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施加试验电压后的5 s内,测量泄漏电流。
泄漏电流不应超过下述值:
一对Ⅱ类器具:0.25 mA
一对0类.01类和Ⅲ类器具:0.5 mA
一对I类便携式器具:0.75 mA
一对I类驻立式电动器具:3.5 mA
一对I类驻立式电热器具:0.75 mA或0.75 mA/kW(器具的额定输入功率),两者中取较大者,但最大为5 mA。
如果所有的控制器在所有各极中有一个断开位置,则上面规定泄漏电流限定的值增加一倍。如果为下述情况,上面规定的泄漏电流限定值也应增加一倍:
一器具上只有一个热断路器,没有任何其它控制器,或
一所有温控器、限温器和能量调节器都没有一个断开位置,或
一器具带有无线电干扰滤波器。在这种情况下,断开滤波器时的泄漏电流应不超过规定的限值。
对组合型器具,总泄漏电流可在对电热器具或对电动器具的限值之内,两者中取较大限值,但不能将二个限值相加。
16.3在16.2试验之后,绝缘要立即经受1 min频率为50 Hz或60 Hz基本正弦波的电压。表7中给出了适用于不同类型绝缘的试验电压值。绝缘材料的易触及部分,要用金属箔覆盖。
注1:注意金属箔的放置,以使绝缘的边缘处不出现闪络。
表7试验电压
绝缘
|
试验电压/V | |||
![]() |
工作电压U | |||
安全特低电压SELV |
|
>150且 |
95 | |
基本绝缘 |
500 |
1000 |
1250 |
1.2U+950 |
附加绝缘 |
- |
1250 |
1750 |
1.2U+1450 |
加强绝缘 |
- |
2500 |
3000 |
2.4U+2400 |
a 对多相器具-额定电压是指相线与中性或地线之间的电压。以在>150V且≤250的范围内的额定电压值作为480 V多相器具的试验电压。 b 对额定电压≤150 V的器具,测试电压施加到工作电压在>150 V且 |
对入口衬套处、软线保护装置处或软线固定装置处的电源软线用金属箔包裹后,在金属箔与易触及金属部件之间施加试验电压,将所有夹紧螺钉用表14中规定力矩的三分之二值夹紧。对0类和l类器具,试验电压为1250 V,对Ⅱ类器具,试验电压为1 750V。
注2:13.3的注3对试验用的高压电源做了规定。
注3:对同时带有加强绝缘和双重绝缘的Ⅱ类结构,要注意施加在加强绝缘上的电压不对摹本绝缘或附加绝缘造成过应力.
注4:在基本绝缘和附加绝缘不能分开单独试验的结构中,该绝缘经受对加强绝缘规定的试验电压。
注5:在试验绝缘覆盖层时,可用一个砂袋使其有大约为5 kPa的压力来将金属箔压在绝缘上。该试验可限于那些绝缘可能薄弱的地方,例如:在绝缘的下面有金属锐棱的地方。
注6:如果可行,绝缘衬层要单独试验。
注7:注意避免对电子电路的元件造成过应力。
试验初始,施加的电压不超过规定电压值的一半,然后平缓地升高到规定值。
在试验期间不应出现击穿。
1 7变压器和相关电路的过载保护
器具带有由变压器供电的电路时,其结构应使得在正常使用中可能出现短路时,该变压器内或与变压器相关的电路中,不会出现过高的温度。
注1:例如在安全特低电压下工作的易触及电路的裸导线或没有充分绝缘的导线的短路。
注2:不考虑在正常使用中可能发生的基本绝缘失效。
通过施以正常使用中可能出现的最不利的短路或过载状况,来确定其是否合格。器具供电电压为1.06倍或0.94倍的额定电压,取两者中较为不利的情况。
安全特低电压电路中的导线绝缘层的温升值,不应超过表3中有关规定值的15 K。
绕组的温度不应超过表8中规定的值。但是,这些限值对于符合IEC 61558-1中15.5规定的无危害式变压器不适用。
1 8耐久性
注:需要时,在产品的特殊要求标准中规定要求和试验。
1 9非正常工作
19.1器具的结构,应可消除非正常工作或误操作导致的火灾危险、有损安全或电击防护的机械性损坏。
电子电路的设计和应用,应使其任何一个故障情况都不对器具在有关电击、火灾危险、机械危险或危险性功能失效方面产生不安全。
带有电热元件的器具经受19.2和19.3的试验;另外,对于带有在第11章中起限温作用控制器的该类器具,还应经受19.4的试验;适用时要经受19.5.的试验。带有PTC电热元件的器具还应经受19.6的试验。
带有电动机的器具,按适用情况经受19.7 -19.10的试验。
带有电子电路的器具,按适用情况还应经受19.11和19.12的试验。
除非另有规定,否则试验一直持续到一个非自复位热断路器动作,或直到稳定状态建立。如果一个电热元件或一个预置的薄弱零件成为永久性开路,则要在第二个样品上重复有关试验。除非试验以其他方法满意地完成,否则应以同样的方式终止。
注1:预置的薄弱零件,是设计用于在非正常工作状态下会损坏的零件,以防止影响本部分符合性的情况出现。这类元件可能是一个可更换零件,如电阻或电容器,或是被更换零件的一部分,如电动机内不易触及的热熔体。
注2:器具内带有熔断器、热断路器、过载保护装置或是类似装置,可以用来提供这些必要的保护.在固定线路中的保护装置不提供这些必要的保护。
除非另有规定,否则每次只允许模拟一种非正常状况进行试验。
注3:如果对同一个器具适用一个以上的试验,则这些试验要顺序地在器具冷却到室温后进行。
注4:对组合型器具,这些试验要以电动机和电热元件都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同时工作的方式来进行。对各电动机和电热元件,每次只进行一个适合的试验。
注5:当说明控制器要短路时,可由使其不工作来代替。
除非另有规定,否则按19.13的规定检查本章试验结果是否合格。
19.2带电热元件的器具,在第1 1章规定的条件下,要限制其热散发来进行试验。在试验前确定的电源电压为在正常工作状态下,输入功率稳定后提供0.85倍额定输入功率所要求的电压。整个试验期间该电压保持不变。
注:在第11章试验中动作的控制器允许动作。
19.3重复19.2的试验,但试验前确定的电源电压,为在正常工作状态下输入功率稳定后提供1.24倍额定输入功率所要求的电压。整个试验期间该电压保持不变。
注:在第1 1章试验中动作的控制器允许动作。
19.4器具在第1 1章规定的条件下进行试验,并且任何在第1 1章试验期间用来限制温度的控制器短路。
注:如果器具带有一个以上的控制器,则它们要依次被短路。
19.5装有带管状外鞘或埋入式电热元件的01类和l类器具,要重复19.4的试验。但控制器不短路,而电热元件的一端要与其外鞘相连接。
改变器具电源极性,电热元件另一端要与电热元件的外鞘相连,重复此试验。
打算永久连接到固定布线的器具和在19.4的试验期间出现全断开的器具不进行此试验。
注1:带中性线的器具,在中线与外鞘连接的状态下进行试验。
注2:对埋人式电热元件,其金属外壳可认为是外鞘。
19.6带PTC电热元件的器具,以额定电压供电,直到有关输入功率和温度的稳定状态建立。
然后,将PTC电热元件的工作电压增加5%,并让器具工作直到稳定状态再次建立。电压以类似的方法增加,直到达到1.5倍的工作电压,或直到PTC电热元件破裂,两者中取先发生的情况。
19.7通过下述手段让器具在停转状态下工作:
一如果转子堵转转矩小于满载转矩,则锁住转子;
一其他的器具,则锁住运动部件。
注1:如果器具有一个以上的电动机,该试验在每个电动机上分别进行。
注2:空白。
带有电动机、并在辅助绕组电路中有电容器的器具,让其在转子堵转,并在每一次断开其中一个电容器的条件下来工作。除非这些电容器符合GB 3667(idt IEC 60252)中的P2级,否则器具在每一次短路其中一个电容器的条件下重复该试验。
注3:因为某些电动机可能启动,进而导致不一致的结果发生,故应锁住转子进行试验。
对每一次试验,带有定时器或程序控制器的器具都以额定电压供电,供电持续时间等于此定时器或程序控制器所允许的最长时间。
其他器具也以额定电压供电,供电持续时间分别为:
一对下述器具为30 s:
—手持式器具;
必须用手或脚来保持开关接通的器具,和
由手连续施加负载的器具;
对在有人看管下工作的器具,为5 min:
—对其他器具,为直至稳定状态建立所需的时间。
注4:试验持续5 min的器具,在产品的特殊要求标准中指出。
试验期间,绕组的温度不应超过表8中所示的限值。
表8 对高绕组温度
器具类型 |
温度/ | |||||||
A级 |
E级 |
B级 |
F级 |
H级 |
200级 |
220级 |
250级 | |
无法建立稳定运行状态的器具: |
200 |
215 |
225 |
240 |
260 |
280 |
300 |
330 |
能够建立稳定运行状态的器具: 一如果是阻抗保护器具 一如果是用保护装置来进行保护的器具 在第1h内,最大值 在第1h后,最大值 在第1h后,算术平均值 |
