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标准吧 > 标准下载 > DL 5067 1996 风力发电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 8

DL 5067 1996 风力发电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 8

时间:2012-5-28 14:42:50 作者:标准吧 来源:DL 阅读:1247次
DL 5067 1996 风力发电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 8
 

1   总则

    指出本规程适用于装机容量l000kW及以上且并入当地电力

系统的风力发电场项目。不同类型的风电场项目可根据项目任务

的特点,其工作内容和深度应有取舍和侧重。如地形平坦的候选

风电场场址,因风资源、场外和场内交通、接入系统的条件方面

在候选风电场场址中变化不大,因此,风电场场址这一节可简单

叙述,也可舍去这一节。


2    引  用  标  准

    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时,应贯彻国家基本建设的方针政策、国

家和行业标准的有关规定,并应按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如:

    计投资(1991) 1969号关于报批项目任务书统称可行性研

究报告的通知国家计委

    经能[1983] 648号全国供用电规则

    SDJ009—87  电测量仪表装置设计技术规程

    SDJ26—89  发电厂、变电所电缆选择与敷设设计规程


3    综合说明

    本章为全部可行性研究报告文件的纲要和结论,要求能反映整个工程的设计概况,叙述力求简明扼要、重点突出。

3.0.1说明可行性研究报告工作过程和项目建议书的主要结论、上级主管部门的批复意见,本期建设规模和最终可能达到的容量等。

3.0.2~3.0. 12  与可行性研究报告文件主要内容的2-一12章相对应,内容相应精简。也可根据工程具体情况,条文可适当压缩和归并。

3.0.14  附图和附表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可以增加或减少。


4资源资源

 

4.1.风力资源

4.1.1  主要描述风电场场址范围内的区域风力资源蕴藏状况和

基本特征并说明风况的基本成因。

4.1.2一般收集气象站近期30年逐年的风速风向资料,与场址

观测年份对应的资料和累年备月平均值。而其它气象资料应收集

累年各月的平均数值,以表格或图解在报告中出现,或二者并用。

4.1.3风电场场址观测的风速风向资料应至少连续观测一年(一

般为l~3年的连续观测资料),观测高度宜与风力发电机组轮毂

预期安装高度相同,同时还应提供离地lore的观测数据。

    现场观测资料与气象台(站)资料相关性分析的目的主要是比较风速风向的年度变化规律,并根据气象站的风速风向资料对场址观测资料进行适当补长修正。补长修正方法如下:

的风直角作风电场场址测站与对应年份的气象台(站)各风向象限相关曲线。某一风向象限内相关曲线的具体作法是:建一

标系,横坐标为气象台(站)风速值,纵坐标为场址测站的风速值。取场址测站在该象限内的一个风速值(某一风速值在一个风向象限内一般有许多个,分别出现在不同时刻)为纵坐标,找出气象台(站)各对应时刻的风速值(这些风速值不一定相同,风向也不一定与场址测站相对应),求其平均值作为横坐标即可定出相关曲线的一个点。对测站在该象限内的其余每一个风速值重

复上述过程,就可作出这一象限内的风速相关曲线。对其余备象

限重复上述过程,可获得12或1 6条风电场场址测站与气象台

(站)的风速相关曲线。


    2)在每条风速相关曲线中,用气象台(站)30年的累年平均

风速和场址测站观测年的气象台(站)的平均风速,对应的场址

测站的风速值,并求出后者与前者的代数差值(共有12或16个

代数差值)。

    3)场址测站数据的各个风向象限内的每个风速都加上对应的

风速值,即可获得补长修正后的场址测站的风速风向资料。

    对补长修正后的风速资料进行韦伯尔fHj线拟合,提出拟合

(即C、K两参数估算)误差,即平均风速和风能密度的统计和拟

合数值间的差异。

4.2    附图、附表

可根据风电场具体情况作适当的增减。


5    工  程地  质

5.1  概  述

    重点说明本工程在项目建议书阶段调查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和结论性意见,以及本阶段完成的工作内容和工作量。

5.2    风电场场址工程地质条件

5.2.1 ~5.2.3 这几条主要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和必要的工程地质勘察,论述风电厂址的地资概况、工程地质条件评价;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确定地震基本烈度、对地基岩土体的容许承载力、建筑物和塔架等开挖后的边坡的稳定性及有无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情况,提出结论性意见和解决措施。

