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标准吧 > 标准下载 > DL T 5146 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 3

DL T 5146 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 3

时间:2012-5-28 14:42:50 作者:标准吧 来源:DL 阅读:1938次
DL T 5146 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 3
 

附录M(提示的附录)

相关标准

GB50026—1993工程测量规范

GB/T18314—200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GB50061—1997   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

DL/T5092—1999   ll0~50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GBJ233—1990    ll0~500kV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

测量技术规程

条文说明

主编单位:山西省电力勘测设计院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目  次

  3总则

4选择路径方案

  4.1室内选择路径方案

  4.2现场选择路径方案

  5选线及定线测量

  5.2定线测量

  6桩间距离及高差测量

  6.1视距法测距  .

  6.2光电测距

  6.3高差测量

  7平面及高程联系测量

  7.1平面联系测量

  7.2高程联系测量

  10定位及检查测量

  11  CAD技术

  12 GPS测量

  12.1应用范围

  12.2技术要求

  1213定线测量

  12.4定位测量

 

3总  则

3.0.1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各项建设迅猛发展,对用电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作为输送电力的主要手段架空送电线路的勘测设计工作在全国各地也发展迅速。担当此项任务的不仅是各直属院及各省院,各省的地区设计室也承担着大量的35kV~llOkV线路的勘测设计工作。为了规范架空送电线路中测量技术工作的要求,使之更好地为设计服务,特制定本规程。

3.0.2架空送电线路的勘测阶段分为初勘和终勘定位阶段,鉴于目前各单位各地区在各阶段的工作内容不够统一——比如有些单位在初勘中就全线定线,有些单位在定线时就测量桩间距离及高差,有些单位在平断面测量的过程中就现场定了杆(塔)位桩,而有些35kV的线路往往进行一次性终勘定位——这些内容又不好在各阶段强求统一,本规程没有按初勘和终勘定位阶段来划分章节,而是按架空送电线路测量工作的工序来划分章节,在本条中只提出与设计阶段相适应。

4选择路径方案

4.1室内选择路径方案

 

4.1.1在室内选择路径方案之前,线路电气人员要对沿途的军事设施、通信干扰等有关情况进行搜资,根据掌握的资料再结合地形图在图上选择路径方案。从调研情况看,绝大多数单位的测量人员不参加搜资工作,而有的单位地形图也是设计专业搜集,不参加室内选择路径方案的工作。综合上述情况,故本条规定“配合设计专业搜集沿线供室内选择路径的地形图”。

4.2现场选择路径方案

4.2.1现场选择路径方案是验证室内选择的路径方案是否可行。在现场踏勘的过程中,路径方案能否成立不仅取决于地形、地质、水文、气象、重要交叉跨越、军事设施等外部条件,还取决于有关协议和设计本身的一些技术要求,所有条件由设计专业进行综合比较后,选出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施工方便、运行安全的路径方案。所以现场选择路径方案时,是以设计专业为主,测量人员配合工作。

4.2.3当发现对路径有影响的地物、地貌与图纸不符时,测量人员应进行补充调绘。但初步设计中的路径方案图由哪个专业来完成,目前很不统一。有的单位由设计专业完成,有的单位由测量专业完成,多数单位为设计、测量专业共同完成。故本条规定为协助设计专业做好路径方案图。

5选线及定线测量

5.2定线测量

5.2.1正倒镜分中后点位精度的误差来源主要有瞄准误差、目标倾斜误差、仪器对中误差及仪器整平误差四种。

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的影响:

  设一次瞄准的中误差为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前后视瞄准两次决定一个点位,其瞄准误差的影响为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两次点位之差的中误差为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取中后瞄准误差的影响为:

   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   

  由此可知,瞄准误差对分中后点位的影响等于一次瞄准的中误差。

  2目标倾斜误差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的影响:


在前后视四次瞄准中属偶然误差性质,故与瞄准误差一样,目标倾斜误差对分中后点位的影响等于一次瞄准时目标倾斜的影响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

  3仪器对中误差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的影响:

  本项影响在两前视点之差中反映不出来,所以对分中后点位的影响为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