150
200 175 150 |
165
215 190 165 |
175
225 200 175 |
190
240 215 190 |
210
260 235 210 |
230
280 255 230 |
250
300 275 250 |
280
330 305 280 |
19.9装有打算遥控、自动控制或有连续工作倾向的电动机的器具,进行过载运转试验。
器具以额定电压供电-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工作,直至稳定状态建立。然后增大负载使通过电动机绕组的电流升高10%.并让器具再次工作直到稳定状态建立。此时的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再次增大负载并重复上述试验,直到保护装置动作或电动机停转。
在该试验期间,绕组温度不应超过下述规定值:
一对A级绕组绝缘:140;
一对E级绕组绝缘:155;
一对B级绕组绝缘:165
一对F级绕组绝缘:180;
一对H级绕组绝缘:200;
一对200级绕组绝缘:220;
一对220级绕组绝缘:240;
一对250级绕组绝缘:270;
注:如果不能以适合的增幅增加负载,则把电动机从器具上取下,然后单独进行试验。
19.10装有串激电动机的器具,以1.3倍的额定电压供电,以可能达到的最低负载来工作,并持续1 min。
试验期间,部件不应从器具上弹出。
19.11.1规定的条件,否则通过对所有的电路或电路的某一部分进行19.11.2规定的故障情况评估来确定电子电路是否合格。注1:通常,对器具和其电路图的检查,将揭示出那些必须模拟的故障情况,以便能把试验限制在预期可能出现最 不利结果的那些情况。
带保护性电子电路的器具经受19.11.3和19.11.4的试验。
带有一个通过电子断开获得断开位置的开关的器具或者带有处于待机状态开关的器具,经受19.11.4的试验。
注1a:电子电路评估试验程序见附录Q。
如果器具在任何故障条件下的安全取决于一个符合GB 9364(idt IEC 60127)的微型熔断器的动作,则进行19.12的试验。
IEC 615每一次试验期间和之后,绕组温度不应超过表8中的规定值。但是,这些限值不适用于符合lEc 61558-1中15.5规定的无危害式变压器。器具应符合19.13中规定的条件。任何流过保护阻抗的电流,都不应超过8.1.4中规定的限值。
注2:除非在任何一次试验之后都必须更换组件,否则,19.13要求的电气强度只需在电子电路的最终试验之后进行。
如果印刷电路板的导线变为开路,只要同时满足下述三个条件,该器具可被认为已经受住了该特殊试验:
一印刷电路板的基材,经受住附录E的试验;
一任何导线的松脱,都不使带电部件和易触及金属部件之间的爬电距离或电气间隙减小到低于第29章规定的值;
一器具在开路导线桥接的情况下,经受住19.11.2的试验。
19.11.1 19.11.2中规定的故障情况a)~f)不施加到同时满足下述两个条件的电路或电路中的零件上:
一电子电路为下述的低功率电路;
一在器具其他部分中,对电击、火灾危险、机械危险或危险性功能失效的保护,不依赖于此电子电路的正常工作。
低功率电路的示例如图6所示,并按下述来确定。
器具以额定电压供电,并且将一个已调到其最大电阻值的可变电阻器连接在被调查点和电源的异性极之间。然后减小电阻值,直到该电阻器消耗的功率达到最大值,在第5s终了时,供给该电阻器的最大功率不超过15 w的最靠近电源的那些点,被称之为低功率点。距电源比低功率点远的那一部分电路被认为是一个低功率电路。
注1:只从电源的一极上进行测量,最好是给出最少低功率点的那个极。
注2:在确定低功率点时,推荐从靠近电源的各点开始。
注3:可变电阻器消耗的功率用瓦特表测量。
19.11.2要考虑下列的故障情况,而且如有必要,要每次施加一个故障,并考虑随之发生的间接故障。
a)如果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小于第29章中的规定值,则功能性绝缘短路;
b)任何元件接线端处开路;
c) 电容器的短路,符合GB/T14472(idt IEC 60384-14)的电容器除外;
d)非集成电路电子元件的任何两个接线端处的短路。该故障情况不施加在光耦合器的两个电路之间;
e)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元件以二极管方式失效;
D 集成电路的失效。要考虑集成电路故障条件下所有可能的输出信号。如果能表明不可能产生一个特殊的信号,则共有关的故障可不考虑。
注1:如可控硅整流器和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元件那样的元件,不经受f故障情况。
注2:微处理器按集成电路进行试验。
如果电路不能用其他方法评估,故障情况f)施加到封装的和类似的元件。
正温度系数电阻器如果在制造商规定范围内使用,则不短路。但是,PTC-S热敏电阻要被短路,符合GB/T 7153(idt IEC 60738-1)的除外。
另外.通过连接低功率点与低功率测量的电源极,实现每个低功率电路的短路。
为模拟故障情况,器具要在第1 1章规定的条件下工作,但以额定电压供电。
当模拟任何一个故障情况时,试验持续的时间为:
一如果故障不能由使用者识别,例如温度的变化,则按11.7的规定,但仅持续一个工作循环。
一如果故障能被使用者识别,例如食品加工器具的电动机停转,则按19.7的规定。
一对与电网持续连接的电路,例如待机电路,应直到稳定状态建立。
在每种情况下,如果器具内部发生非自复位断电,则结束试验。
19.11.3如果器具装有使器具符合第19章要求的保护电子电路,则按19.11,2中a)~f)的要求,相关试验以模拟单一故障的方式重复进行。
19.11.419带有一个通过电子断开获得断开位置的开关的器具或者带有处于待机状态开关的器具,要进行19.11.4.1—19.11.4.7的试验。该试验在器具的额定电压下进行,开关被设置在断开位置或待机状态。
装有保护电子电路的器具进行19.11.4.1—19.11.4.7的试验。在第19章相关的试验中,保护电子电路动作后进行除19.2、19.6及19.11.3以外的试验。但是,在19.7的试验中运行了30s或5 min的器具,则不进行有关电磁现象的试验。
本试验在防浪涌装置断开的条件下进行,除非其内置电火花控制装置。
注1:如果该器具有多种操作方武,如果必要,针对每一种操作方式进行试验。
注2:装有符合GB14536(idtIEC 60730)系列标准的电子控制器的器具,不能免除该试验。
19.11.4.1器具依据GB/T 17626.2 (idt IEC 61000-4-2)进行静电放电试验,4级测试适用。对每一个预先选定的点进行10次正极的放电和10次负极的放电试验。
19.11.4.2器具依据GB/T 17626.3 (idt IEC 61000-4-3)在辐射区进行试验,3级测试适用。
注:每个频率的驻留时间要足够长,以观察保护电子电路可能的故障。
19.11.4.3器具进行依据GB/T17626.4 (idt IEC 61000-4-4)的瞬时脉冲试验。3级测试适用于信号与控制线。4级测试适用于电源线。脉冲应用于正、负极各2 min。
19.11.4.4器具电源接线端子依据GB/T 17626.5 (idt IEC 61000-4-5)进行电压浪涌试验,在选定点上进行5个正脉冲,5个负脉冲试验。3级测试适用于线对线的耦合方武,使用电源阻抗2Q的发生器。
4级测试适用干线对地的耦合方式,使用电源阻抗12 Q的发生器。
I类器具中接地的电热元件在试验中断开。
注:如果反馈系统依赖和断开电热元件相关的输入,则可能需要搭建一个人工网络。
如果器具装有带电火花控制装置的防浪涌装置,试验在95%的闪络电压下重复。
19.11.4.5器具依据GB/T 17626.6 (idt IEC 61000-4-6)注入电流,3级测试适用。通过这项试验要覆盖到0.15 MHz一80 MHz的所有频率。
注:每个频率的驻留时间要足够长,以观察保护电子电路可能的故障。
19.11.4.6器具依据GB/T 17626.11 (idt IEC 61000-4-11)进行电压暂降与短时中断的试验。
GB/T 17626.11 (idt IEC 61000-4-11)表1的规定试验时间适用于不同试验级别,电压暂降与短时中断在电压过零点施加。
19.11.4.7器具应经受符合IEC 61000-4-13要求的电源信号试验.2级测试水平适用。
19.12在出现19.11.2中规定的任何故障时,如果器具的安全依赖于一个符合GB 9364.1(idt IEC60127)的微型熔断器的动作.则要用一个电流表替换微型熔断器,重复进行该项试验。如果测得的电流:
