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标准吧 > 标准下载 > DL T 5363 2006 水工碾压式沥青混凝土施工规范 条文说明 1

DL T 5363 2006 水工碾压式沥青混凝土施工规范 条文说明 1

时间:2012-5-28 14:42:50 作者:标准吧 来源:DL 阅读:5718次
DL T 5363 2006 水工碾压式沥青混凝土施工规范 条文说明 1
 

水工碾压式沥青混凝土施工规范

条文说明

 

范    围

DL/T 5363 - 2006

    本标准规定了水工碾压式沥青混凝土施工行为和质量的基本

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大、中型水电水利工程的碾压式沥青混凝土施

工,其他类似工程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

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

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

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DL/T 5098水电水利工程砂石加工系统设计导则

DL/T 5144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

DL/T 5178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

SL 60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 0.1

    水工沥青  hydraulic bitumen

    水工沥青主要指适合于水电水利工程防渗安全要求的石油沥青。

3. 0.2

    骨科的酸碱性  aggregate acidity aIid alkaline

    利用碱度模数肘[M= (CaO+MgO+Fe0) /Si02J确定沥青

混凝土骨料的酸碱性,当M>l为碱性骨料,M=0.6~1.0为中性

骨料,M<0.6为酸性骨料。

3.0.3

    填料、细骨料及粗骨料filler,  ine aggregate and∞雒跎aggregate

    粒径小于0.075mm的矿质粉状材料称为填料;粒径为

0.075mm~2.5mm的骨料为细骨料;粒径大于2,5mm的骨料为粗骨料。

3.0.4

    矿料  mineral materiaJ  .

    粗骨料、细骨料和填料总称为矿料。

3. 0.5

    改性剂  modifier

    为改善沥青混凝土的性能而加入沥青混合料中的外加剂统称

为改性剂。

3.0.6

    沥青混合料  bituminous mixture

    经过加热的矿料和沥青,按适当的配合比所拌和成的均匀混

合物,称为沥青混合料。

3. 0.7

    碾压式沥青混凝土  roller compacted bituminous concrete

    沥青混合料经碾压密实后称为碾压式沥青混凝土。

  3. 0.8

    水工沥青混凝土  bydraulic bituminous concrete

    用于水电水利工程的沥青混凝土统称为水工沥青混凝土。

3.0.9

    面板垫层(过渡层)facing bedding layer  (transition layer)

    设置在沥青混凝土面板和填筑体之间的具有一定厚度的铺筑

层,称面板为垫层,或称为过渡层。

3.0.10

    防渗底层及防渗面层watertight bottom layer and watertight

 surface layer

    复式面板,在整平胶结层之上、排水层之下铺筑的防渗层称

为防渗底层,排水层之上的防渗层称为防渗面层。

3. 0.11

    排水层drainage layer

    排水层设置在防渗面层和防渗底层之间,用开级配沥青混合

料铺设。渗透系数一般要求大于1 0-2CI11]S。排水层的作用是汇集

渗过防渗面层的渗透水,将其排出坝体,削减面板内产生的反向

水压力,防止防渗面层隆起,并可进行防渗观测,以监视建筑物

的安全。

3. 0.12

    封闭层  confining layer

    封闭层是喷涂在防渗面层表面的沥青胶薄层。

3. 0.13

    心墙过渡层core intermediate layer

    心墙过渡层是设置在沥青混凝土心墙两侧与坝壳之间的填

筑带。

3. 0.14

    碾压温度  compaction temperature

    碾压时距沥青混合料摊铺表面以下50mm的沥青混合料的温

度称为碾压温度。

3. 0.15

    沥青砂浆  bituminous mortar

    由沥青、细骨料和填料按一定比例在高温下配制而成的沥青

混合料称为沥青砂浆。

3. 0.16

    沥青玛蹄脂  bituminous mastic

    由沥青和矿粉按一定比例在高温下配制而成的胶凝材料称为

沥青玛蹄脂。

4  总    则

4.0.1  水工碾压式沥青混凝土施工,除应遵守本标准外,还应满足设计所规定的各项技术要求,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质量可靠、安全生产、文明施工。

4.0.2水工碾压式沥青混凝土正式施工前,应组建具有相应资质

的沥青混凝土试验室,应进行进场材料检验、室内配合比和现场

铺筑试验,验证沥青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施工工艺流程、施工设

备及施工系统的适应性,以确定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等。

4.0.3  水工碾压式沥青混凝土的性能应满足设计要求的各项指标。

4.0.4水工碾压式沥青混凝土正常施工的气象条件:

    1  非降雨降雪时段。

    2施工时风力小于4级。

    3沥青混凝土防渗心墙施工时气温在0℃以上;沥青混凝土

防渗面板施工时气温在5℃以上。

4.0.5水工碾压式沥青混凝土必须在夜间施工时,应有足够的照

明和质量保证措施并经试验验证。

4.0.6水工碾压式沥青混凝土施工时,应对施工全过程进行温度

控制。

4.0.7经实践检验和论证,并通过技术成果认定的新技术、新工

艺、.新材料、新设备等,可应用于水工碾压式沥青混凝土施工。

4.0.8水工沥青在运输、存放、配制、使用等全部过程中,以及

沥青混合料在生产、运输、存放、施工等全部过程中,必须具备

防火、防水和防污染措施。

4.0.9水工碾压式沥青混凝土施工除了满足本标准的要求外,还

应遵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标准、规范的规定。

5.1  沥  青

DL /T 5363 - 2006

 5.1.1  水工碾压式沥青混凝土使用的沥青应选择专用水工沥青,

同一工程宜采用同一厂家、同一标号的沥青。不同厂家、不同标

号的沥青,不得混杂使用。沥青质量要求参见附录A。

5.1.2当采用一种标号的沥青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技术指标时,可采用两种以上不同标号的沥青在现场进行掺配,必要时可加入改性剂。