  4仪器整平误差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的影响:

  仪器一经整平,仪器的纵轴位置即已固定,故在正倒镜两次前视点之差中反映不出来。所以对分中后点位的影响为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

  综上所述,分中后点位误差的影响为:

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             (1)

 

   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型仪器,望远镜的放大倍率为25,分辨率5″,方向中误差6″,水准管格值30″。

    根据理论分析和试验数据,分别取值为:

    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0.1′、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0.2′

    代入(1)式,则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0.26′,最大误差为0.32′。

    平地定线时,因前后视垂直角不大且相近,整平误差很小,可忽略不计,则

  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 代入相应的数据,聊∑:±0.16,,最大误差为0.32,。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正倒镜分中后点位偏离直线,山区不超过0.52′,平地不超过0.32′。考虑到实际作业时受外界各种影响较大,前后视距离也不一定相等,故本条规定直线桩中心偏离直线方向不应大于±1′,采用这种定线方法测量是可以做到的。从设计要求看,当直线杆(塔)偏离直线3′~4′时,对杆(塔)所引起的垂直于直线方向的水平荷重、放电间隙的改变,绝缘子串歪斜等是允许的。从施工工艺的要求看,当直线精度满足

l′时,杆(塔)偏离直线或绝缘子串的歪斜肉眼是觉察不出的,可以满足工艺要求。综上所述,认为定线精度规定为±l′是合理的。

  5.2.2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型经纬仪望远镜的分辨率为5″,花杆的直径为3cm,当距离为800m时,照准目标宽度的视角为7.7″:当距离为1200m时,照准目标宽度的视角为5.1″,已接近望远镜的分辨率。平地受气流及折光的影响较大,再加上十字丝的遮盖,因此规定直线延伸平地不宜大于800m,山区不宜大于1200m。

  5.2.4由于地面折光及气流的影响,平地距离在500m时,尺面分划已很模糊,同时,对于220kV送电线路,杆塔档距平地一般在400m左右,因此认为直线桩间距在350m~400m之间,对定位工作最为有利,故规定直线桩的桩间距离不大于400m。

  5.2.5对中误差的影响与偏心距的大小、前后视距离的比值、前后视距离的长短有关。当偏距固定时,后视距离与前视距离的比值越小影响越大,前后视距离相等时,距离越短影响越大,因此短距离的定线对中误差就成为直线延伸的主要误差来源。如图1所示,A、B为直线桩,为在A、B的延长线上定出另一直线桩C,仪器设置于B,因对中误差仪器偏心至

B′,定出C′,CC′为对中误差引起的位移。e为偏心距,当e在顺线路方向时,对中误差影响为零;当e垂直于线路方向时e′=e,对中误差影响最大。为分析方便,取e在直线上的垂直分量e′= e/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则

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

CC′=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

式中: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AB的距离;

      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BC的距离。

     对角值的影响为: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令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S,则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按e=3mm,当后视距离为40m时,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0.36′,定线的总误差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 0.44′,最大误差为0.88′,接近直线精度l′的要求。当后视距离为30m时,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0.49′,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0.55′,最大误差为1.1′,超过定线l′的要求。因此本条中规定当后视距离小于40m时,必须提高仪器对中、整平、照准的精度,目标应细、直。

    后视距离较短时,直线延伸的距离不宜过长。因为分中和测角时短边的照准误差较大,长短边长相差太大,还需要来回调焦,所以影响了前视点位的精度。

    按允许误差等于1′的要求计算出规程中的表5.2.5的正倒镜二次点位之差每百米不超过0.06m。

5.2.7间接定线影响直线精度主要是横向误差,现以矩形法为例,分析间接定线时设置角度及量距的精度要求。

    如图2所示,E、F、G为直线桩,在AD间有一障碍物,使FG不通视。为定出G点使其在EF的延长线上,置仪器于F,后视E,正倒镜分中定出A点,再置仪器于A,后视F,正倒镜设置直角、量距取中后定出B点,同法置仪器于B、C、D,分别定出C、D、G。