一不超过熔断器额定电流的2·1倍,则不认为此电路是被充分保护的,然后要在熔断器短接的情况下进行该项试验。
一至少为熔断器额定电流的2.75倍,则认为此电路是被充分保护的。
一在此熔断器额定电流的2.1倍和2.75倍之间,则要将此熔断器短接并进行试验,试验持续时间:
对速动熔断器:为一相应时间或30 min,两者中取时间较短者。
对延时型熔断器:为一相应时间或20 min.,两者中取时间较短者。
注1:在有疑问的情况下,确定电流时,要考虑到此熔断器的最大电阻值。
注2:验证熔断器是否能作为一个保护装置来工作,要以GB 9364.1 (idt IEC 60127)中规定的熔断特性为基础。同时它也给出了计算此熔断器最大电阻值所需的信息。
注3:按照19.1,其他的熔断器被认为是预置的薄弱零件。
19.13在试验期间,器具不应喷射出火焰、熔融金属、达到危险量的有毒性或可点燃的,且其温升不应超过表9中的规定值。
试验后,当器具冷却到大约为室温时,外壳变形应符合第8章的要求,而且如果器具还能工作,它应符合20.2的规定。
表9 非正常温升的最大值
部位 |
温升/K |
木质支撑物、测试角的边壁、顶板和底板和木箱 电源软线的绝缘 非热塑材料的附加绝缘和加强绝缘
|
150 150 表3中规定的有关值的1.5倍
|
a 对电动器具,不用确定这些温升。 B 对热塑材料的附加绝缘和加强绝缘,没有规定温升限值。但要确定其温升值,以便进行30.1的试验。 |
除Ⅲ类器具外的绝缘冷却到大约为室温,应经受16.3的电气强度试验,但是,其试验电压按表4的规定进行设定。
注:在电气强度试验之前,不进行15.3规定的潮湿处理。
对在正常使用中浸入或充灌可导电性液体的器具,在进行电气强度试验之前,器具浸入水中,或用水充灌,并保持24 h。
如果器具仍然是可运行的,器具不应经历过危险性功能失效,并且保护电子电路应不得失效。
被测器具处于电子开关“断开”位置或处于待机状态时,不应变得可运行。
2 0稳定性和机械危险
20.1除固定式器具和手持式器具以外,打算用在例如地面或桌面等一个表面上的器具,应具有足够的稳定性。
通过下述试验确定其是否合格,带有器具输入插口插座的器具,要装上一个适合的连接器和柔性软线。
器具以使用中的任一正常使用位置放在一个与水平面成10。的倾斜平面上。电源软线以最不利的位置摆放在倾斜平面上。但是,当器具以1 00倾斜时,如果器具的某部分与水平支撑面接触,则将器具放在一个水平支撑物上,并以最不利的方向将其倾斜100。
注1:器具不与电源连接。
注2:对装有滚轮、自定位脚轮或支脚的器具,可能需要在水平面上进行该试验。
注3:自定位脚轮或滚轮应锁定以防止器具的滚动。
带有门的器具.以门打开或关闭的状态进行该试验,两者取较为不利的情况。
打算在正常使用中由用户充灌液体的器具,要在空的状态,或充灌最不利的水量,直到使用说明规定容量的状态,进行试验。
器具不应翻倒。
带电热组件的器具,要在倾斜角增大到1 50的状态下,重复该试验。如果器具在一个或多个方位上翻倒,则它要在每一个翻倒的状态经受第1 1章的试验。
在该试验期间,温升不应超过表9所示的值。
20.2器具运动部件的放置或封盖,应在正常使用中对人身伤害提供充分的防护,应尽可能兼顾器具的使用和工作。
注1:有些器具无法实现完全的防护,如缝纫机、食品混合器以及电动刀。
防护性外壳、防护罩和类似部件,应是不可拆卸部件,并且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
拄2:通过使用试验探棒,使互锁装置失效从而能打开的外壳认为是可拆卸部件。
自复位热断路器和过流保护装置意外地再次接通,不应引起危险。
注3:其内部带有的自复位热断路器和过流保护装置能引起危险的器具示例有:食品混合器和榨汁机。
通过视检、21.1的试验以及用一个类似于IEC 61032中的B型试验探棒施加一个不超过5N的力,确定其是否合格。但该试验探棒具有一个直径为50 mm的圆形限位板,以替代原来的非圆形限位板。
对带有那些诸如改变皮带张力那样的可移动装置的器具,要在将这些装置调到它们可调范围内最不利的位置上进行试验探棒试验。必要时,将皮带取下。
试验探棒应不能触及危险的运动部件。
2 1机械强度
21.1器具应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并且其结构应经受住在正常使用中可能会出现的粗鲁对待和处置。
用弹簧冲击器依IEC 60068-2-75的Ehb对器具进行冲击试验,确定其是否合格。
器具被刚性支撑,在器具外壳每一个可能的薄弱点上用0.5J的冲击能量冲击3次。
注1:空白。
如果需要,对手柄、操作杆、旋钮和类似零件以及对信号灯和它的外罩也可施加冲击试验,但只有当这些灯或灯罩凸出器具壳体外缘超过10mm或它们的表面积超过4 cm2时,才对它们进行冲击试验。
器具内的灯和它的罩盖,只有在正常使用中可能被损坏时,才进行试验。
注2:对一个可见灼热电热元件的防护罩施加释放锥时,注意不要使冲击头穿过防护罩敲在电热元件上。
试验后,器具应显示出没有本标准意义内的损坏,尤其是对8.1、15.1和第29章的符合程度不应受到损害。在有疑问时,附加绝缘或加强绝缘要经受16.3的电气强度试验。
注3:外表面涂层的损坏产生的不会使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减少到低于第29章的规定值小凹痕,以及不会显着影响对及带电部件的防护或防潮的小碎片可忽略。
注4:如果一个内罩本身经受住该试验,则其装饰外罩的破裂可忽略。
如果怀疑一个缺陷是由先前施加的冲击所造成的,则忽略该缺陷,接着在一个新样品的同一部位上施加三次为一组的冲击,新样品应能承受该试验。
注5:裸眼看不见的裂纹、用增强纤维模制的或是类似材料的表面裂纹可忽略。
21.2固体绝缘的易触及部件,应有足够的强度防止锋利工具的刺穿。
对绝缘进行下述试验,以确定其是否合格。如果附加绝缘厚度不少于1mm,并且加强绝缘厚度不少于2 mm,则不进行该试验。
绝缘温度上升到在第1 1章测得的温升。然后,使用坚硬的钢针对绝缘表面进行刮蹭,其针头端部为400的圆锥形,尖端圆周半径为0.25 mm+0.02 mm。针头保持在与水平面800。850,施加10 N±0.5 N的轴向力。针头沿绝缘表面以大约20 mm/s的速度滑行,进行刮蹭。要求进行两行平行的刮蹭.其间要保证留有足够的空间不致互相影响。其覆盖长度约达到绝缘总长度的25%。转900再进行两行与之相似的刮蹭,但它们与前两行刮蹭不可相交。
用图7所示的试验指甲以大约10N的力于已被刮蹭的表面进行试验,不出现如材料分离之类的进一步损坏。试验后,绝缘应经受住16.3的电气强度试验。
然后,使用坚硬钢针施加一个30 N±0.5 N的垂直力于绝缘表面的一个未刮蹭部位。以该钢针为一个电极对绝缘进行16.3的电气强度试验。
2 2结构
22.1如果器具标有lP代码的第一特征数字,则就应满足GB 4208 (eqv IEC 60529)的有关要求。
通过有关的试验确定其是否合格。
22.2对驻立式器具.应提供确保与电源全极断开的手段。这类手段应是下述之一:
一带插头的一条电源软线;
一符合24.3的一个开关;
一在使用说明中指出,提供一种在固定布线中的断开装置;
一一个器具输入插口。
如果一个打算与固定布线做永久连接的单相I类器具,装有一个打算用来将电热元件从电源上断开的单极开关或单极保护装置,则其应与相线相连。
通过视检确定其是否合格。
22.3为直接插入输出插座而提供插脚的器具,不应对插座施加过量的应力。夹持插脚的装置应能够承受在正常使用中插脚可能受到的力的作用。
通过将此器具插脚按正常使用插入到一个不带接地触点的插座来确定其是否合格。此插座在插座啮合面后8 mm处,并在这些接触套管所在的平面内有一个水平枢轴。
必须施加一个力矩使插座的啮合面保持在垂直平面内,该力矩不应超过0.25 Nm。
注:保持插座本身在垂直平面上的力矩不包括在此值内。
将一个器具的新样品固定,以避免其插脚受影响。器具放人温度为70±2
的高温箱中1 h。
从高温箱中取出器具后,立即在插脚的纵线方向给每个插脚施加50 N的拉力1 min。
当器具降到室温后,插脚的位移不应超过1mm。
依次对每个插脚在每个方向施加0.4 Nm的扭矩,持续施加1 min。插脚不应扭动,除非其扭动不会损害符合本部分。
22.4用于加热液体的器具和引起过度振动的器具不应提供直接插入输出插座用的插脚。
通过视检确定其是否合格。
22.5打算通过一个插头来与电源连接的器具,其结构应能使其在正常使用中当触碰该插头的插脚时,不会因有充过电的电容器而引起电击危险。