5.1.3每批沥青出厂时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和品质检验报告,除参

照附录A的指标检测外,还应提供化学组分和黏度的检测成果。

沥青运到工地后应进行抽检。

5.1.4沥青从生产厂家运到施工工地应确保其在中转运输过程中

包装体不破损、不受潮、不受侵蚀和污染、不因过热而发生老化。

5.1.5沥青的保管应按出厂编号分别储存,防止混杂。堆放场地

宜靠近沥青混合料拌和厂(站)。

5.1.6稀释沥青可采用水工沥青与汽油、柴油等有机溶剂配制。

当采用慢挥发性溶剂配制稀释沥青时,宜将溶剂以细流状缓缓加

入熔化的沥青中,沥青温度不应超过120℃。当采用易挥发性溶

剂时,宜将熔化的沥青以细流状缓缓加入溶剂中,沥青温度应控

制在100℃±5℃。

5,1,7乳化沥青宜采用阳离子型,储存时应防止水分蒸发和杂质

混入.。储存期限不宜过长,以防凝聚。凝聚的乳化沥青禁止使用。

5.2骨  料

5. 2.1  骨料加工的工艺流程及设备选型应满足沥青混凝土施工

要求。骨料的开采、破碎与筛分,参照DL/T      5098和DUT 5144

的有关规定进行。

5. 2.2骨料宜采用碱性岩石。当采用酸性或中性岩石时,应有充分的试验论证。

5.2.3粗骨料可根据其最大粒径分成2~4级。在施工过程中应

保持粗骨料级配稳定。

5.2.4粗骨料宜采用碎石,制备时宜采用反击式碎石机。当采用

卵石加工碎石时,卵石的粒径不宜小于碎石最大粒径的3倍。若

采用天然骨料作粗骨料时,应通过试验论证。

5. 2.5  防渗沥青混凝土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得超过压实后的沥青混凝土铺筑层厚度的l/3且不得大于25mm:非防渗沥青混凝土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得超过层厚的1/2且不大于35mm。

5.2.6粗骨料的其他质量要求应符合表5.2.6的规定。

表5.2.6粗骨料的质量要求

项目

指标

表观密度

DL/T 5363-2006 水工碾压式沥青混凝土施工规范 条文说明_1

 

> 2600

吸水率

%

 

<2.5

针片状颗粒含量

%

 

<10

坚固性

%   

 

<12

黏附性

>4级

含泥量

%

 

<0.3

超逊径

  %

 

超径

<5

 

逊径

 

<10

    其他

 

  级配良好.岩质坚硬,在加热条件下不

致予引起性质变化

 

5.2.7细骨料应质地坚硬,级配良好,粒径组成应符合设计、试

验提出的级配曲线要求。可选用河砂、山砂、人工砂等。加工碎

石筛余的石屑,应加以利用。

5.2.8细骨料的其他质量要求应符合表5.2.8的规定。

表5.2.8细骨料的质量要求

项目

 

指标

 

人工砂

 

天然砂

蔽观密度

kg/mDL/T 5363-2006 水工碾压式沥青混凝土施工规范 条文说明_1

 

> 2600

 

>2600

吸水率

%

 

<3

 

<3

坚固性

%

 

<15

 

<15

石粉含量

%

 

<5

 

含泥盘

%

 

 

<0.3

水稳定等级

>6级

>6级

有机质台扭

O

浅于标准色   

轻物质含盘

%

 

 

<l

超径

%

 

<5

 

<5

其他

岩质坚硬,在加热时不致于引起性质变化

 

5. 2.9成品骨料的堆放,应符合下列规定:

    l  堆料场位置应选在洪水位以上、便于装卸处,并宜靠近沥

青混合料拌和厂(站)。

    2堆存场地应进行平整,对松软地面应压实,做到排水通畅。

    3不同粒径组的骨料应分别堆存,用隔墙分开,防止混杂:

宜设置防雨设施,以控制骨料加热前的含水率。

    4骨料堆存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骨料分离,。

    5储存量应满足5天以上的生产需要.

5.3填  料

5.3.1  填料应采用粒径小于0.075mm的碱性矿粉,如石灰岩粉、

白云岩粉、水泥、滑石粉等。

5.3.2填料的质量应符合表5.3-2的规定。

表5.3.2  填料的质量要求

项目

指标

’  表观密度

kg/mDL/T 5363-2006 水工碾压式沥青混凝土施工规范 条文说明_1

 

>2600

含水率

%

 

<0.5

亲水系数

<1

其他

不舍泥土,有机质杂质和结块

细度(各粒径的

通过率)

%

 

0.075mm

100   

0.040mm

>80

 

0.020mm

 

>1O

 

5.3.3用于填料的矿粉级配应符合表5.3.3的规定。

表5.3.3矿粉的级配要求

筛孔尺寸

mm

 

O.60

 

0.75

 

0.075‘

通过帛

%

 

100

 

 

>90

 

 

>80

 

 

5.3.4填料的储存必须防雨、防潮、防止杂物混入。散装填料宜

采用筒仓储存,袋装填料应存入库房,堆商不宜超过1.8m,最下

层距地面至少300mm。

5.4改性剂

5,4,1  水工沥青混凝土需要使用改性剂时,应通过试验确定。

5.4.2使用改性剂的沥青混凝土性能应满足设计要求,并经试验

论证。

6  配合比选定

6. 0.1  配合比选定应按室内配合比设计试验、现场铺筑试验和生

产性试验三个阶段进行。

6.0.2室内配合比设计试验应根据设计技术要求,通过试验确定

2~3个沥青混凝土配合比用于现场铺筑试验。室内配合比设计方

法参见附录B。

6.0.3现场铺筑试验应对室内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进行验证调整,

确定生产配合比,以掌握沥青混凝土的材料制各、拌和、储存、

运输、摊铺、碾压和检测等土艺流程,。取得并确定各种有关的施

工工艺参数。现场铺筑试验宜在沥青混凝土铺筑工作面以外进行,

经过技术论证后,也可在工程铺筑部位进行。

6.0.4生产性试验应采用现场铺筑试验确定的配合比在工程铺

筑部位进行,对施工技术参数进行验证和调整,并确定施工配合

比。.

6.0.5经试验确定的施工配合比不得随意更改。生产过程中,如

矿料的级配发生变化,应及时调整配合比:如沥青或矿料品质发

生变化,应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试验。

7  沥青混合料的制备与运输

7.1  拌和厂(站)

7.1.1  沥青混合料拌和厂(站)的实际生产能力应满足沥青混凝

土施工铺筑强度和拌和质量的要求。

7.1.2拌和厂(站)位置的选择应遵循下列原则:

    1  宜靠近铺筑现场,运距在3km内。

    2应在工程爆破危险区以外,远离易燃品仓库,不受洪水威

胁,排水条件良好.