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

图2矩形法向接定线

    1  G点的横向位移:根据直线桩偏离直线不超过±l′的要求可知,G点的横向位移容许值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为:

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                        (2)

式中:l——FG间的距离。   

 

 取l=300m,则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中误差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0.043m。

  2 G点横向位移的误差来源及估算公式:把FABCDG看成是一条导线,导线端点G的横向位移量是由量距和设置直角引起的,现分别讨论如下:

    1)A点横向位移的影响。该项影响是由正倒镜分中A点的精度决定的,由5.2.1的分析可知,在平地分中后点位中误差为±0.16′,故A点的横向位移影响为:

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

式中: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FA的距离。

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50m,则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

2)A点上设置直角的影响。假定设置直角的中误差为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它对G点横向位移的影响为:

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                (3)

    3)同理,可分别写出B点、C点、D点上设置直角误差对G点的影响如下:

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                (4)

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                 (5)

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                 (6)

  式中: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AG的距离,取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250m;

        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DG的距离,取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200m。

    4) AB、CD边量距的影响:

设量距的中误差为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则两者对G点横向位移的影响为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

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                       (7)

   根据误差传播定律可知,G点横向位移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可用下式计算:

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        (8)

        将式(3)~式(7)代入式(8),经整理后得:

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                     (9)

    根据测角、量距误差相等的原则,则分别有:

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                       (10)

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                 (11)

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0.043m,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 =0.002m代入式(10)可得:

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0.02m

各种不同距离所要求的相对精度见表1。

表1  距离相对精度

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

1/500

1/1000

1/1500

1/2000

1/2500

1/3000

1/3500

1/4000

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的值代入式(11),则:

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0.23′

  等腰三角形法根据不同图形综合分析,认为边长不超过80m,往返丈量之差不超过1/2000,即可满足要求。短边的量距精度要求不高,但仪器对中误差,照准误差,目标倾斜误差影响很大。所以规程中的表5.2.7-1规定钢尺丈量的长度不小于20m,不大于80m。当量距边短于20m时,应严格对中、整平,测角时应照准远方目标。当大于80m时,应提高测距精度。

  对于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型经纬仪的方向中误差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不大于±6″,2C互差的最大值为2×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考虑到外界条件及水平轴误差的影响,故规程中的表5.2.7-1规定设置角度时两点位之差每10m不大于3mm。如上所述,2C互差的最大值为0.4′= 24″,分析中设置角度的误差为2×0.23′=0.46′,即27.6″,故规程中的表5.2.7-2规定2C互差为0.5′。

5.2.9规程中的表5.2.9转角测量技术要求的测回数及2C互差按DL5001中的加密图根导线的要求定出。

6桩间距离及高差测量

6.1视距法测距

6.1.3视距测量的误差来源有很多,鉴于视距测量的成果取至米,有些误差可忽略不计,主要误差有以下几种,并写出各项误差的最后计算公式。

  l照准误差:

    1)全丝视距的照准中误差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

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 0.0274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                             (12)

2)半丝视距的照准中误差:

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 0.0137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                           (13)

  2视距常数的检定误差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

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                          (14)

  3视距尺倾斜的误差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

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 =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                            (15)

  4凑整误差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

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0.29m                               (16)

  5估读误差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

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0.5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

 当t=2cm时,则:

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                          (17)

  6 外界影响,空气对流和竖直折光此二项属于外界气候条件,据原建工部非金属矿地质公司华北分公司所做的试验,认为此类误差具有系统性,在不利条件下为1/200,有利条件下为1/400。山区不考虑此类误差影响。

取:

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 = D/400                 (18)

以上公式中:D——视距长度;

            V——望远镜放大倍率;

            δ—一视距尺倾斜角;

            γ——十字丝遮盖尺面的角值;

ε——尺面最小分划的角值;

            t——视距尺最小分划值;

            α——视线倾斜角;

            ρ——弧度系数。

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

   