注:额定电容量不大于0.1 pF的电容器,不认为会引起电击危险。
通过下述试验确定其是否合格。
器具以额定电压供电,然后将其任何一个开关置于“断开”位置,器具在电压峰值时从电源断开。
在断开后的1s时,用一个不会对测量值产生明显影响的仪器,测量插头各插脚间的电压。 此电压不应超过34 V。
22.6器具的结构,应使其电气绝缘不受到在冷表面上可能凝结的水或从容器、软管、接头和器具的类似部分可泄漏出的液体的影响。如果软管破裂,或密封泄漏,Ⅱ类器具和Ⅱ类结构的电气绝缘不应受影响。
通过视检确定其是否合格,有疑问时,进行下述试验:
用一个注射器,将带颜色的水溶液滴到器具内那些可能出现液体泄漏并影响电气绝缘的地方。器具可处于工作状态或停止状态,两者中取较为不利的状态。
此试验之后,视检应显示出在绕组或绝缘处没有能导致其爬电距离降低到低于29.2中规定值的液体痕迹。
22.7在正常使用中装有液体或的器具或带有蒸汽发生器的器具,应对过高压力危险有足够的安全防护措施。
通过视检,并且必要时,通过适当的试验确定其是否合格。
22.8对带有一个不借助工具就可以触及到的而且在正常使用中可能要被清洁的隔间的器具,其电气连接的布置应使其连接在清洗过程中不受到拉力。
通过视检和手动试验确定其是否合格。
22.9器具的结构应使得诸如绝缘、内部布线、绕组、整流子和滑环之类的部件不会与油、油脂或类似的物质相接,除非这些物质已具有足够的绝缘性能,以不损害符合本部分。
通过视检和本部分中的试验确定其是否合格。
22.10应不可能通过器具内自动开关装置的动作来复位电压保持型非自复位热断路器。
注1:如果失电,电压保持型控制装置将会自动复位。
非自复位电机热保护器应具有自动脱扣功能,除非它们是电压保持型的。
注2:跳闸是自动的动作,它不依赖于执行元件的操作或位置。
非自复位控制器的复位钮,如果其意外复位能引起危险,则应放置或防护使得不可能发生意外复位。
注3:例如,本要求阻止在器具背面安装复位按钮,以防止由于推动器具靠墙而使其复位。
通过视检确定其是否合格。
22.11对防止接触带电部件,防水或防止接触运动部件的不可拆卸零件,应以可靠的方武固定,且应承受住在正常使用中出现的机械应力。用于固定这类零件的钩扣搭锁,应有一个明显的锁定位置。在安装或保养期间可能被取下的零件上使用的钩扣搭锁装置,其固定性能应不劣化。
通过下述试验确定其是否合格。
在安装时,或在维护保养期间可能要被取下的零件,应在本试验进行之前,拆装10次。
注:维护保养包括电源软线的更换。
器具处于室温下进行测试。但在其合格性可能受到温度影响的情况下,器具按第1 1章规定条件工作之后,要立即进行本试验。
施加本试验于可能被拆卸的所有零件,不管其是否用螺钉、铆钉或类似零件固定。
以最不利的方向施加力于零件可能薄弱的部位,并持续10 s。但不得使用猛力。施加的力按如下规定:
一推力:50 N;
一拉力:
如果部件的形状使得指尖不能容易地滑脱的,50 N;
如果部件被抓持的突起部分在取下的方向少于10 mm.30 N。
通过IEC 61032规定的试验探棒11施加推力。
通过像吸盘那样一个合适的方式来施加拉力,以使试验的结果不受其影响。当实施拉力试验时,应将图7所示试验指甲以10N力插入任何缝隙或连接处,然后以10 N力将此试验指甲向旁侧滑移,但不
得扭转,也不得作为杠杆使用。
如果部件的外形使其不会有轴向拉力,则不施加拉力,但要以10N力插入任何缝隙或连接处,然后以10 N力将此试验指甲向旁侧滑移,但不得扭转,也不得作为杠杆使用。
如果部件的外形使其不会有轴向拉力,则不施加拉力,但要以10 N力将试验指甲插入任一个缝隙或连接处,然后,通过一个环状物,在部件取下的方向对试验指甲施加30 N拉力,持续10 s。
如果部件可能承受一个扭曲力,则要在施加拉力或推力的同时,施加一个下面给出的扭矩:
一对主要尺寸小于或等于50mm的:2 Nm;
一对主要尺寸超过50 mm的:4Nm。
当用环状物拉试验指甲时,还要施加此扭矩。
如果被抓持的凸出部分小于10 mm.上述的扭矩要降低到规定值的50%。
零件应不成为可拆卸的,而且应保持其在被锁定的位置上。
22.12手柄、旋钮、把手、操纵杆和类似的部件,如果松动可引起危险的话,则应以可靠的方式固定,以使它们在正常使用中不出现工作松动。用来指示开关或类似元件挡位的手柄、旋钮和类似件,如果其位置的错误可能引起危险的话,则应不可能将其固定在错误位置上。
通过视检、手动试验和以下述的轴向力施加于手柄、旋钮、把手或操纵杆上维持1min.以试着取下这些零件来确定其是否合格。
一如果在正常使用中不可能受到轴向拉力,则施加的力为15 N。
一如果在正常使用中可能受到轴向拉力,则施加的力为30 N。
注:自固性树脂以外的密封剂和类似材料,被认为对防止松脱是不够的。
22.13手柄有这样的结构,以使其在正常使用中被抓握时,操作者的手不可能触到那些温升超过表3对在正常使用中仅短时握持手柄所规定的值的零件。
通过视检,必要时,通过确定温升来确定其是否合格。
22.14除非是为了使器具具有某种功能而设置必不可少的粗糙或锐利的棱边,在器具上不应有会对用户正常使用或维护保养造成伤害的此类锐边。
器具不应有在正常使用或用户维护保养期间,用户易触到的自攻螺钉或其他紧固件暴露在外的尖端。
通过视检确定其是否合格。
22.15柔性软线的贮线钩或类似物应平整和圆滑。
通过视检确定其是否合格。
22.16自动卷线器结构不应导致:
一严重刮伤或损坏柔性软线护套;
一多股导线断股;
一严重刮伤或损坏接处。
通过下述试验确定其是否合格,但试验时软线上不通过电流。
将总长度的三分之二拉出,如果可被拉出的软线长度少于225 cm,则软线初始的拉出长度调到使卷线盘仍保留有75 cm长软线。再拉出75 cm长的一段软线,然后让其卷回,以对软线护套会造成最大刮伤的方向,并考虑到器具在使用中的正常位置,将软线拽出。在软线离开器具处,其试验时的软线轴线与在没有明显阻力而被卷回时的软线轴线之间的夹角应约为600。软线允许由卷线器卷回。
注1:如果在60。时,软线不能自动卷回,则将此角度调节到能卷回的最大角度。
以30次/min的速率进行6 000次试验,如果卷线器结构允许的速率低于30次/min,则以卷线器结构允许的最高速率进行该试验。
注2:为使软线冷却,必要时可中断试验。
试验后,视检软线和卷线盘,在有疑问时,软线要经受16.3的电气强度试验,试验电压为1 000 V,试验电压施加在被事先连接为一体的软线导体和包裹在软线外表面上的金属箔之间。
22.17打算防止器具与过热墙壁距离过近而设置的限距部件应被固定,以使其不可能以徒手、螺丝刀或扳手从器具的外面将其拆除。
通过视检和手动试验确定其是否合格。
22.18如果锈蚀能够导致载流部件和其他金属零件发生危险的话,在正常使用情况下这些部件应能耐受腐蚀。
注1:对本要求而言,认为不锈钢及类似的耐腐蚀合金以及电镀钢板是符合要求的。
通过在第1 9章的试验后,验证有关零件上是否显示出腐蚀迹象来确定其是否合格。
注2:要注意接线端子材料的兼容性和热影响。
22.19除非在结构上能够防止不恰当地更换传送带,否则不应利用其提供所需要的绝缘等级。
通过视检确定其是否合格。
22.20应有效地防止带电部件与绝热材料的直接接触,除非这种材料是耐腐蚀、耐潮湿并且不可燃烧的。
注:玻璃棉是一种符合本要求的绝热材料。未浸渍的矿渣棉是有腐蚀性热的绝热材料。
通过视检,必要时通过相应的试验确定其是否合格。
22.21木材、棉花、丝、普通纸以及类似的纤维或吸湿性材料,除非经过浸渍,否则不应作为绝缘材料使用。
注1:如果材料纤维之间的空隙都充满了一种合适的绝缘物质,则此材料可被认为是浸渍过的。
拄2:用于电热元件电气绝缘的氧化镁和矿物陶瓷纤维不被认为是吸湿性材料。
通过视检确定其是否合格。
22.22器具不应含有石棉。
通过视检确定其是否合格。
22.23含多氯联苯的油类(PCB).不应使用在器具之中。
通过视检确定其是否合格。
22.24对裸露的电热元件应这样支撑,以使得即使其电热元件断裂,电热导线也不可能与易触及的金属部件接。
通过在最不利的位置上将电热导线切断,然后视检确定其是否合格。
注1:电热元件被切断后,不对该导线施加力。
注2:此试验在第29章的试验后进行。
22.25除了Ⅲ类器具以外,其他各类器具的结构应使下垂的电热导体不能与易触及的金属部件接触。
通过视检确定其是否合格。
注:可通过提供能有效地防止电热导线下垂的附加绝缘或是一根线芯来满足此要求。
22.26带有Ⅲ类结构的器具,其结构应使在安全特低电压下工作的部件与其他带电部件之间的绝缘,符合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的要求。
通过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规定的试验确定其是否合格。