    3应远离生活区及其他作业区,并宜设在施工区的下风处。

7.1.3  拌和厂(站)应根据沥青混凝土工程的规模和特点选择不

同的设备,大中型工程宜采用固定式和半固定式,小型工程可采

用移动式。当铺筑强度较大时,宜采用连续烘干、间歇计量和间

歇拌和的综合式工艺流程,应采用强制式拌和机。拌和厂(站)

应具有可靠电源。

7.1.4拌和厂(站)的设备布置宜集中、紧凑,以利各工序紧密

衔接,互相协调。

7.1.5沥青混合料拌和厂(站)的调试工作内容包括矿料系统调

试、拌和楼调试、沥青系统调试、拌和厂(站)联合调试等。

    7.2原材料加热

7. 2.1桶装沥青宜采用沥青脱桶设备脱桶、脱水。

 

7. 2.2沥青应采用导热油间接加热,沥青加热时应控制加热温

 

7.2.3熔化沥青时,加热罐的容积应留有余地。

 

7.2.4熔化的沥青应通过管道自流或用沥青泵送至保温罐。

7.2.5沥青脱水温度应控制为120℃±10℃,沥青加热温度应根

据沥青混合料出机口温度确定,宜为160℃±10℃。加热过程中,

沥青针入度的降低不宜超过IO%。保温时间不宜超过.24h o

7.2.6骨料的烘干加热宜采用内热式加热滚筒进行,滚筒倾角可

通过试验确定。

7.2.7冷骨料应均匀连续地进入烘干加热筒。骨料的加热控制,

应根据季节、气温的变化进行调整,骨料加热温度不应高出热沥

青温度20℃,宜为180℃±1 0℃。

7.2.8矿粉如需加热,加热温度宜为70C~90℃。

    7.3沥青混合料的配料

7. 3.1  沥青混合料应根据试验室签发的配料单进行配料,矿料应

以干燥状态的质量为准,沥青可按质量或体积进行配料。

7.3.2配合比中,沥青含量的允许偏差为±0.3个百分点。

7.3.3配合比中,矿料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7.3.3中的规定。

表7.3.3沥青混合抖配合比的允许偏差

材料种类

粗骨科

细骨料

填充料

允许偏差

%

 

±5.0

 

±3.0

 

土l.0

 

7.4  沥青混合料的拌和

7.4.1  在拌制沥青混合料前,应预先对拌和楼系统进行预热,拌和时拌和机内温度不应低于IOO℃。

7.4.2拌和设备的称量系统应定期进行动、静态检定,沥青混合

料在生产过程中称量精度应为±0.5%.

7.4.3拌制沥青混合料时,应先将骨料与填料干拌15s~25s,再

加入热沥青一起拌和。应拌和均匀,使沥青裹覆骨料良好。拌和

时间应通过试验确定。

7.4.4  沥青混合料的出机口温度,应满足摊铺和碾压温度的要

求。

7.4.5因故停机时间超过30min时,应将机内沥青混合料及时清

理干净。

7.4.6所有称量、计时和测温设备应定期进行校准、测试。对每

盘拌和过程应进行监控和记录。

    7.5  沥青混合料的运输

7.5.1  沥青混合料运输应根据不同的工程j选择合适的运输方

式。运料车辆的容积和数量,应与沥青混合料的拌和能力及摊铺

机械的生产能力相适应。

7.5.2沥青混合料运输道路应具备足够的转弯半径,路面平整;

应减少转运次数,缩短运输时间。

7.5.3沥青混合料运输车辆应相对固定,并采取保温防漏措施。

运输容器在使用前可涂刷一层防黏剂,防黏剂不得对沥青混合料

有损害或起化学反应,其涂刷量由现场试验确定。运输容器停用

时应及时清理干净。

7.5.4各种运输机具应保证沥青混合料在卸料、运输及转料过程

中不发生离析、分层现象。在转运或卸料时,出口处沥青混合料

自由落差应小于1.5m。

7.5.5沥青混合料在斜坡上的运输,宜采用专用的斜坡喂料车;

当斜坡长度较短或工程规模较小时,可由摊铺机直接运料或其他

专用机械运输。

8沥青混凝土面板铺筑

8.1  一般规定

8.1.1  沥青混凝土面板一次铺筑的斜坡长度应根据施工条件、施工设备情况等确定,不宜超过120m。当斜坡过长或有度汛拦洪要求时,可将面板沿斜坡按不同高程分区,每区按铺筑条带由一岸依次·至另一岸。铺完一个工作区域后再铺上面相临的区域。各区间的横向接缝应处理。

8.1.2沥青混凝土面板铺筑应根据不同的施工条件,选择不同的

机械。斜坡上的运料、摊铺、碾压机械宜采用移动式卷扬台车牵

引;当采用其他方式牵引时,应锚碇牵引设备,防止倾翻。大型

机械不能铺筑的部位,可采用小型机械或人工铺筑。

8.1.3沥青混合料摊铺机的料斗和振动碾的滚筒等宜涂刷防黏剂,所有沥青混合料施工机具用后应及时清理干净々

8.1.4铺筑复式断面的排水层时,可先分段铺筑排水沥青混合

料,再用防渗沥青混合料铺筑预留的隔水带。

812垫层施工

8.2.1  在铺筑垫层前,应按设计要求对施工面进行整修和压实,对土质施工面应喷洒除草剂,其喷洒时间及喷洒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8.2.2垫层坡面应平整,在2m长度范围内,碎石(或卵、砾石)

垫层应小于30mm。垫层料的最大粒径、级配、细料含量等应满

足设计要求。

8,2,3碎石(或卵、砾石)垫层坡面按设计的粒料级配分层填筑

压实。压实时用振动碾顺坡碾压,上行有振碾压,下行无振碾压,

碾压遍数按设计的压实度要求通过碾压试验确定,其压实度或相

对密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8.2.4铺筑沥青混合料前,应在垫层的表面喷涂一层乳化沥青或