相对中误差   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

取V= 25,视距尺最小分划t=2cm,δ=1°,据一机部勘测公司和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的研究,认为一般的视距丝在距离为lOOm时,丝宽遮盖尺面1.5~2mm,取1.5mm,其角值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3″。根据不同距离,超过400m时读半丝,平地视线倾斜至3°,山区根据不同的视线倾角,可得出相对中误差,见表2。

Dm

α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平地

 

 

1/233

 

1/286

 

1/300

 

1/224

1/308

1/230

1/311

 

1/263

 

1/364

 

1/400

 

1/317

1/412

1/325

1/420

1/326

 

1/330

 

1/330

 

10°

 

1/217

 

1/260

 

1/273

 

1/200

1/278

1/200

1/279

1/200

 

1/200

 

1/200

 

15°

 

1/172

 

1/194

 

1/197

 

1/140

1/199

1/140

1/199

1/140

 

1/140

 

1/140

 

20°

 

1/137

 

1/148

 

1/150

 

1/100

1/150

1/100

1/150

1/100

 

1/100

 

1/100

 

25°

 

1/114

 

1/118

 

1/120

 

1/80

1/120

1/80

1/120

l/80

 

1/80

 

1/80

 

 

*上面数字为半丝法,下面数字为全丝法。

  在平地不超过400m,山区垂直角小于或等于10°,测距精度是能够达到1/200~1/300的。至于垂直角大于10°的长距离,通常都是深山沟,因此认为此精度是能够满足送电线路需要的。

  从大量试验数据可知,在呈像清晰、尺倾不大于l°的情况下,平地视距不超过400m,山区视距不超过

800m,α≤lO。时,其视距一次观测值相对中误差也可达到1/200~1/300。取一次观测值相对中误差为1/250,则一测回相对中误差为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对向观测较差的极限相对误差为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1/125,取1/150。二测回同向观测较差的极限相对误差也为1/150,但同向观测二测回因时间间隔较小,条件极其相近,有些误差不能反映出来。一般认为同向观测误差是对向观测的1/2,故二测回同向观测较差的极限相对误差为

   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取1/200。因此本条规定对向观测视距较差相对误差为1/150,同向观测视距较差相对误差为1/200。

6.1.4由于地面折光、气流的影响,平地距离在500m时尺面分划已很模糊,丘陵和山区受地面折光和气流的影响较小,特别是山区,由于受地形的限制,往往是在山头与山头之间或山头对山坡进行测量。尺面最小分划为2cm,当800m时尺面分划角值为5″,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型仪器望远镜的分辨率为5″,也就是说在通视条件好的情况下,800m时望远镜还可以分辨出尺面分划,再远时望远镜就不太容易分辨尺面分划了。丘陵地相对于山区受地形限制较小,故该条规定平地视距长度不大于400m,丘陵不大于600m,山区不大于800m。

6.1.7在山区用视距法进行送电线路测量时,当视距较长或坡度较大视距法难以达到精度要求时,一般采用三角形解析法测距,如图3所示。

    AB =S(所求边)

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

图3 三角形解析法测距

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                 (19)

 

式中: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一直接丈量的基线;

α,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所求边两端的内角。

  所求边的相对精度按式(20)估算:

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       (20)

式中: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所求边的相对中误差;

    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基线边的相对中误差;

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测角中误差。

  从式(20)中可以看出,所求边的精度不仅取决于基线丈量的精度,而且与小角α的大小关系很大。α角越大越好,但它又与基线的长度有关,在山区要选择较长的基线比较困难,这就使α角的增大受到限制。当α角较小,测角精度较低时,提高基线丈量精度对所求边的精度不会产生多大作用。从线路测量所需的精度出发,基线相对误差不低于1/1000已足够用。在实际工作中,选择基线时是不知道小角α的大小,必须求出α的不同角度时基线长度与所求边长度的比值,以便在工作中只要知道所求边的概略长度,便可适当的布置基线。若三角解析中只测两个大角,小角由180°减两个大角求得,大角的误差就全部反映到小角中去,而且大角两相邻边长度相差较大,测角时短边的照准误差大,同时还必须调整焦距,使测角的精度较低,因此实测角时应实测小角和其中一个大角。