22.27应采用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将由保护阻抗连接的各个部件隔开。
通过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规定的试验确定其是否合格。
22.28正常使用时与燃气装置或水源装置相连接的Ⅱ类器具中,其与煤气管道或与水接触的具有导电性的金属部件,都应采用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与带电部件隔开。
通过视检确定其是否合格。
22.29打算永久性连接到固定布线的Ⅱ类器具,其结构应能在器具安装就位后仍然保持规定的防触及
带电部件保护等级。
注:对触及带电部件的防护,可能会由于诸如金属导管的安装或带有金属护套的软缆的安装而受到影响。
通过视检确定其是否合格。
22.30起附加绝缘或加强绝缘作用,并且在维护保养后重新组装时可能被遗漏掉的Ⅱ类结构的部件应:
一以使不严重地破坏就不能将它们取下的方武进行固定,或 一其结构应使它们不能被更换到一个错误的位置上,而且使得如果它们被遗漏,器具便无法工作,或是明显的不完整。
注:维护保养包括诸如电源软线和开关之类元件的更换。
通过视检和手动试验确定其是否合格。
22.31在附加绝缘和加强绝缘材料表面上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不应由于材料的磨损而减少到低于第29章中规定的值。如果任何的电线、螺钉、螺母或弹簧变松或从原位置上脱落,带电部件和易触及金属部件之间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都不应减小到低于第29章中对附加绝缘的规定值。
注:本要求的目的:
一只考虑器具使用的正常位置;
一不认为两个独立的固定装置将同时变松;
一由带锁紧垫圈的螺钉或螺母来固定部件,只要这些螺钉或螺母在更换电源软线或其他维护保养期间,不要求取下,则认为其部件是不容易变松动的。
一用钎焊法连接的电线不认为是被充分固定了的,除非电线用与钎焊无关的其他方法被夹持在接线端子附近。
一连接在接线端子上的电线,不认为其是充分可靠地固定的,除非在接线端子附近提供另外的夹紧固定装
置,以便在多芯绞线的情况下,该装置同时夹紧绝缘层和导线。
一刚性短线.如果在接线端子螺钉松动时它们仍保持在位,则不被认为是易从接线端子上松脱的。
通过视检、测量并通过手动试验确定其是否合格。
22.32附加绝缘和加强绝缘的结构或防护措施,应使器具内部各个部件磨损而产生的污染积聚,不会使其爬电距离或电气间隙减小到低于第29章中规定的值。
作为附加绝缘来使用的各个天然或合成橡胶部件,应是耐老化的,或是其被放置的位置和设计的尺寸能够在即使出现裂纹的情况下,也不会使爬电距离减小到低于29.2规定的值。
未紧密烧结的陶瓷材料、类似材料或单独的绝缘珠,不应作为附加绝缘或加强绝缘使用。
注1:内埋有电热导线的绝缘材料,被认为是基本绝缘,而不是加强绝缘。
通过视检和测量确定其是否合格。
若对橡胶材质的部件有耐老化的要求,就应进行以下的测试。
样品被自由悬挂在一个氧气罐中,氧气罐的有效容积至少为样品体积的1 0倍,氧气罐中充满了纯度不低于97%的氧气,压力达到2.1 MPa±0.07 MPa,温度维持在70 0C±1℃。
注2:氧气罐的使用会出现某些危险(除非小心操作)。要采取预防措施来避免由于突然的氧化而产生爆炸的危险。
样品在氧气罐中保持96 h,然后将样品从罐中取出,放到室温条件不小于16 h,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试验后,检查样品,不应出现裸视观察到的裂纹。
如有怀疑,进行下述试验来测定陶瓷材料是否紧密烧结。
陶瓷材料被打成碎片,浸泡在每100 g甲基化酒精含1 g碱性品红的溶液中。溶液的压力不小于15 MPa,并保持一段时间,以使得样品的试验持续时间数(以小时为单位(h》和试验压力(MPa)之积约为180。
从溶液中取出碎片,冲洗,干燥,并打成更小的碎片。
检查新的破裂面,裸视不应有任何染料的痕迹。
22.33在正常使用中易触及的或可能成为易触及的导电性液体,不应与带电部件直接接触。电极不应用于加热液。
对Ⅱ类结构,在正常使用中易触及的或可能成为易触及的导电性液体不应与基本绝缘或加强绝缘直接接触。
对Ⅱ类结构,带电部件接触的液体不应与加强绝缘直接接触。
注1:与不接地的易触及金属部件接触的液体认为是易触及的。
注2:可能被液体泄漏桥接的空气层不认为是有效的双重绝缘的一层。
通过视检确定其是否合格。
22.34操作旋钮、手柄、操纵杆和类似零件的轴不应带电,除非将轴上的零件取下后,轴是不易触及的。
通过视检,并通过取下轴上的零件,甚至借助于工具取下这些零件后,用8.1规定的试验探棒确定其是否合格。
22.35对于非Ⅲ类结构,在正常作用中握持或操纵的手柄、操纵杆和旋钮即使绝缘失效,也不应带电。如果这些手柄、操纵杆或旋钮是金属制成的,并且它们的轴或固定装置在绝缘失效的情况下可能带电,则应该用绝缘材料充分地覆盖这些部件,或用附加绝缘将其易触及部分与它们的轴杆或固定装置隔开。
注:如果绝缘材料通过了16.3中关于附加绝缘的电气强度测试,则被认为是足够的。
对驻立式器具,那些非电气元件的手柄、操纵杆和旋钮,只要它们与接地端子或接地触点进行可靠的连接,或用接地的金属将它们与带电部件隔开,则本要求不适用。
通过视检,必要时,通过有关的试验确定其是否合格。
22.36对非Ⅲ类器具,在正常使用中用手连续握持的手柄,其结构应使操作者的手在正常使用时,不可能与金属部件接触,除非这些金属部件是用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与带电部件隔开。
通过视检确定其是否合格。
22.37对Ⅱ类器具,电容器不应与易触及的金属部件连接,如果其外壳是金属的话,则应采用附加绝缘将其与易触及金属部件隔开。
对符合22.42中规定的保护阻抗要求的电容器,本要求不适用。
通过视检和通过有关的试验确定其是否合格。
22.38电容器不应连接在一个热断路器的对应两触头之间。
通过视检确定其是否合格。
22.39灯座只能用于灯头的连接。
通过视检确定其是否合格。
22.40打算在工作时移动的电动器具和组合武器具,或带有易触及的运动部件的器具,应装有一个控制电动机的开关。开关的执行单元应清晰可见且易触及。
通过视检确定其是否合格。
22.41除了灯以外,器具不应带有含汞的元件。
通过视检确定其是否合格。
22.42保护阻抗应至少由两个单独的元件组成,这些元件的阻抗在器具的寿命期间内不可能有明显的改变。如果这些元件中的任何一个出现短路或开路,则8.1.4中规定的值不应被超过。
注:符合GB 8898 (eqv IEC 60065)的14.1a)的电阻和符合GB/T 14472(idt IEC 60384-14)的Y级电容器认为是足够稳定的阻抗元件。
通过视检并通过测量确定其是否合格。
22.43能调节适用不同电压的器具,其结构应使调定位置不可能发生意外的变动。
通过手动试验确定其是否合格。
22.44器具外壳的形状和装饰,不应使器具容易被孩子当作玩具。
通过视检确定其是否合格。
注:例如外壳做成动物、人或类似大小的模型。
22.45当空气用作加强绝缘时,器具的结构应保证外壳在受外力作用而变形时,电气间隙不应减小到低于29.1.3规定的值。
注1:-个足够坚硬的外壳被认为符合本要求。
注2:要考虑野蛮操作所造成的器具外壳形变。
通过视检和手动试验确定其是否合格。
22.46在保护电子电路中使用的软件,应为B级或C级软件。
注1:在器具存在其他故障的情况下B级软件失灵,或单独C级软件失灵,可能导致危险性功能失效、电击、火灾、机械或其他危险的发生。
依据附录R通过评估软件确定其是否合格。
注2:如果软件程序被修改,且修改影响到了保护电子电路的试验结果,则评估与相关试验应重新进行。
22.47打算连接到水源的器具,应能经受住正常使用中的水压。
给器具供水的水源应保持一个静压,其值为最大进水压力的2倍或1.2 MPa,取其中较大值,持续时间为5 min,检查是否合格。
任何部件都不应出现泄漏,包括任何进水软管。
22.48打算连接到水源的器具,其结构应能防止倒虹吸现象导致非饮用水进入水源。
通过IEC 61770的相关试验检查是否合格。
2 3 内部布线
23.1布线通路应光滑,而且无锐利棱边。
布线的保护应使它们不与那些可引起绝缘损坏的毛刺、冷却翅片或类似的棱缘接。
有绝缘导线穿过的金属孔洞,应有平整、圆滑的表面或带有绝缘套管。
应有效地防止布线与运动部件接。
通过视检确定其是否合格。
