降低。

3.3.1保护接地导体的电阻

    保护接地端子或接地接触件与需要接地的零部件之间的连接电阻不应超过O.lΩ。

    试验方法   

    通过检查和施加在基本绝缘失效时会使接地零部件带电部位的危险电压电路的电流容量1.5倍的试验电流来检验是否合格。试验电压应不超过12V.试验电流可以是交流电流,也可以是直流电流,但不应大于25 A。   

    应测量保护接地端子或接地接触件与需要接地的零部件之间的电压降,然后根据试验电流和该电压

降计算电阻值。电源软线中的保护接地导线的电阻值不应计入该电阻测量值内。

    如果从一台设备到一个分设备或分装置的保护接地连接是借助于一个多芯电缆的一根芯线,而该电

缆同时也向该分设备或分装置供电,则该电缆中的保护接地导体的电阻不应计入该电阻测量值中。但是

应使用考虑了该电缆阻抗的具有适当额定值的保护装置来保护该电缆。

    应注意不要使测量探头的接触头与被试金属零部件之间的接触电阻影响试验结果。

3.3.2  接地通路的连续性   

    保护接地导线不应串接开关或熔断器,或者其他可能中断保护接地导线连续性的装置。如果系统由

I类设备和Ⅱ类设备组成,则不管系统中的设备如何配置.各类设备的互连应保证所有类I设备均有接地连接。

    试验方法

    通过检查来检验是否合格。

3.3.3任何连接端的可靠固定

    保护接地端子的连接端应采用二级固定保持在位,以减小主连接端松动的机会,如果保护接地端子

的连接端松动,则应能防止其接触危险带电零部件。

    试验方法

    通过检查来检验是否合格。

3.3.4保护接地导体的耐腐蚀

    与保护接地连接端保持接触的导电零部件,在制造厂说明书所规定的任何存储、运输的条件下,应

不会受到电化学作用的明显腐蚀。在附录P中,分界线以上的组台应避免采用。

    试验方法   

    通过检查和查阅电化学电位表(附录P)来检验是否合格。

3.3.5保护接地通路的完整性


  保护接地连接端的设计应保证:

  ·  在断开一个组装件的接地端时,不会使其他组装件的保护接地连接端断开,而且

  ·  在拆除被保护零部件以外的维修时,保护接地连接端不得断开,除非在同一时间受影响的零部

    件已不再危险带电。

  试验方法

  通过检查来检验是否合格。

3.4电气防护外壳

    电气防护外壳应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以防止绝缘系统性能降低。

3.4.1验证方法

    通过检查和测量来检验是否合格。

    通过第V.2章的试验来检验机械强度是否合格。

3.4.2合格判据

    用IEC 61032的试验探头B应不可能触及危险带电零部件。

3.5安全联锁装置

    如果使用安全联锁装置,其设计应保证使进入、打开或取下外壳时,在触及任何危险带电零部件之

前,危险带电零部件已不再危险带电。

    试验方法

    通过检查来检验安全联锁装置的适用性,通过附录L规定的试验来检验安全联锁装置的性能。

3.6设计满足要求的布线

布线的走线和连接应能使电击危险减至最小。

3.6.1内部布线的走线

    对导线带危险电压或绝缘可能接触危险带电零部件的内部布线,如果绝缘的机械损伤可能导致危

险,则其走线和固定要避免绝缘受到机械损伤。

    试验方法

    通过检查,以及有怀疑时,进行3.2.8.1.3的振动试验和对布线的任何部位或其周围物体施加5N的力来检验是否合格。

3.6.2布线的连接

    布线连接的结构应保证在任何布线脱开时,不会由于脱开的布线自然移动而使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减小到小于3.2.1和3.2.2的规定值。如果布线的脱开不会造成危险.则本要求不适用.

    注:认为不会有一个以上的连接同时脱开.

3.6.2.1试验方法

    通过检查和对爬电距离及电气间隙的测量来检验是否合格。

    认为可以防止布线脱开的方法举例如下:

    a)  布线的导体在焊接前先固定在销钉上,除非靠近焊接处因振动而可能发生断裂;

    b)  将布线以可靠的方式绞合在一起;

    c)  将布线用电缆绑扎线、符合匝C 60454的带热固性粘结剂的胶带、套管或类似物可靠地紧固在

        一起;

    d)  布线的导体在焊接前先插入印制板的孔中,孔的直径略大于导体直径,除非靠近印制板处因振

        动而可能发生断裂。

    e)  将布线的导体及其绝缘,如果有的话,使用特殊工具牢固地绕接在端子上;

    f)  将布线的导体及其绝缘,如果有的话,使用适当的工具压接在端子上。

    a)  至f)的方法适用于内部布线.a)至c)的方法适用于外部软线。

    如果有怀疑,进行3.2.8.1.3的振动试验来验证是否合格。   

  3.6.3电源软线


 