    为了能有多余观测,以校核所求边的精度,如图3所示,在基线BC的延长线上再设一点D,BC和BD为两条基线,利用ABC和ABD两个三角形计算AB的长度。

  综上所述,在送电线路测量中,当采用三角解析法求距时,若欲使所求边的精度达到1/300左右,角度以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型经纬仪测一个测回(小角必须实测),基线与所求边的比值不小于1/50,即小角不小于l°,基线丈量精度不低于1/1000即可,并按式(20)根据所求边的不同精度要求制订出规程中的表6.1.7。

6.2光电测距

6.2.1本条为防止粗差,保证测距成果正确而提出的。

    当采用同向观测时,应采用二人各测一测回,与视距比较或手工计算值与仪器显示值进行比较等有效措施,防止粗差发生。

  本条规定对向或同向观测两测回测距较差的相对误差不大于1/1000,比6.1.3的规定要求高,是基于测距仪自身的测距精度高而提出的。

6.2.2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为减少错误发生的几率,保证成果准确而提出的。

6.2.3为维护仪器运行正常、测距可靠而要求的。

 

6.3高差测量

 

6.3.1视距高差的精度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按下式估算:

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       (21)

式中:S一视距;

α—垂直角:

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视距的相对中误差:

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垂直角的测角中误差。

  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为视距高差一次测量的中误差,取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0.5′,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

  1/250,则每百米距离的高差中误差为:

    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       (22)

以不同的垂直角代入式(22),可算出每百米距离的视距高差一次测量中误差,见表3。

 

表3每百米距离的视距高差一次测量中误差

 

α

°

    3

    4

    5

    6

    8

    10

    12

    14

    16

    18

    20

    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

    cm

    2.6

 

    3.2

 

    3.8

 

    4.4

 

    5.7

 

    7.0

 

    8.2

 

    9.5

 

    10.7

 

    11.8

 

    12.9

 

 

    当采取对向观测时,一测回的高差中误差为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对向观测两个高差的较差为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取2倍中误差作为极限误差, Δh=2×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 2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
     当采用同向两测回观测时,高差的极限误差也和对向观测时一样,Δh= 2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但同向观测二测回因时间间隔较小,条件极其相近,有些误差不能反映出来,一般是对向观测误差的1/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故二测回同向观测的极限误差△h=2/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1.4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

  从式(22)中可以看出,高差精度主要受视距精度的影响,特别是当垂直角较大时,影响更为显著。为了外业使用方便,对向和同向观测的高差极限误差取同一标准,使△h =1.5DL/T 5146-2001 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_3。按不同的垂直角计算稍加凑整即得出高差较差的允许限差,即规程中的表6.3.1所列值。

  调研中普遍反映,在平地垂直角较小的情况下,原每百米2°较差2cm不易达到,根据GB50026中4.1.2条规

定,平地的地面倾角α<30°,将原规定中2°起算的较差改为3°,垂直角小于3°时,按3°的较差要求。

6.3.3该条高差较差是引用DL5001中表3.3.6二级三角高程的规定。

7平面及高程联系测量

7.1平面联系测量

7.1.3该条转角塔中心的点位误差是引用DL5001中表1.0.6的主要地物点位置的中误差。

7.2高程联系测量

7.2.4高程联系测量视距高程的技术要求引用GB50026的5.4.2。

7.2.5三角高程测量的技术要求引用DL5001中的3.3.6。

10定位及检查测量

10.0.3国标GBJ233中3.0.3条第一款中规定:“以设计勘测钉立的两个相邻直线桩为基准,其横线路方向偏差不大于50mm”。定位时若跳桩或远距离定塔位,按直线精度1′要求,满足不了上述规定,故该条要求在就近直线桩位测定杆塔位置。

11 CAD技术

11.0.1线路平断面图是架空送电线路测量中最重要最复杂的图件,也是其特有的,因此本章只对测绘线路平断面图时使用的硬件、软件及工作方法作出规定。

11.0.2DL/T 5026中的4.1.1.3款规定“微机平台应支持设计制图、工程计算和专业一体化设计”。微机平台已能满足线路测量的需要,而且价格便宜,便于携带,对环境要求低。因此,规定采用微机平台。