6    项目任务与规模

6.0.1  着重论述该地区的电力系统用电要求、负荷特性、网络结

构和电源组成等方面的现状和发展规划,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对电

力和其它能源增长的需求。阐述本地区社会经济特点和发展风电

的条件与优势,说明项目任务和作用以及本项目开发的必要性。

6.0.2  本条着重说明项目所在地区的能源构成情况及能源资源

开发条件、电力系统电量的供需情况,并根据当地的社会经济发

展规划对该地区的负荷进行简单预测。在此基础上根据项目开发

条件确定项目规模,提出风电场的年发电量。如本地区风电场总

容量占电网统一调度容量的5%以下时,无需考虑采取措旋;当超

过5%时,本项目应与电网调度机构协商,采取措施或限制项目规

模。


7    风电场场址选择

7.1    风电场场址选择

7.1.1  候选风电场是根据项目建议书中的分期建设方案和本期

建设规模,对场址进行初步筛选。一般选取2"-'3个直观条件较好

的风电场场址进行比选。在比较时只比较不同的部分。

7.1.3~7.1.5这几条着重叙述各候选风电场间的差异。

7.1.6在场址选择阶段,一般只选择一种机型进行初步布置,拟

定总装机容量,估算备风电场风力发电机组在标准状态下的年发

电量。

7.1.7本条要求估算各候选风电场的不同部分的投资差异,以便

进行技术经济比较,进而选定本期风电场场址。


8    风力发电机组选型和布置

 

8.1    风力发电机组选型

    风力发电机组选型应与风力发电机组初步询价同步进行,以

便使设计选择的风力发电机组容量与最终采购的一致。风力发电

机组型号和制造厂家的名字不宜在报告书上出现,原因是不利于

招标或议标,型号统一用WTG×××代替。这里的×××为风力发电机组的编号,由设计人员确定。

8.1.1  单机容量选择主要根据制造水平、技术成熟程度、单位风轮扫风面积出力的(或千瓦)造价和运输条件,以及场址布机和安装条件等进行比选。对于平坦地形,在技术可行、价格合理的条件下,单机容量越大越有利于充分利用土地,经济上也越有利。对于复杂地形,由于布机位置受到限制,单机容量的选择对总装机容量和风电场的整体经济效益极为重要,因此,应进行详细的单机容量的比较和选择,确定单机容量的范围。

8.1.2机型选择需拟定两个以上的方案,就其特征参数、结构特

点、自动控制水平和产品质量进行技术比较。根据提供的功率曲

线和风频曲线计算标准状态下的理论发电量,结合风力发电机组

造价对机型方案进行经济比较。根据技术经济比较的结果提出机

组选型意见。

8.3    风电场年上网电量计算

8.3.1  风力发电机组发电量计算方法应在设计报告中作说明。引进的风力发电机组的功率曲线必须是由厂家提供的、由权威机构测定的功率曲线。

8.3.2平均空气密度可根据当地气象台(站)的多年平均温度、

气压及湿度进行计算。


8.3.3风力发电机组群折减系数估算,可根据国外风电场的实测

资料和估算公式进行,使用方法应在报告中作说明。

8.3.4线损按供用电计算。

8.3.6  经过密度修正和尾流影响折减后的总发电量,减去变压器损耗、线损及风电场自用电量并经风力发电机组可利用率折减后即为风电场的年上网电量。

8.4  附图、附表

8.4.1~8.4.2  各项目可根据需要增减。


9    电    气

9.1    电  气  一  次

9.1.1  接入电力系统方式应根据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或地区风力

发电场电网规划、风电场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和运行方式研究确

定,简述电力系统现状和设计水平年的各种电源和负荷及其发展

规划、设计水平年电力系统地理接线图、单线接线图和有关参数;通过接入电力系统的电气计算,提出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的短路电流、无功补偿和对风电场主要电力设备参数等的要求及可行的技术措施;当该地区风电场总容量占电网统一调度容量的5%以下时,一般无需考虑系统的稳定措施,当超过5%时,本风电场应与电网调度机构协商确定;论述风电场接入系统的送电方向、受电点位置、输电容量、输电距离时可行性和经济性,确定本风电场出线电压等级及回路数;同时应充分考虑风电场地理、地形和总体布置及出线走廊等具体条件。阐述地理位置相近的风电场联合接入电力系统的可行性和经济性。签定并网协议。确定结算电量的计量点。