稀释沥青。一次喷涂面积应与沥青混合料的铺筑面积相适应。喷

涂后,禁止人员、设备行走。待其干燥后,方可铺筑沥青混合料。

8.2.5乳化沥青或稀释沥青的喷涂宜采用喷洒方式分条带进行。

8.3沥青混合料的摊铺

8. 3.1  沥青混凝土面板应按设计的结构分层,沿垂直坝轴线方向

依摊铺宽度分成条带,由低处向高处摊铺。

8.3.2沥青混合料的摊铺宜采用专用摊铺机,摊铺速度应满足施

工强度和温度控制要求。最佳摊铺速度以1 mjmin~2rrUmin为宜,

或通过现场试验确定。

8.3.3  沥青混合料的摊铺厚度应根据设计要求通过现场试验确

定。当单一结构层厚度在100mm以下时可采用一层摊铺;大于

100mm时应根据现场试验确定摊铺层数及摊铺厚度。

    8,4沥青混合料的碾压

8.4.1  沥青混合料应采用专用振动碾碾压,宜先用附在摊铺机后

的小于1.5t的振动碾或振动器进行初次碾压,待摊铺机从摊铺条

幅上移出后,再用3.01~6.Ot的振动碾进行二次碾压。振动碾单位宽度的静碾重可按表8.4.1控制。若摊铺机没有初压设备,可直接用3.Ot~6.Ot的振动碾进行碾压。

表8.4.1  单位宽度的静碾重

碾压类别

初次碾压

二次碾压

单位宽度碾重

kg/cm

 

l~6

 

6~20

 

8.4.2沥青混合料碾压时应控制碾压温度,初碾温度控制为

120℃~150℃,终碾温度控制为80.C~120℃,最佳碾压温度应

由试验确定。当没有试验成果时,可根据沥青的针入度按表8.4.2

选用。气温低时,应选大值。

表8.4.2沥青混合料碾压温度            ℃

项目

 

针入度O,lmm

 

 

60~80

 

80~120

一般控制范围

 

最佳碾压温度

150~145

135

 

初次碾压温度

125~120

110

150~120

二次碾压温度

100~95

85

120~80

 

8.4.3沥青混合料碾压工序应采用上行振动碾压、下行无振碾

压,振动碾在行进过程中要保持匀速,不宜骤停骤起,振动碾滚

筒应保持潮湿。碾压结束后,面板表面应进行无振碾压收光。

8.4.4旖工接缝处及碾压条带之间重叠碾压宽度应不小于150mm。

8.5施工接缝与层间处理

8. 5.1  防渗层铺设时应减少纵、横向接缝。采用分层铺筑时,,各区段、各条带间的上下层接缝应相互错开。横缝的错距应大于1m,纵缝的错距应为条带宽度的1/3~1/2。接缝宜采用斜面平接,夹角宜为45 9。

8. 5.2对防渗层的施工接缝可按如下规定处理:

    1  当已摊销碾压完毕的条带接缝处的温度高于80'C时,可

直接摊铺,不需进行处理;当温度低于80℃时按冷缝处理,应在

接缝表面涂热沥青,并用红外线加热器烘烤至100℃±10℃后再

进行摊铺碾压。

    2在新条带摊铺前,对受灰尘等污染的条带边缘,应清扫干

净;污染严重的应予清除。

    3新条带冷却后,可在接缝表面涂热沥青,再用红外线加热

器烘烤后夯实压平。

8.5.3  使用加热器加热施工接缝时,,其接缝表面温度应控制为

100℃±10℃,防止温度过高使沥青老化。对防渗层的施工接缝,

应进行渗透性能检测。

8.5.4  上下层的施工间隔时间以不超过48h为宜。当铺筑上一层

时,下层层面应干燥、洁净。

8.5.5  防渗层上、下铺筑层之间应喷涂一薄层乳化沥青、稀释沥

青或热沥青。当用乳化沥青或稀释沥青时,应待喷涂液(喷涂后

约12h~24h)干燥后进行摊铺。

8,6面板与刚性建筑物的连接

8.6.1  面板与岸坡连接的周边轮廓线应保持平顺。面板与刚性建

筑物的连接部位,施工时应留出一定的宽度,在面板铺筑后进行

连接部位的施工。先铺筑的各层沥青混凝土应形成阶梯形状,以

满足接缝错距要求。

8.6,2  面板与刚性建筑物连接部位应按混凝土连接面处理、楔形

体浇筑、沥青混凝土防渗层铺筑、表面封闭层敷设等工序施工。

必要时应进行现场铺筑试验。

8.6.3  面板与混凝土结构连接面施工前,应将混凝土表面清除干

净,将潮湿部位的混凝土表面烘干,然后均匀喷涂一层稀释沥青

或乳化沥青,用量宣为0.15kg/m2~0.20kg/m2。

8.6.4  混凝土结构的表面敷设沥青胶时,应待稀释沥青或乳化沥

青干燥后进行。沥青胶涂层应均匀平整,不得流淌。如涂层较厚

时可分层涂抹,涂抹厚度通过试验确定。

8.6.5  楔形体的材料可采用沥青砂浆、细粒沥青混凝土等,应全

断面由低到高依次热法浇筑施工,每层厚度宜为300mm~

500mm.楔形体浇筑温度应控制为140℃~160℃。

8.6.6  在混凝土面和楔形体上铺筑沥青混凝土防渗层时应在沥 

青胶和楔形体冷凝后进行。

8.6.7连接部位设加厚层的上层沥青混凝土防渗层应待下层沥

青混凝土防渗层冷凝后铺筑。

8.6.8连接部位的沥青混凝土防渗层与面板的同一防渗层的接

缝应按施工接缝处理。

8.6.9面板与岸坡连接部位施工结束后,如进行基础灌浆必须控

制灌浆压力,以保证连接部位不受破坏。

8.6.10当连接部位设置金属止水片时,应采用与水工混凝土结

构的止水片相同的安装方法口‘嵌入沥青混凝土一端的止水片表面

应涂刷一层沥青胶。

8.6.11  当连接部位使用加强网格材料时,应将施工面清理干净

后铺设。加强网格材料的搭接宽度应不小于100mm。当采用多层

加强网格材料时,上下层应相互错缝,错距应不小于1/3幅宽。

    8.7封闭层施工

8. 7.1  封闭层施工前,防渗层表面应干净、干燥。因污染而清理

不净的部分,应喷涂热沥青。

8.7.2封闭层材料可采用沥青胶,性能应满足设计要求,其配合

比应由试验确定.