11.0.3本条为鉴定和选用应用软件提供了一个标准。本条是DL/T 5026中5.2.2的具体化,同时也对影响软件可靠性、实用性、完备性及高效性的关键性的性能和功能作出规定。

  平断面图中的相当一部分点并非通过实测直接得到,而是通过丈量、目估等方法间接得到。如果软件没有处理这方面数据的能力,势必影响外业进度,也给内业带来麻烦,从而不能体现CAD技术的高效性。该条2款对此进行了规定。

  原始记录文件指的是野外数据采集得到的数据文件,是生成平断面图的基础。该条4款强调原始记录的完整性,以备检查校审。

  批处理图形操作是指用户必须在软件运行前输入与图形处理有关的全部数据,之后软件才进行计算绘图。在图形生成的过程中,用户无法对图形进行操作和控制。交互式图形操作则允许用户以人机对话方式控制和操纵图形的生成过程。软件给用户提供一个图形显示操作区,使用户能直接操作图形,计算机则根据来自输入设备的信号实时地修改显示的图形。内外业一体化软件是一个交互式图形系统,数据采集与图形处理在同一图形界面下完成。软件能把采集的数据实时地转换成图形在屏幕上显示,也能把用户对图形直接编辑的结果转换成

数据存入原始记录文件。该条7款中对非内外业一体化系统的要求,主要是出于不增加外业工作量的考虑。由于线路测量的特点,常规测图时,平面图中的有些地物往往只测控制性的几个点,内业则结合草图绘制出形态正确的图形。使用CAD技术后,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把草图所反映的形态信息输入计算机中。用批处理方式解决这个问题,使用起来相当繁琐,  用交互方式则很简单。如果应用软件没有交互式图形操作功能或功能不完备,就要求外业测得细致一些,以缓解内业的压力。这样外业工作量就比常规测图增加了许多,往往得不偿失。因此,在以批处理图形操作为主导的非内外业一体化系统中,增加交互式图形操作功能是非常必要的。另外,在编辑图形时,应用软件的交互式图形操作命令也是保证达到该条9款要求的根本手段。

    DL/T5026的8.3.2关于专业间设计一体化的规定中要求测量专业与送电线路专业实现设计一体化,这就存在一个接口问题。DL/T5026的3.4.1对子系统间的接口作了规定:“子系统间交换的信息应分为图形信息和非图形信息两类,通过接口软件和技术约定来实现。”测量专业与送电子系统交换的图形信息就是线路平断面图,非图形信息就是由线路平断面图转换成的数据文件。两者反映的是同一内容,测量专业可以给送电专业只提供其中一方面的信息,也可以两者都提供,这由送电专业所使用的软件决定。无论采用哪种接口方式,都要保证交换的信息遵循共同的技术约定,这样才能在两专业间实现设计一体化。

11.0.4本条的原则:如果不是自动记录,外业就不要使用电子记录。外业使用电子记录手簿进行野外数据采集,需要同时画草图。如果不是自动记录,不能提高工效,反而容易出错。由于没有记录本的一览性,出了错还不好修改。内外业一体化系统则只有采用自动记录的方式才能体现其先进性。

11.0.7电子记录手簿容量有限,往往只能满足一天的工作量,所以当天的数据应当天传入微机,以免在第二天工作时数据被覆盖。

11.0.8在编辑图形时,有些内容也可以用CAD支撑软件的命令绘制,但用应用软件的命令绘制,可以保证与送电子系统交换信息的正确性。

12 GPS测量

12.1应用范围

  本节仅列出GPS在架空送电线路测量中的主要应用内容,理论上线路测量的外业工作都可以使用GPS来完成,但是从经济效益来考虑,有些工作使用常规方法来完成还便利些。GPS测量不可能完全取代常规测量方法,仅在列出的应用内容方面作用较明显。