9.1.2  电气主接线应在确定风电场项目接入电力系统的电压等级、出线回路数前提下,结合风电场装机规模、单机容量及其在电力系统中所占比重,进行技术经济分析论证提出选定的电气主接线方案,参与比选的主接线方案一般不少于两个。并应提出联网的送变电工程的电气主接线和配套的输变电工程。

    对分期建设的风电场,为考虑分期投资的经济效益,应研究电气主接线及其电力设备布置方式,以能适应分期过渡的要求,并提出可行的技术措施。

    选定风电场自用电电源取得方式和接线方案。

9.1.3  主要电力设备应按选定的接入电力系统方式和电气主接


线方案,计算短路电流,提出短路电流计算成果表。

    选定的主要电力设备是指风力发电机组、主变压器、自用变

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负荷开关、熔断器、电力电缆、母线

电流、电压互感器、避雷器、无功补偿设备和各种盘柜等主要电

力设备,要求提出这些主要电力设备的型式、规格、数量和主要

技术参数。

    电力设备大、重件运输及现场组装等特殊问题是指例如风力

发电机组、箱式变电站等设备的运输尺寸、重量和运输方式的可

行性,若采用在现场组装方式应作出确实可行的现场组装方案。

    新型设备是指第一次采用的新生产的设备,虽然经过产品鉴

定,但尚无工业运行经验。重大新技术是指新的型式、新的结构

设备和新的材料等。对新设备、技术、材料在选用时应认真分析

论证,说明其在技术上可靠,经济上合理,能够满足运行安全要

求。

9.1.4过电压保护及接地应按SDJ7规定和绝缘配合的要求,确

定各级电压的电力设备·绝缘水平和绝缘配合的原则;通过计算,确定避雷器参数和设置位置;确定主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方式;对屋外电力设备的直击雷保护进行计算,并提出保护方案。

    根据风电场总体设计方案,对所在地区的土壤进行了解实测,通过计算确定全场工频接地设计和冲击接地设计方案;对可利用的自然接地体和建筑物钢筋混凝土中的直立筋连接方式提出具体要求;对高电阻率土壤地区,应提出外引接地、深埋接等可行的具体解决措施。

9.2   电气二次

9.2.1  自动控制设计必须首先明确本项目与所在系统之间的调

度管理关系和相互之间的职责划分,同时还应根据本项目的具体

情况(项目规模、承担的任务、重要性、特点等)确定本项目的

自动化要求和运行管理体制。

    对于风电场需明确由哪级调度部门实行调度管理,调度的内容范围如监视哪些设备的运行状态及参数,是否实行遥控及遥控的方式和对象等。

    对于采用计算机集中监控的风电场,确定计算机监控系统的结构、配置的主要设备以及实现的功能指标。

    确定风力发电机组及其辅助设备自动控制的设计原则、非电量监测保护的内容要求,以及采用的主要设备性能。

9.2.2  应对风电场内部的主要元件(风力发电机组、主变压器、

9.2.3确定各类信号的显示方式和防误操作采取的闭锁原则。

    确定高压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的配置位置、数量、型式及主要技术要求,如短路电流倍数、荷载、精确度、二次线圈荷载及变比。

    确定所配置直流电源系统的电压、蓄电池容量、型式、组数

等主要设备技术要求和系统接线方式。

    确定交流控制电源系统的接线方式和配置的主要设备。

9.2.4应阐明系统对本项目通信的各类通道(包括调度电话、远

动数据传输、继电保护、及行政通信)的数量、有关技术要求及

网络构成。

    对于相邻风电场,应根据调度管理以及继电保护自动化的要

求,确定其相互间通道需要的数量,选定通信方式和网络构成。

    对外通信主要是对邮电局的通信。

1247
国家标准下载

下载说明:
1.请先分享,再下载
2.直接单击下载地址,不要使用“目标另存为”
3.压缩文件请先解压
4.PDF文件,请用PDF专用软件打开查看
5.如果资料不能下载,请联系本站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大名:
联络: QQ 或者 邮箱
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验证码: 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