23.2带电导线上的绝缘珠和类似的陶瓷绝缘子应被固定或支撑,以使它们不能改变位置或搁在锐利的角棱上。如果绝缘珠是在柔性的金属导管内,除非该导管在正常使用时不能移动,否则就应被装在一个绝缘套内。
通过视检和手动试验确定其是否合格。
23.3在正常使用或在用户维护保养中能彼此相互移动的器具不同零件,不应对电气连接和内部导线(包括提供接地连续性的导线)造成过分的应力。柔性金属管不应引起其内所容纳导线的绝缘损坏。开式盘簧不能用来保护导线。如果用一个簧圈相互接触的盘簧来保护导线,则在此导线的绝缘以外,还要另加上一个合适的绝缘衬层。
注1:符合GB 5023.1(idt IEC 60227)或GB 5013.1(idt IEC 60245)的柔性软线护套,被认为是具有足够的绝缘的衬层。
通过视检并通过下述试验确定其是否合格。
如果在正常使用中出现弯曲,则把器具放在使用的正常位置上,并在正常工作状态下以额定电压供电。
活动部件前后移动,使导线在结构所允许的最大角度内弯曲,弯曲速率为30次,min。其弯曲次数为:
对正常工作时会发生弯曲的导线,10 000次;
对用户维护保养期间受弯曲的导线.100次。
注2:-次弯曲,为向后或向前的一次运动。
16 器具不应出现本部分意义上的损坏,而且器具应能继续使用。特别是布线和它们的连接应经受1 6.3的电气强度试验,但其试验电压要降到1 000V,而且试验电压仅施加在带电部件和易触及金属部件之间。
23.4裸露的内部布线应是刚性的而且应被固定,以使得在正常使用中,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不能减小到低于第29章的规定值。
通过29.1和29.2的测试确定其是否合格。
23.5内部布线的绝缘应能经受住在正常使用中可能出现的电气应力。
通过下述试验确定其是否合格。
基本绝缘的电气性能应等效于GB 5023.1(idt IEC 60227)或GB 5013.1(idt IEC 60245)所规定的软线的基本绝缘,或者符合下列的电气强度测试。
在导线和包裹在绝缘层外面的金属箔之间施加2 000 V电压,持续15 min,不应击穿。
注1:如果导线的基本绝缘不满足这些条件之一,则认为该导线是裸露的。
注2:该试验仅对承受电网电压的布线适用。
注3:对于Ⅱ类结构.附加绝缘和加强绝缘的要求适用,除非软线护套符合GB 5023.1(idt IEC 60227)或GB 5013.1(idt IEC 60245)的要求,则软线护套可以作为附加绝缘。
23.6当套管作为内部布线的附加绝缘来使用时,它应采用可靠的方武保持在位。
通过视检并通过手动试验确定其是否合格。
23 注:如果一个套管只有在破坏或切断的情况下才能移动,或如果它的两端都被夹紧,则可认为是可靠的固定方式。
23.7黄,绿组合双色标识的导线,应只用作接地导线。
通过视检确定其是否合格。
23.8铝线不应用于内部布线。
注:绕组不被认为是内部布线。
通过视检确定其是否合格。
23.9多股绞线在其承受接触压力之处,不应使用铅一锡焊将其焊在一起,除非夹紧装置的结构使得此处不会出现由于焊剂的冷流变而产生不良接触的危险。
注1:使用弹簧接线端子可满足本要求,仅拧紧夹紧螺钉不被认为是充分的。
注2:允许多股绞线的顶端钎焊。
通过视检确定其是否合格。
23.10连接器和水源的外部软管组合的电动控制水阀的内部布线,其绝缘和护套至少应与轻型聚氯乙烯护套软线相当(GB 5023.3的52号线)。
通过视检确定其是否合格。
注:符合GB 5023.1(idtIEC 60227)规定的机械特性不作评估。
2 4 元件
24.1只要是在元件合理应用的条件下,应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或IEC标准中规定的安全要求。
注1:符合有关元件的国家标准或IEC标准,未必保证符合本部分的要求。
除非另有规定,本部分中第29章规定的要求适用于元件的带电部件与器具的易触及部件之间。
电动机不需要符合GB 755(.dt IEC 60034-1)的要求。
除非各个元件已经过预先的试验,并且已经确认它们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或IEC标准的循环次数要求,否则,这些元件应经受24.1.1—24.1.6的测试。
没有被单独试验过,并未认定符合相关国家标准或IEC标准的元件,没有标识或没有按其标识使用的元件,均应在器具实际运行情况下进行试验,被试样品的数量按相关的标准要求。
注2:对于自动控制器,标识包括IEC 60730-1的第7章规定的资料。
如果元件没有相应的IEC标准,则不要求进行附加的其他试验。
24.1.1 可能永久地承受电源电压,并且用于无线电干扰抑制或分压的电容器的相关标准是
GB/T 14472 (idt IEC 60384-14),如果要测试,则按附录F进行。
注:例如,对于在器具中装有可能永久性地被施加电源电压的电容器而言:
- 30.2.3适用;
- 30.2.2适用;除非电容器由通断开关从电源断开。如果电容器是接地的,则该开关必须能够双极断开。
24.1.2安全隔离变压器的相关标准是IEC 61558-2-6,如果要测试,则按附录G进行。
24.1.3 开关的相关标准是IEC 61058-1。按IEC 61058-1的7.1.4规定的工作循环次数至少应为10 000次。如果要测试,则按附录H进行。
注1:上述规定的工作循环次数仅适用于需要符合本部分要求的开关。
如果该开关控制继电器或电流接触器,则整个开关系统经受该项试验。
注2:符合GB 14536.11(idt IEC 60730-2-10)的电机启动继电器,不必重复该试验。
24.1.4自动控制器的相关标准是IEC 60730-1和对应的特殊要求。
IEC 60730-1的6.10和6.11声明的工作循环次数至少应为:
一温控器 10 000
一限温器 1 000
一自复位热断路器 300
一电压保持型非自复位热断路器 1 000
一其他非自复位热断路器 30
一定时器 3 000
一能量控制器 1 0 000
注1:在第11章试验期间起到控制作用的自动控制器,如果当这些控制器被短路时,器具仍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则声明上述规定的循环次数不适用。
如果必须要对自动控制器进行测试,其试验应按照IEC 60730-1中的11.3.5·11.3.8以及第17章中对1型控制器的要求进行试验。
注2:在IEC 60730-1中第17章试验之前,不进行第12章、第13章和第14章的试验。
注3:在对器具进行IEC 60730-1第17章的试验时,使用第1 1章所规定的环境温度,具体要求详见表3的脚注b。
电动机热保护器与其电动机一起在附录D规定的条件下进行试验。
含有带电部件、并与连接器和水源的外部软管组合的电动控制水阀,其外壳的防水等级应符合IEC 60730-2-8中6.5.2的IPX7的要求。
24.1.5 器具耦合器相关标准是GB17465.1(eqv IEC 60320-1)。但器具的防水等级高于IPXO的器具耦合器相关标准是IEC 60320-2-3。
互连耦合器的相关标准是GB 17465.2(eqv IEC 60320-2-2)。
24.1.6类似于E10灯座的小型灯座的相关标准是GB 17935(idt IEC 60238),对E10灯座的要求适用。但是,如果灯头已经符合了GB 1406(eqv IEC 60061-1)中现行有效的规格表7004-22的要求,则不要求灯座上必须装好带有这种灯头的灯。
24.2器具不应装有:
一在柔性软线上的开关或自动控制器;
一如果器具出现故障,引起固定布线中保护装置动作的装置;
一通过钎焊操作能复位的热断路器。
注:允许用熔点至少为230。C的焊料操作。
通过视检确定其是否合格。
24.3打算保证驻立式器具全极断开的开关,按22.2的要求,应直接连接到电源接线端子,并且所有极上的触点开距在Ⅲ类过电压类别条件下提供全断开。
注1:根据IEC 61058-1.在电源和打算与其断开的部件之间,全断开其电极的触点开距等效于基本绝缘。
注2:过电压类别的额定脉冲电压在表15中给出。
通过视检和测量确定其是否合格。
24.4用于特低电压回路的插头和插座以及作为电热元件端接装置的插头和插座,应不能GB 1002、GB1003、IEC 60083、IEC 60906-1中列出的插头和插座或符合GB 17465.1(eqv IEC 60320-1)标准表列出的连接器和器具输入插口互换。
通过视检确定其是否合格。
24.5在电动机辅助绕组中的电容器,应标出其额定电压和额定容量,并且应按其标识值使用。