8.7.3  沥青胶宜采用机械拌制,出料温度应控制为180C~

200℃。

8. 7.4沥青胶用涂刷机或橡皮刮板沿坡面方向分条涂刷,每层涂

刷厚度宜为Imm,涂刷时的温度应在J70℃以上。涂刷后如发现

有鼓泡或脱皮等缺陷时应及时清除后重新处理。

8.7.5封闭层宜选择在10℃以上的气温条件下施工。

8.7.6封闭层施工后的表面,严禁人机行走。

9  沥青混凝土心墙铺筑

9.1  铺筑前的准备

9.1.1  沥青混凝土心墙施工前,对底部混凝土基座的连接面的处

理应按设计要求施工。

9.1.2坝基防渗工程的施工,除在廊道内进行帷幕灌浆外,宜在

沥青混凝土施工前完成。心墙与坝基防渗工程必须同时施工时,

应做好施工规划,合理布置场地,减少施工干扰。

9、2模  板

9.2.1  沥青混合料机械摊铺施工前,应调整摊铺机的钢模宽度以满足设计要求。

9.2.2沥青混合料人工摊铺段宜采用钢模,并应保证心墙有效断

面尺寸。

9.2.3人工架设的钢模应牢固、拼接严密、尺寸准确、拆卸方便。

钢模定位后的中心线距心墙设计中心线的偏差应小于±5mm。

9.2.4  沥青混合料填入钢模前,应先进行过渡料预碾压。沥青混合料碾压之前,应先将钢模拔出并及时将表面黏附物清除干净。

9,3过渡料铺筑

9. 3.1  当采用专用摊铺机施工时,过渡料的摊铺宽度和厚度应由摊铺机自动调节。摊铺机无法摊铺的部位,应采用人工配合其他施工机械补铺。

9.3.2  人工摊铺段过渡料填筑前,应采用防雨布等遮盖心墙表

面。遮盖宽度应超出两侧模板300mm以上。

9.3.3心墙两侧的过渡层应对称铺填压实,以免钢模移动。距钢

模边150mm~200mm的过渡料应待钢模拆除后,与心墙同步碾

压。

9.3.4心墙两侧的过渡料应采用3.Ot以下的小型振动碾碾压。碾压遍数根据设计密度要求通过试验确定。

9.3.5  心墙两侧过渡料压实后的高程宜略低于心墙沥青混凝土

面,以利排水。

    9.4沥青混合料的摊铺

9.4.1  沥青混凝土心墙及过渡料应与坝壳料填筑同步上升,心墙及过渡料与相邻坝壳料的填筑高差应不大于800mm。

9.4.2  沥青混合料的摊铺宜采用专用摊铺机,摊铺速度以

1m/min~3m/min为宜,或通过现场摊铺试验确定。专用机械难以铺筑的部位或小型工程缺乏专用机械时可采用人工摊铺,用小型机械压实。

9.4.3沥青混合料摊铺厚度宜为200mm~300mm。机械摊铺时应

经常检测和校正摊铺机的控制系统。人工摊铺时,每次铺筑前应

根据沥青混凝土心墙和过渡层的结构要求及施工要求调校铺筑宽度、厚度等相关参数。

9.4.4连续铺筑2层及以上沥青混凝土时,下层沥青.混凝土表面温度应降至90℃以下后方可摊铺上层沥青混合料。

9. 4.5沥青混合料的入仓温度宜控制为140℃~170℃,或通过试验确定。

    9.5沥青混合料的碾压

9. 5.1.沥青混合料碾压应采用专用振动碾,宜选用小于1,5t的振

动碾。

9.5.2  沥青混合料与过渡料的碾压宜按先过渡料后沥青混合料

的次序或按试验确定的次序进行。

9.5.3沥青混合料的碾压应先无振碾压,再有振碾压:碾压速度

宜控制为20m/min~30m/min;碾压遍数应通过试验确定。前后两

段交接处应重叠碾压3 00mm^-- 500mm。碾压时振动碾不得急刹车

或横跨心墙行走。

9.5.4沥青混合料碾压时应控制碾压温度,初碾温度不宜低于

130℃,终碾温度不低于1 10℃,最佳碾压温度由试验确定。

9. 5.5对不合格沥青混合料应清除,在清除废料时应减小对下部

沥青混凝土的扰动。

9.5.6  当振动碾碾轮宽度小于沥青混凝土心墙宽度时宜采用贴

缝碾压,当振动碾碾轮宽度大于沥青混凝土心墙宽度时宜采用单

边骑缝碾压。

9.5.7.各种机械不得直接跨越心墙。在心墙两侧2m范围内,不

得使用10t以上的大型机械作业。

9.6施工接缝及层面处理

9. 6.1  与沥青混凝土相接的水泥混凝土表面应采取冲毛、刷毛等

措施,将其表面的浮浆、乳皮、废渣及黏附污物等全部清理干净,

并使表面干燥。

9. 6.2经处理后的水泥混凝土表面,应均匀喷涂l~2遍稀释沥

青,待稀释沥青干涸后,再铺设一层沥青砂浆。

9.6.3沥青混凝土心墙宜全线保持同一高程施工,以避免横缝。

当无法避免横缝时,其结合部应做成缓于1:3的斜坡,上、下层

横缝应错开2m以上。  ~

9.6.4在已压实的心墙上继续铺筑前,应将结合面清理干净。污

染面宜采用压缩空气喷吹清除。如喷吹不能完全清除,可用红外

线加热器烘烤污染面,使其软化后铲除。当沥青混凝土心墙层面

温度低于70℃时,应采用红外线加热器力口热至70℃~100℃。

9.6.5沥青混凝土表面停歇时间较长时,‘应采取覆盖保护措施。

继续铺筑时应将结合面清理干净,使其干燥并加热至70℃以上

后,方可铺筑沥青混合料。必要时可在层面上均匀喷涂一层稀释

沥青,待稀释沥青干涸后再铺筑上层沥青混合料。  .