    连接交流电网电源的电源软线应是护套型软线,并应按适用的情况,符合下列要GB

    ·  如果电源软线是橡皮绝缘的,则应是合成橡胶的,而且该电源软线不应轻于GB 5013规定的

        普通强度橡套软线(标记245IEC 53):

    ·  如果电源软线是聚氯乙烯绝缘的,则;

       · 对使用不可拆卸电源软线并且质量不超过3 kg的设备,该电源软线不应轻于GB 5023规定的轻型聚氯乙烯护套软线(标记227 IEC 52)。

       · 对使用不可拆卸电源软线并且质量超过3kg的设备,该电源软线不应轻于GB 5023规定的普

          通聚氯乙烯护套软线(标记227 IEC 53)。

       · 对使用可拆卸电源软线的设备,该电源软线不应轻于GB 5023规定的轻型聚氯乙烯护套软线

         (标记227IEC 52)。

          注:如果设备预定使用可拆卸电源软线,则对设备的质量没有限制。

    ·  对需要保护接地的设备,电源软线中应包含有绿黄双色绝缘的保护接地导线。

3.6.3.1试验方法

    通过检查来检验其是否合格。

    另外,对屏蔽软线,通过GB 5023的有关试验来检验是否合格。

    注:虽然屏蔽软线不在GB 5023覆盖范围内.但仍采用GB 5023的有关试验。

3.6.3.2合格判据

    应使用适当的软线。对屏蔽软线,如果属于下列情况,则屏蔽层损伤是允许的:

    ·  在曲挠试验时,屏蔽层未接触到任何导线,以及

    ·  在曲挠试验后,样品能承受在屏蔽层与所有其它导线之间的抗电强度试验。

3.7一次电路的电容器的放电

    设备在设计上应保证在交流电网电源外部断接处,不会由于接在交流电网电源上的电容器存储电荷

  而产生电击危险。

3.7.1试验方法

    通过检查设备和有关的电路图,同时要考虑i勘断开关处于任一位置时断开电源的可能性来检验是

否合格。

    如果设备中有任何电容器,其标明的或标称的容量超过0.1μF,而且接在电网电源电路上,该电容

器的放电方式所构成的时间常数不超过下列规定值,则应认为设备是合格的:

    ·  对A型可插式设备,2s:

    ·  对永久性连接式设备和B型可插式设备,10s。

    有关的时间常数是指等效电容盈(μF)和等效放电电阻值(MQ)的乘积。如果测定等效电容量和

 电阻位有困难,则可以采用测覆电压衰减。经过等于一个时间常数的时间,电压将衰减到起始位的37%。3.7.2合格判据

    设备的时间常数不超过相应规定值。

3.8断接装置

    应提供一个符合附录M的断接装置,使维修时设备与电源的连接断开。

    试验方法

通过检查和按附录M测量断接装置触点间的距离来检验是否合格。

 

4   机械危险

    本章规定了关于机械危险伤害的防护要求,具体的防护方法在下表中给出:

 

 

表4.1 机械危险

危  险  起  因

章  条  号

预防/保护措施

锐边和棱角

4.1

·设计无锐边和棱角

·限制接触

·警告标记

   做危险旋转或其他运动的零部件

4.2

  ·限制/防止接触

  ·安全联锁系统

  ·断开装置

  ·警告标记

   松脱、爆裂或内爆的零部件

4.3

  ·加罩/封闭

  ·设计

   设备的不稳定性

4.4

  ·稳定装置

  ·设计

4.1锐边和棱角

    设备在设计上应保证能把由锐边和棱角引起的伤害危险降低到最小。可以通过倒圆锐边、磨光棱角

或限制接触来达到此项要求。

    如果由于功能用途需要锐边而接触又是不可避免的,则应采取保护措施,把无意接触这类锐边的危

险降低到最小。

    如果这些保护措施都无法使用,则应在显著的位置可靠地贴上一个清晰的警告标记口

    试验方法

    通过检查和在适用的情况下,通过下述的试验来检验是否合格。

    防护措施应承受30N±3N的恒定作用力持续5s.该力用IEC 61032试验探头11钢性试验指来施

加。

4.2做危硷旋转或其他运动的零部件

    设备在结构上应保证能把由运动或旋转的零部件引起的人身伤害危险降低到最小。

    在使用人员可接触区,机械外壳和威挡板应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并且应无法通过手动将它们替