通过视检和相应的测量确定其是否合格。另外,需要确认的是:对于与电动机绕组串联的电容器,当器具在最小负载,以1.1倍的额定电压供电时,跨越电容器的电压不超过电容器额定电压的1.1倍。
24.6与电网电源直接连接并且具有的基本绝缘对器具的额定电压来说不够充分的电动机的工作电压不应超过42 V。另外,这些电动机应符合附录I的要求。
通过测量和附录I的试验来确定其是否合格。
24.7用于连接器具到水源的软管装置,应符合IEC 61770,它们应与器具一同交付。
通过视检确定其是否合格。
25电源连接和外部软线
25.1不打算永久连接到固定布线的器具,应对其提供有下述的电源的连接装置之一:
一装有一个插头的电源软线;
一至少与器具要求的防水等级相同的器具输入插口;
一用来插入到输出插座的插脚。
通过视检确定其是否合格。
25.2适用于多种电源的非驻立式器具,不应装有多于一个的电源连接装置。适用于多种电源的驻立式器具,只要有关的电路之间具有足够的绝缘,可以装设多个电源连接装置。
注1:在昼、夜以不同收费标准供电的情况下,器具或许需要多种电源供电。
通过视检和通过下述的试验确定其是否合格。
将一个频率为50 Hz或60 Hz的1 250V基本正弦波电压,施加在每对电源连接装置之间,持续时间为1 min。
注2:此试验可以与16.3的试验一井进行。
试验期间,不应出现击穿。
25.3打算永久性连接到固定布线的器具,应允许将器具与支撑架固定在一起以后再进行电源线的连接,并且这类器具上应具有下达的电源连接装置之一:
一允许连接具有26.6规定的标称横截面积的固定布线电缆的一组接线端子;
一允许连接柔性软线的一组接线端子;
注1:在这种情况下-允许先连接电源软线,然后再把器具与支撑架固定在一起。为此,器具上可以装设一条柔性软线。
一容纳在适合的隔间内的一组电源引线,或
一允许连接适当类型的软缆或导管的一组接线端子和软缆入口、导管入口、预留的现场成形孔或压盖。
注2:如果一个固定式器具的结构为便于安装,使其能取下它的一些部分,那么在此器具的一部分被固定安装到其支撑后.如能无困难地连接固定布线,可认为满足本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可取下的部件的结构应使它们易
于被重新组装,而不会发生误装、损坏布线或接线端子的危险。
通过视检,并且必要时,通过进行适当的连接确定其是否合格。
25.4 对打算永久连接到固定布线且额定电流不超过16 A的器具,其软缆和导管入口应适合于表1 0中所示的具有最大外径尺寸的软缆或导管。
导管入口、软缆入口和预留现场成形孔的结构或位置,应使导管或软缆的引入不会使爬电距离或电气间隙低于第29章规定的值。
通过视检并通过测量确定其是否合格。
|
最大尺寸/mm | |
导线数目,包括接地导线在内
|
软缆 |
导管 |
2 |
13.0 |
16.0 (23.0) |
3 |
14.0 |
16.0 (23.0) |
4 |
14.5 |
20.0 (23.0) |
5 |
15.5 |
20.0 (29.0) |
a 括号中的数值适用在美国和加拿大的情况。 |
25.5电源软线应通过下述方法之一连接到器具上:
-X型连接;
-Y型连接;
-Z型连接(如果相应的特殊要求中允许的话)。
不用专门制备软线的X型连接,不应用于扁平双芯金属箔线。
通过视检确定其是否合格。
25.6插头均不应装有多于一根的柔性软线。
通过视检确定其是否合格。
25.7电源软线不应轻于以下规格:
一编织的软线为GB 5013.1(idt IEC 60245)的51号线,如果在相应的特殊要求标准中允许使用;
一普通硬橡胶护套软线为GB 5013.1(idt IEC 60245)的53号线;
一普通氯丁橡胶护套软线为GB 5013.1(idt IEC 60245)的57号线;
一扁平双芯金属箔软线为GB 5023.1(idt IEC 60227)的41号线,如果在相应的特殊要求标准中允许使用;
一轻型聚氯乙烯护套软线GB 5023.1 (idt IEC 60227)的52号线,如果器具质量不超过3 kg;
一普通聚氯乙烯护套软线GB 5023.1(idt IEC 60227)的53号线,器具质量超过3 kg。
注:在GB 5023.1(idt IEC 60227)或GB 5013.1(idt IEC 60245)rf较低的线号表示较轻的线型。
聚氯乙烯护套软线,不应使用于在第1 1章试验期间其外部金属部件的温升超过75 K的器具。但如果为下述情况,则可以使用:
一器具的结构使得电源软线在正常使用中不可能触及上述那些金属部件;
一电源软线是适合于高温的,在这种情况下,应使用Y型连接或Z型连接方式。
通过视检和通过测量确定其是否合格。
25.8电源软线的导线,应具有不小于表1 1中所示的标称横截面积。
表11 导线的最小横截面积
器具的额定电流/A |
标称横截面积/ |
>0.2且 >3且 >6且 >10且 >16且 >25且 >32且 >40且
|
箔线 0.5 0.75 1.0(0.75) 1.5(1.0) 2.5 4 6 10 |
a 只有软线或软线保护装置进入器具的那一点到进入插头的那一点之间的长度不超过2m,才可以适用这种软线。 b 导线长度不超过2m,对于便携式器具可以采用圆括号内的值。 |
通过测量确定其是否合格。
25.9电源软线不应与器具的尖点或锐边接触。
通过视检确定其是否合格。
25.10 I类器具的电源软线应有一根黄,绿芯线,它连接在器具的接地端子和插头的接地触点之间。
通过视检确定其是否合格。
25.11 电源软线的导线在承受接触压力之处,不应通过铅一锡焊将其合股加固,除非夹紧装置的结构使其不因焊剂的冷流变而存在不良接触的危险。
注1:可以通过使用弹簧接线端子来达到本要求,只紧固夹紧螺钉不认为是充分的。
注2:允许绞合线的顶端钎焊。
通过视检确定其是否合格。
25.12在将软线模压到外壳的局部时,该电源软线的绝缘不应被损坏。
通过视检确定其是否合格。
25.13电源软线入口的结构应使电源软线护套能在没有损坏危险的情况下穿入。除非软线进入开口处的外壳是绝缘材料制成的,否则应提供符合29.3附加绝缘要求的不可拆卸衬套或不可拆卸套管。如果电源软线无护套,则要求在该部位设有类似的附加衬套或套管,除非为0类器具。
通过视检确定其是否合格。
25.14工作时需要移动,并装有一根电源软线的器具,其结构应使电源软线在它进入器具处,有充分的防止过度弯曲的保护。
注1:本要求不适用于带自动卷线器的器具,自动卷线器进行22.16的试验。
通过在具有图8所示摆动件的装置上进行下述试验,确定其是否合格。
把器具包括入口部分固定到摆动件上,当电源软线处于其行程中点时,进入软线保护装置或入口处的软线的轴线处于垂直状态,且通过摆动件的轴线。扁平软线截面的主轴线应与摆动轴线平行。
对软线加负载,使得施加的力:
一对标称横面积超过0.75 mm2的软线为10 N。
一对其他软线为5N。
调节摆动轴线和软线或软线保护装置进入器具那点之间距离X(如图8所示).以使得当摆动件在其全程范围内摆时,软线和负载做最小的水平位移。
该摆动件以900(在垂线的两侧各450)摆动。对Z型连接,弯曲次数为20 000次;对其他连接,弯曲次数为10 000次。弯曲速率为60次/min。
注2:-次弯曲为一个90。运动。
在完成了一半的弯曲次数之后,要将软线和它的相关部件旋转900.装有扁平线的除外。
试验期间,对器具的导线施加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的负载。
注3:电流不通过接地线。
该试验不应导致:
一导线之间的短路;
一任何一根多股导线中的绞线丝断裂超过10%;
一导线从它的接线端子上脱开;
一导线保护装置的松开;
一本部分要求所认定的软线或软线防护装置的损坏;
一断裂的绞线穿透绝缘层并且成为易触及的导电体。
注4:导线包括接地导线。
注5:如果电流超了器具额定电流的两倍,则认为软线的导线之间出现了短路。
25.15带有电源软线的器具,以及打算用柔性软线永久连接到固定布线的器具,应有软线固定装置,该软线固定装置应使导线在接线端处免受拉力和扭矩,并保护导线的绝缘免受磨损。
应不可能将软线推入器具,以致于损坏软线或器具内部部件的情况。
通过视检、手动试验并通过下述的试验确定其是否合格。
当软线经受表12中所示拉力时,在距软线固定装置约20 mm处,或其它适当位置做一标记。
然后,在最不利的方向上施加规定的拉力,共进行25次,不得使用爆发力,每次持续1s。
对于非自动卷线器的软线,在尽可能靠近器具的位置上应立即施加一个扭矩。该扭矩为表12所示的规定值。施加扭矩持续的时间为1min。
表12 拉力和扭矩
器具质量/kg |
拉力/N |
扭矩/Nm |
≤1 |
30 |
0.1 |
>1且≤4 |
60 |
0.25 |
>4 |
100 |