9.6.6沥青混凝土心墙钻孔取芯后留下的孔洞应及时回填,回填

时应先将钻孔吹洗干净,蘸干孔内积水,用管式红外加热器将孔

壁烘干并使沥青混凝土表面温度达到70℃以上,再用热沥青混合料按50mm层厚分层回填击实。

1 0沥青混凝土低温季节与雨季施工

10.1  低温施工及越冬保护

10.1.1  当气温在5℃以下进行沥青混凝土面板施工时和气温在

0℃以下进行沥青混凝土心墙施工时,应采取下列措施:

    l  通过试验确定沥青混凝土低温施工配合比和保温方法。

    2沥青混合料的温度应选用试验确定的出机口温度的上限

值。

    3  铺筑现场应配备足够的加热设备。可根据施工现场特点采取表面铺盖或搭设暖棚等挡风保温措旌。

    4缩短摊铺长度并及时碾压。必要时采用多台振动碾分区碾

压,以缩短碾压时间。施工后及时进行保温防护。

10.1.2  当预报有降温、降雪或大风时,应及早做好停工安排和

防护工作。

10,1,3  寒冷地区面板的非防渗沥青混凝土层不宜裸鼹越冬,可

采用防渗沥青混凝土将其覆盖。

10.1.4  寒冷地区的心墙在冬季停工时,应进行表面覆盖保温防

冻,覆盖材料及覆盖厚度应根据现场最大冻结深度和材料的保温

效果确定。

10.2雨季施工及施工期度汛

10. 2.1  沥青混凝土在雨季施工时,应采取以下措施:

    1  气象预报有连续降雨时不安排施工,有短时雷阵雨时,遇

雨及时停工,雨停立即复工。

    2  当有大到暴雨及短时雷阵雨预报及征兆时,做好停工准

备,停止沥青混合料的拌制。

    3沥青混合料拌和、储存、运输过程采用全封闭方式。

    4摊铺机沥青混合料漏斗口设置自动启闭装置,受料后及时

自动关闭。

    5沥青混合料摊铺后应及时碾压,来不及碾压的应及时覆盖

并碾压。

    6碾压密实后的沥青混凝土心墙略高于两侧过渡料,呈拱形

层面以利排水。

     7缩小碾压段,摊铺后尽快碾压密实。

    8两侧岸坡设置挡水埂,防止雨水流向施工部位。

    9雨后恢复生产时,应清除仓面积水,并用红外线加热器或

其他加热设备使层面干燥。

    10未经压实而受雨浸水的沥青混合料,应彻底铲除。

    11铺筑过程中,若遇雨停工,接头应做成缓于1:3斜坡,

并碾压密实。

    12碾压后的沥青混凝土,遇下雨时应及时覆盖。

10.2.2有度汛要求的沥青混凝土面板施工时,在汛前应按以下

措施实施:

    l  提前做好分期铺筑计划,将死水位以下的沥青混凝土面板施工并验收完毕。

    2面板应至少铺筑一层防渗沥青混凝土,其高程应高于拦洪

水位,或按设计要求,适当提高整平胶结层的抗渗性。

    3  防渗面板应及时用防渗沥青混凝土临时封闭拦洪水位以

下未完建的顶部。

10.2.3未完建的面板如遇临时蓄水时,应采取相应保护措施。

放水时,应控制水位下降速度小于每日2m。

10.2.4有度汛要求的沥青混凝土心墙坝施工时,在汛前心墙形

象高程应高于拦洪水位。

1 1  安  全  监  测

11.1  一般规定

11.1.1  安全监测仪器设备安装埋设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队

伍承担。 

11.1.2  安全监测仪器设备埋设前应进行率定检验。率定检验按

DL/T 5178的相关规定执行,对有耐高温要求的仪器的率定检验

参见附录C。

11.1.3  埋设在沥青混凝土内的仪器和电缆应能经受180℃高温

而保持其性能不变。

11.1.4  安全监测项目施工过程中,应做好土建施工与仪器安装

工作的组织协调,加强仪器保护。

11.2埋设与观测

11. 2.1  沥青混凝土的主要监测项目有变形监测、渗流渗压监测、

应力应变与温度监测。埋设与观测按照SL 60和DUT 5178执行。

11.2.2  埋设在沥青混凝土中的仪器、电缆及埋件不得贯穿结构

体,其埋入部分应不超过结构体防渗厚度的1/3。

11.2.3埋设在沥青混凝土中的仪器、电缆及埋件应保持洁净、

干燥。安装埋设应便于沥青混凝土施工,且不影响施工质量。

11.2.4温度计应直接埋设在沥青混凝土中。

11.2.5  仪器埋设后应将电缆引出沥青混凝土结构体,在过渡料

(层)中牵引。在沥青混凝土与过渡料(层)结合面应预留足够的

电缆长度,防止不均匀沉降扯断电缆。

11.2.6安全监测仪器设备埋设后,应定期进行观测,观测频次

应满足设计要求。

1 2施工质量控制

12.1  原材料的检验与控制

12.1.1  对沥青混凝土的组成材料(包括沥青、骨料、填料等)

均应进行质量控制和检验,做到出厂(场)有合格证,进入施工

现场检测合格后验收。

12.1.2沥青混凝土原材料检测项目和检测频率按表12.1.2执行。

表12.1.2沥青混凝土原材料检测项目和检测频率

检测

对豫

 

取样

地点

 

 

检测项目

 

 

捡测频次

 

 

捡测

目的

 

 

 

 

 

 

 

 

 

 

 

 

 

 

 

 

 

 

 

沥青

 

 

针入度

间厂家、同标号沥青每批检测1

次,每30t~50t或一批不足30t

取样l组,若样品捡测结果差值

犬,应增加检测组数

 

 

 

 

 

 

 

 

 

 

 

 

 

 

 

 

沥青

进场

质量

检验

软化点

延度(t5℃)

延度(4℃)

密度

 

同厂家、同标号沥青每批检测1

次,取样2组~3组.超过l00Iol

增加I组

 

含蜡量

当盘脆点

熔解度

闪点

 

质置损失

 

同厂家、同标号沥青每批捡测1

次,每30t~50t或一批不足30t

取样1组,箸样品捡测结果差值

大,应增加检测组数

 

针入度比

 

延度(15℃)

 

 

延度(4℃)

 

  软化点

  升高

表12.1.2(续)

检测

对豫

 

取样

地点

 

 

检测项目

 

 

检测频次

 

 

检测

目的

 

 

粗骨料

 

 

 

成品粮仓

 

密度

每1000m DL/T 5363-2006 水工碾压式沥青混凝土施工规范 条文说明_1~1500mDL/T 5363-2006 水工碾压式沥青混凝土施工规范 条文说明_1为一个取样单位,不足1000mDL/T 5363-2006 水工碾压式沥青混凝土施工规范 条文说明_1按1个取样单位抽样检测

 

 