换。

    对模压或注塑成形的热塑性塑料机械防护外壳,在结构上,应能保证外壳材料在释放由模压或注塑

成形所产生的内应力时,该外壳材料的任何收缩或变形均不会暴露出危险零部件。

    安全联锁装置的设置应保证在能触及危险之前危险就已被先行消除。有关安全联锁装置的详细要求

在附录L中给出。

    对于通过惯性而能继续运动或旋转的危险运动或旋转零部件.在取下、打开或拉开盖、门等前应能

先迫使这些零部件的运动或旋转降低到一个安全的水平。

    在可能会造成使手指、饰物、衣服、头发等被卷入旋转或运动零部件(如齿轮或撕碎机刀片的地方)

应提供能使这些零部件停止运转的断开装置。这些装置应设置在明显的位置上,并且在伤害危险发生率

最高的地方是可触及的。断开装置的详细要求在附录M中给出。

    如果所有的防护方法都不适用,则应在明显的位置贴上警告标记。

    试验方法

    如果是使用机械防护外壳和,或挡板来防止触及危险旋转或运动的零部件.则通过下面的检查或试

验来检验是否合格:

    ·  对结构和提供的数据进行检查,或   

    ·  按适用的情况进行附录V的试验。

    在完成试验时,用IEC 61032探头11的钢性试验指在每一个可能的位置上触及危险运动或旋转零

   


部件。   

    如果用安全联锁装置和/或断开装置,则要通过检查以及分别通过附录L和附录M规定的试验来

检验是否符合。   

    对于警告标记,如果有的话,要通过目测检查来检验是否合格。

4.3 松脱、爆炸或内爆的零部件

    本条所描述的危险是:

·  对于可能会从旋转或运动零部件松脱、分离或甩出的零部件;   

        机械防护外壳应做的十分完备,使得由于发生故障或其它原因而可能从运动零部件上松脱、分

离、甩出的零部件能被挡住或使其方向偏转。

    ·  爆炸零部件(例如高压灯)的碎片;   

        对爆炸零部件的碎片,应用机械防护外壳来提供防护。在本指导性技术文件中高压巨灯是指灯内压力超过某一限值(冷态时为0.2MPa.或工作时为0.4 MPa)的一种灯,被认为是潜在爆炸零部件。高压灯的机械防轳外壳应具有足够的强度,一旦高压灯爆炸时能挡住所有的玻璃碎片。

    ·  内爆阴极射线管(CRT)的碎片,对内爆CRT的碎片应通过设计和使用防护物来提供防护e

        详细要求在附录W中给出。

    试验方法

    ·  对于松脱的零部件,通过目视检查来检验是否合格。   

    ·  高压灯的爆炸影响防护试验要在灯的组装件中或设备的机械外壳中或这两者中用下述试验方

        法来进行:

        用机械冲击、电路元件故障或类似方法来使灯爆炸。   

    ·  对屏面最大尺寸超过160衄的CRT.要通过测量检查和附录w的试验来检验是否合格。

  4.4设备的不稳定性

        设备的机械不稳定性,即不平衡不应达到会产生危险的程度。   

        如果提供某种措施来改善抽屉、门等打开时的稳定性,则这种措施在涉及使用人员的使用时应能永久起作用。   

      如果提供的这种措施不是永久性的.而是在维修时才使用的,则应设置警告标记来告戒维修人员。

    这些要求不适用于:   

     · 设计成要在现场机械固定在一起的,并且不作单台使用的单独台的设备单元,和

     · 在工作前要按安装说明固定到建筑物构件上的设备。

      试验方法

      通过检查和按适用的情况,通过下列试验来检验是否合格。   

      每项试验分开进行。试验时,各箱框要在其额定容积范围内.装入能产生最不利情况的一定量的物件。设备正常操作时,所有的脚轮和顶柱(如果在正常工作条件下使用的话)要处于最不利的条件下,同时把轮子及类似装置锁紧或堵塞。

      a)不平衡试验(1)    

      本试验适用于质盈等于或大于5 kg的设备。使设备相对于其正常垂直位置倾斜15°。试验时将

门、抽屉等关紧。

      b)不平衡试验(2)   

      对质量等于或大于5 kg,但小于30kg的落地式设备,在距地免不超过1.5 m的高度上,沿任意水平方向施加一大小等于设备重量20%但不大于40N的力。

      可移动的门和抽屉等要按制造厂商的说明置于最不利的位置。

      c)不平衡试验(3)   

    对质盈等于或大于30kg的落地式设备,在距地面不超过1.5m的高度上,沿除向上以外的任意方

向施加一大小等于设备重量20%但不大于250N的力。


可以移动的门和抽屉等按制造厂商的说明置于最不利的位置。

合格判据

1071
国家标准下载

下载说明:
1.请先分享,再下载
2.直接单击下载地址,不要使用“目标另存为”
3.压缩文件请先解压
4.PDF文件,请用PDF专用软件打开查看
5.如果资料不能下载,请联系本站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大名:
联络: QQ 或者 邮箱
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验证码: 2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