12.2技术要求

12.2.1要求建立统一的控制系统是从两方面来考虑:一方面是从统一线路测量资料来要求;另一方面是建立线路GPS首级控制网以后,GPS测量资料可以长久使用,只要点位不被破坏,以后的控制扩展和其他工程都能继续应用。GPS测量的特点之一是不要求通视,所以扩展控制非常容易,只需在其中的一个点上再次安置GPS接收机即可实现。

12.2.2因为线路测量对于平面及高程的精度要求不是很高,所以采用GPS测量的较低精度指标,既可以减少野外作业时间,又很容易满足线路精度指标要求。

  考虑到线路坐标联测的边长一般都比较长,而测定转角与副桩的边长和定位选择的放样点间边长都较短,故不限制GPS测量时的点间距离。

  在短距离内,只要高程变化不是很大,则这些点的高程异常值变化不会很大。即使有大的变化,对于线路仅要求相邻档的高程精度,直接采用大地高高差来计算桩位高程是完全可以满足的,无需进行高程异常值改正,这已经经过多次试验进行总结,点间距离规定在5km以内是恰当的。

    野外数据检核主要是利用多余观测成果进行检核,可以发现受较大误差影响的成果。一般说来,多路径效应对基线成果的精度影响较大,对测站(特别是参考站)的选择是很重要的一项任务。

    对单一导线附合差及精度评定本规定不再列出,可参考其他有关规程执行。

    GPS测量本身对控制网的形状没有要求,网形的设计主要是根据建网目的和任务要求精度来考虑。线路控制网应是一种线形网,所以允许采用单一导线的形式。但是为了保证控制网的正确和具有一定的精度指标,要求增加检核条件,除了起、中、终点要有检核之外,还可以在适当的位置增加一些闭合条件。对于超过5km的边长,高程异常值的影响增大,当传递距离达数十万米时,高程差异将达到数十米。长距离的控制又不可直接去测量点的高程,简单的办法就是多联测已知高程的控制点或水准点逐段进行改正。或者利用数学模型,全线

进行拟合、改化。

12.2.3网点间距选择在5km—10km内的原因是:

    1.--般的GPS测量当边长超过10km后,应增加较多的观测时间。

    2.当边长超过10km后通信联系成问题。

    3.这个长度对于线路控制加密是适宜的。

    转角桩到副桩的距离应大于拟定线路直线桩桩距的1/10。当经纬仪架在转角、后视副桩,根据解析的水平角定出线路直线桩时,如果距离太短将影响测直线精度。但太长又增加了GPS测量的难度,故取1/10是恰当的,例如定桩的桩距为400m,则转角桩到副桩的距离应大于40m。

12.3定线测量

12.3.1  GPS测量时如果两点距离越近则需要观测的时间就越短。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减少,计算的成功率就高,所以参考站应靠近需测量点为宜。

12.3.2GPS测量时,大量采用极坐标法。这种方法,对于一个点来说缺少检核条件,但是速度快,计算简单,通过计算分析也可以进行检核,所以在此条中对这种方法允许采用。所谓连续支导线的测量方法是指从已知点起,经过两个以上的参考站传递计算坐标高程,这种方法更缺少检核条件,且计算工作要相应增加,所以应避免采用。如果受地形、交通限制,必须采用此方式作业,建议在结束前附合到已知点上去。

12.4定位测量

12.4.1RTK仪器精度达±0.05m级时,一般情况下坐标横向误差能满足直线偏差±1′的要求。

当塔间距离太短时,应提高观测精度。

12.4.2没有RTK功能的设备要完成定塔位的工作,必须采取两个步骤才能达到目的,故在一次终勘定位的线路工程中没有应用价值。所以本规定只建议在常规定位困难的地方部分采用,例如在森林隐蔽地区,直线没有贯通,为了少砍树,可以考虑GPS定位。

1938
国家标准下载

下载说明:
1.请先分享,再下载
2.直接单击下载地址,不要使用“目标另存为”
3.压缩文件请先解压
4.PDF文件,请用PDF专用软件打开查看
5.如果资料不能下载,请联系本站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大名:
联络: QQ 或者 邮箱
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验证码: 8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