材料品质检定

吸水串

针片状颗粒含量

坚固性

粘附性

含泥量

级配级超逊径

超径

每100mDL/T 5363-2006 水工碾压式沥青混凝土施工规范 条文说明_1~150mDL/T 5363-2006 水工碾压式沥青混凝土施工规范 条文说明_1为1一个取样单位,不足100DL/T 5363-2006 水工碾压式沥青混凝土施工规范 条文说明_1按1个取样单位抽样检测

控制生产

 

 

 

逊径

 

细骨料(含人工砂和天然砂)

成品粮仓

密度

 

每1000mDL/T 5363-2006 水工碾压式沥青混凝土施工规范 条文说明_1~1500mDL/T 5363-2006 水工碾压式沥青混凝土施工规范 条文说明_1为一个取样单位,不足1000mDL/T 5363-2006 水工碾压式沥青混凝土施工规范 条文说明_1按1个取样单位抽样检测

 

 

材料品质检定

吸水串

坚固性

粘土、尘土、炭块

水稳定等级

超径

石粉含量

含泥量

轻物质含量

填料

储料罐

密度

 

 

 

每50t~100t取样1次,不足50t按1个取样单位抽样检测

 

 

材料品质检定

含水量

 

亲水系数

 

 

级配

 

 

每10t取样1次,不足10t按1个取样单位抽样检测

控制生产

12.1.3运至工地的沥青,应在沥青堆放库抽取沥青样品进行品

质检验:已经检验的沥青,在使用前应进行品质检验。沥青检测

指标参见附录A。

12.1.4骨料加工厂应根据生产工艺过程建立检验制度,按本标

准规定的各项技术指标抽样检验,材料品质检验成果合格或者满

足设计要求后方可使用。

12.1.5矿粉加工过程应加强工艺控制。填料应按本标准规定的

各项技术指标进行检验验收,若密度、含水率、亲水系数指标不

能达到要求,则不能使用。

12.1.6沥青混合料所用的各种改性剂,应与试验和设计所确定

的材料性质相符,并按有关工业产品质量标准和设计的质量要求

验收,每批或每3t~5t取样l组,检验合格后方能使用。

    12.2沥青混合料制备质量的检验与控制

12.2.1  沥青混合料制备质量检验与控制应包括原材料质量控

制、工艺控制、温度控制、施工配合比控制等方面。

12.2.2沥青混合料制各过程中的检测与控制标准按表12.2.2执

行。

表12.2.2沥青混合料制备检测与控制标准

检验

对象

检验

场所

检验

项目

 

检验目的及标准

 

检测频次

 

沥青

 

 

沥青加

热罐

针入度、

软化点、

延度

参照本标准附录^的

要求,掺配沥青成符合试

验规定的要求

 

正常生产情况下,每

天至少检查1次

温度

按拌和温度确定

随时监测

 

 

粗细

骨料

 

 

 

热料仓

 

级配

 

 

 

测定实际数值,计算施

工配料单

 

计算施工茂料单前

应抽样检查,每天至

少1次,连续烘干时,

应从热料仓抽样检查

 

温度

 

按捧和温度确定,控制

在比沥青加热温度高

20℃之内

随时监测,间歇烘

干时应在加热滚筒出

口监测

 

矿粉

 

拌和

系统矿

粉罐

 

细度

 

 

计算旖工配料单

 

 

必要时进行监测

 

沥青

混合

 

掉和楼

出机口

或铺筑

现场

 

 

沥青用量

 

 

 

 

士0.3%

 

 

 

 

正常生产情况下.每

天至少抽提1次

 

 

表12.2.2(续)

检验对象

检验场所

检验项目

检验目的及标准

检验频次

 

 

 

 

 

 

 

沥青混合料

 

 

 

 

 

 

 

拌合楼出机口或铺筑现场

矿料级配

粗骨料配合比允许误差±3%,细骨料配合比允许误差正负3%,填料配合比允许误差±1%

正常生产情况下,每天至少抽提1次

马歇尔稳定度和流值

按设计规定要求

正常生产情况下,每天至少检验1次

其他指标(如渗透系数、斜坡流值、弯拉强度、C值、?值等)

按设计规定要求

定期进行检验,当现场可钻取规则试样时,可不在机口取样检验

外观检查

色泽均匀,稀稠一致,天花白料、无黄烟及其他异常现象

混合料出机后,随时进行观察

温度

按试拌试铺确定,或根据沥青针入度选择

随时监测

 

12.2.3  在沥青混合料制各过程中,应专门监测沥青、矿料和沥

青混合料的温度,并注意观察出机沥青混合料的外观质量。沥青

混合料质量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按废料处理:

    1  沥青混合料配料单算错、用错或输入配料指令错误。

    2  配料时,任意一种材料的计量失控或超出控制标准。

    3  外观检查不符合要求。

    4  拌好的沥青混合料,温度低于140℃或储存时间超过48h。

12. 2.4沥青混合料检测应在施工现场沥青混合料摊铺完成但未碾压之前取料,检验其配合比和技术性质。在正常生产情况下,

沿摊钢方向每隔5111取2kg试样,从5个不同部位取样,并均匀混合成1个样品,对其进行沥青用量、矿料级配、孑L隙率、马歇尔稳定度和流值检验。对其他技术指标,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抽查。

    12.3  沥青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检验与控制

12.3.1  沥青混凝土面板施工质量的检验与控制。

    1  铺筑现场应专门监测沥青混合料的铺筑温度,严格控制碾压温度。

    2面板各层沥青混凝土的铺筑厚度,应按设计控制。防渗层

的铺筑厚度不得小于设计层厚,非防渗层不得小于设计层厚的95%。铺筑面应平整,在- 2m范围内的不平整度不超过10mm。

    3  面板铺筑后应从坝面钻孔取芯样。每500mDL/T 5363-2006 水工碾压式沥青混凝土施工规范 条文说明_1~1000mDL/T 5363-2006 水工碾压式沥青混凝土施工规范 条文说明_1至少取样1组,对沥青混凝土的孔隙率、渗透系数、铺设层厚度和