0.35 |
在此试验期间,软线不应损坏,并且在各个接线端子处不应有明显的张力。再次施加拉力时,软线
的纵向位移不应超过2 mm。
25.16对X型连接的软线固定装置,其结构和位置应使得:
一易于更换软线;
一能够清晰地显示出是如何减轻软线承受的张力和防止扭曲的;
一除非电源软线是专门制备的,否则这些软线固定装置应适用于它们能够连接的各种不同类型电源软线;
一如果软线固定装置的夹紧螺钉是易触及的,则软线不能触及到此螺钉,除非夹紧螺钉与易触及的金属部件是用附加绝缘隔开的;
一不允许使用金属螺钉直接将软线压紧;
一至少软线固定装置的一个零件被可靠地固定在器具上,除非它是专门制备软线的一部分;
一在更换软线时必须要被松开的螺钉,不能用来固定其他元件。但如果是下述情况,则此项不适用:
螺钉被遗漏,或元件被放在错误的位置,则器具变得不能工作或是明显的不完整。
在更换软线时,准备由它们来紧固的部件,不借助工具就不能被取下。
一如果迷宫式软线固定装置能够被放弃不用的话,则仍然要经受25.15的试验;
一对0类、0I类和I类器具,除非软线绝缘的失效不会使易触及金属部件带电,否则它们均应由绝缘材料制造,或带有绝缘衬层;
一对Ⅱ类器具,它们应由绝缘材料制造,或者:如果是金属的,则要用附加绝缘将这些软线固定装置与易触及的金属部件隔开。
注1:如果用于x型连接的软线固定装置是由一个或多个夹紧件构成的,而夹紧件的压力是由螺母与可靠固定在器具上的双头螺栓的啮合来提供-则即使此夹紧件可以从双头螺栓上取下,该软线固定装置仍被认为是具有一个可靠地固定在器具上的零件。
注2:如果在夹紧装置上的压力是通过一个或多个螺杆与另外分离的螺母啮合,或成器具整体一部分的部件上的螺纹啮合来施加,则此软线固定装置不能被认为是具有一个可靠地固定在器具上的零件。但如果夹紧件之一是被固定安装在器具上,或器具的表面是绝缘材料的,而且形状使其很明显表明这个表面就是夹紧件的一部分时,则此项不适用。
注3:合格的和不合格的软线固定装置举例,在图9中给出。
通过视检,并且在下述情况下通过25.15的试验来确定其是否合格。
先用表1 3中规定的最小横截面积所允许的最轻型软线进行试验,然后,再用具有规定之的最大横截面积紧挨着较重一级的软线进行试验。但如果器具装有一根专门制备的软线,则应使用这根软线进行试验。
将导线放到接线端子内,任何接线端子螺钉都拧紧到能足以防止导线从它们的位置上轻易改变。软线固定装置的夹紧螺钉要用28.1规定力矩的三分之二来拧紧。
直接压在软线上的绝缘材料螺钉,使用表14第一栏中规定力矩三分之二来拧紧,螺钉头槽长作为螺钉的标称直径。
测试后,导体在端子中的位移应不超过1mm。
25.17对Y型连接和Z型连接,其软线固定装置应是能胜任其功能的。
通过25.15的试验确定其是否合格。
注:在与器具一起提供的软线上进行试验。
25.18软线固定装置的放置,应使它们只能借助于工具才能触及到,或者其结构只能借助于工具才能把软线装配上。
通过视检确定其是否合格。
25.19 对X型连接,压盖不应作为便携式器具的软线固定装置来使用。将软线打成一个结,或是用绳子将软线拴住的方法都是不允许的。
通过视检确定其是否合格。
25.20 对Y型连接和Z型连接的0类、0I类、I类器具,其电源软线的绝缘导线应使用基本绝缘与易触及的金属部件之间再次隔开;对Ⅱ类器具,则应使用附加绝缘来隔开。这种绝缘可以用电源软线的护套,或其他方法来提供。
通过视检,并通过有关的试验确定其是否合格。
25.21为进行X型连接所提供电源软线的连接用空间,或为连接固定布线用的空间,其结应:
一在装盖罩之前能够检查电源导线是处于正确的位置并被正确地连接。
一使得任何盖罩的装配都不会对导线或它们的绝缘造成损坏。
一对便携式器具,即使一根导线的无绝缘端头从接线端子内脱出,也不能与易触及金属部件接触。
通过视检,并通过用表1 3中规定的最大横截面积的电缆或软线进行安装试验确定其是否合格。
便携式器具要经受下述补充试验,除非其有柱形接线端子,并且在距接线端子30 mm内,已夹紧电源软线。
注:电源软线可以用软线固定装置夹紧。
依次将夹紧螺钉或螺母放松。然后在紧靠该接线端子的位置上,以任意方向对导线施加2N的力。
导线的无绝缘端头不应与易触及金属部件接触。
25.22器具输入插口
一其所处的位置和封装应使带电部件在连接器插入或拔出期间,都是不易触及的。
一所处位置应使连接器能无困难地插入。
一其位置在插入连接器后,当器具以正常使用的任何状态放在平面上时,器具应不被此连接器支撑。
一如果器具外部金属部件的温升,在第1 1章的试验期间超过了75 K,则不应使用用于低温条件下的器具输入插口,除非电源软线在正常使用中不可能与此类金属部件接触。
通过视检确定其是否合格。
注:符合GB 17465.1 (eqvIEC 60320-1)的器具输入插口,在插拔连接器时能够防止触及带电部件。
25.23互连软线应符合电源软线的要求,以下除外;
一互连软线的导线横截面积,根据第11章试验期间此导线流过的最大电流来确定,而不是根据器具的额定电流来确定。
一如果导线的电压小于额定电压,则此导线绝缘厚度可以减小。
通过视检、测量,必要时,通过如-16.3的电气强度等项试验确定其是否合格。
25.24如果互连软线断开时,其对本部分的符合程度受到损害,则互连软线不借助于工具应无法拆下。
通过视检,必要时,通过试验确定其是否合格。
25.25 插入输出插座的器具的插脚的尺寸应与输出插座的尺寸一致。插脚的尺寸和啮合面应与GB 1002或GB 1003或IEC 60083中列出的相应尺寸一致。
通过测量确定其是否合格。
26外部导线用接线端子
26.1器具应提供接线端子或等效装置来进行外部导线的连接。该接线端子仅在取下一个不可拆卸的盖子后才可被触及。然而,如果接地端子需要工具进行连接,并且提供了独立于导线连接的夹紧装置,则它可以是易触及的。
注1:符合GB 13140.2(idt IEC 60998-2-1)的螺纹端子,符合GB13140.3(idt IEC 60998-2-2)的无螺纹端子和符合
IEC 60999-1的夹紧型组件认为是等效装置。
注2:元件,如开关,其接线端子只要符合本章节的要求,则可以用作外部导体的接线端子。
通过视检和手动试验确定其是否合格。
26.2除了那些带有特殊制备软线的器具外.X型连接的器具和连接到固定布线的器具应提供通过螺钉、螺母或类似装置的手段来连接的接线端子,除非这种连接是通过钎焊来完成的。
螺钉和螺母不应用于固定任何其他元件,但如果内部导线的设置使得其在装配电源导线时不可能移位,则也可以用来夹紧内部导线。
如果使用了钎焊连接,导线的定位或固定的可靠性不得单一地依赖于钎焊。然而,如果有挡板,即使导线从焊接点脱开,也不会使带电部件和其他金属部件之间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减少到小于附加绝缘的规定值,则也可单一使用钎焊。
注:除了箔线以外-其他导线在被焊接之前勾进接线端子的孔眼,只要导线穿过的孔眼不过大,则认为是一种合适的保持导线在位的方法。
通过视检,并通过测量确定其是否合格。
26.3 X型连接的接线端子和连接固定布线用的接线端子,其结构应使其有足够的接触压力把导线夹紧在金属表面之间,而不损伤导线。
接线端子应被固定以使其在夹紧装置被拧紧或松开时:
一接线端子不松动;
一内部布线不受到应力;
一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不减小到低于第29章中规定的值。
注1:用两个螺钉固定,或在凹槽内用一个螺钉固定使其无明显的移动,或其他适合的方法都可用来防止接线端子的松动。只用密封剂封盖而不用其他锁定装置,被认为是不够的。但对正常使用中不承受力矩的接线端子,可以使用自固性树脂来锁定。
通过视检并通过IEC 60999-1中8.6的试验确定其是否合格,所施加的力矩应等于规定力矩的三分之二。
注2:如果导线显现出深或尖锐的缺口,则认为导线被损坏。
26.4 除具有专门制备软线的X型连接的接线端子外,其余X型连接的接线端子和连接到固定布线的接线端子不应要求导线的专门制备。这些接线端的结构或放置应使得导线在拧紧夹紧螺钉或螺母时,不能滑出。
通过26.3的试验后,对接线端子和导线进行视检确定其是否合格。
注:对绞线丝的挂锡、电缆线耳、子L眼或类似装置的使用不被认为是符合要求的,但在引入端子之前对导线的重新整形,或为加固端头,而对绞线股的拧绞是允许的。
26.5 X型连接的接线端子,其位置和防护应使得:如果在装配导线时,有多股绞线的一根导线丝滑出,不应与其他部件存在导致伤害的意外连接的危险。
通过视检,并通过下述的试验确定其是否合格。
1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