力学性能进行检验。芯样应做抽提试验,检验沥青混凝土的配合

比,必要时作柔性、流淌、抗冻裂等检验。

    4对面板特另lJ是防渗层的铺筑质量检验,宜采用无损检验的方法,每30mDL/T 5363-2006 水工碾压式沥青混凝土施工规范 条文说明_1~50mDL/T 5363-2006 水工碾压式沥青混凝土施工规范 条文说明_1范围内,在条幅表面和接缝面上各选一测点,并在坝面温度与气温接近的条件下进行测试。对铺筑质量可疑的部位可增加测点。

    5配制封闭层沥青胶时,应检验其配合比、加热温度和软化

点。涂刷时,应在:现场检验其温度、涂刷盘和均匀性。

12.3.2沥青混凝土心墙施工质量的检验与控制。

    l  在沥青混合料铺筑过程中应对温度、厚度、宽度、碾压和外观进行检查控制,在施工中设置质赶控制点。

    2在沥青混凝土摊铺施工的每一个施工单元,应采用无损检

测的方法对沥青混凝土密度、渗透系数和孔隙率进行检测。无损

检测的项目及频次按表12.3.2-1进行。

表12.3.2-1  现场无损检测的项目及频次表

检验项目

检验内容

取样数量及检测频率

无损检测

密度

 

 

每一个施工单元10m-30m取样1次,试验阶段

或有必要时可适当增加

孔隙帛

抗渗指标

 

每一个施工单元100m取样1次,试验阶段或有

必要时可适当增加

 

    3心墙的厚度不得小于设计厚度。

    4每层应进行外观检查,如发现裂纹等异常现象,应加以处理。

    5在沥青混凝土施工完成并完全冷却至接近气温的条件下,

钻孔取芯,进行沥青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试验。钻取芯样的长

度应根据试验项目而定,且不宜小于450mm。沥青混凝土钻孔取

芯的检测内容及频率按表12.3.2-2进行。

表12.3.2-2芯样检测内容及频率

项目

取样数量及检测频率

密度

沥青混凝土心墙每升高2m~4m或每摊铺

1000mDL/T 5363-2006 水工碾压式沥青混凝土施工规范 条文说明_1~l500mDL/T 5363-2006 水工碾压式沥青混凝土施工规范 条文说明_13检测1次,沿坝轴线每100m~150m

布置钻取芯样2组

孔隙率

抗渗指标

马歇尔稳定度、流值

按设汁要求

 

小梁弯曲

三轴试验

其他指标

 

    6不合格测点的处理。

    对无损检测的不合格测点,应在该测点处钻取芯样进行复测。

若芯样测试值合格,则沥青混凝土质量满足要求;若芯样测试值

仍不合格,应分析施工资料,扩大钻芯检测范围,确定处理方案。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水工沥青质量技术要求

水工沥青质量技术要求见表A.l。

表A.1  水工沥青质量技术要求

项目

指标

备注

沥青标号

SG50

SG70

SG90

Sc1110

 

针入度

O.lmm

 

40~60

 

61~80

 

81~100

 

101~120

 

(100g, 25℃,5s)

软化点℃

49~57

47^-55

45~52

43~49

环球法

延度

cm

≥150

≥150

≥I50

≥150

15℃

≥5

≥10

≥30

≥40

4℃

密度

g/cmDL/T 5363-2006 水工碾压式沥青混凝土施工规范 条文说明_1

 

≥1.0

 

≥1.0

 

≥1.0

 

≥1.O

 

25℃

含蜡量

%

 

≤2.0

 

≤2.O

 

≤2.0

 

≤2.0

 

当量脆点

 

≤-6

 

≤-8

 

≤-10

 

≤-12

 

溶解度

 

≥99.0

 

≥99.O

 

≥99.0

 

≥99.0

 

闪点

 ℃

 

≥230

 

≥230

 

≥230

 

≥230

 

 

质量损失

%

 

 

 

≤0.2

 

 

 

≤0.4

 

 

 

≤0.6

 

 

 

≤0.8

 

 

 

针入度比

%

 

≥68

 

≥65

 

≥60

 

≥58

 

延度

cm

≥100

≥100

≥100

≥100

15℃

≥2

≥4

≥8

≥12

4℃

软化点

升高

 

≤3

 

 

≤3

 

 

$5

 

 

≤5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水工沥青混凝土室内配合比设计方法

B.1一般规定

B.1.1  沥青混凝土室内配合比设计的依据是工程的设计要

求,内容是确定粗骨料、细骨料、填料和沥青材料相互配合的

最佳组成比例,使之既满足沥青混凝土技术要求又符合经济的

原则。

B.1.2室内配合比应以沥青含量、矿料级配表示。

B.2矿料级配的选择

B.2.1矿料合成级配可用试验或计算的方法确定。

B.2.2矿料级配的试验。

    l根据有关的技术标准或技术资料,在推荐使用的级配范

围内,选择一条或几条级配曲线作为矿料标准级配,再根据标

准级配曲线确定各种矿料的配合组成,使合成级配尽可能与标

准级配相近。水工沥青混凝土矿料级配和沥青用量推荐使用范

围见表B.l。

表B.l  水工沥青混凝土矿料级配和沥青用量表

 

 

筛孔尺寸

mm

 

沥青用量

重量计)

(按矿料

%

 

60

35

 

25

 

20

 

15

 

10

 

5

 

2.5

 

0.6

 

0.3

 

0.15

 

0.075

 

总通过率

%

 

 

100

 

80

100

70

90

62

8l

55

75

44

6l

35

50

19

30

13

22

9

15

4

8

 

5.5~7.5

 

 

 

 

100

 

94

100

84

95

75

90

57

75

43

65

28

45

20

34

12

23

8

13

 

6.5~8.5

 

 

 

 

 

 

100

 

96

98

84

92

70

83

41

54

30

40

20

26

10

16

 

8.0—10.0

 

 

 

 

 

 

 

100

 

70

100

50

80

36

70

25

58

lo

30

5

20

4

12

3

8

2

5

1

4

 

4.0~5.0

 

 

 

 

 

96

100

 

88

98

 

71

83

 

40

50

 

30

40

 

14

22

 

7

14

 

2

8

 

l

4

 

5.0~6.0

 

 

 

 

 

100

 

35

70

 

O

15

 

 

O

8

0

5

 

0

4

 

0

3

 

3.0~4.0

 

 

 

95

100

 

55

70

 

10

25

5

15

 

4

8

 

0

4

 

3.5~4.5

 

 

    2组成材料的原始数据测定。根据现场取样,对粗骨料、细

骨料和矿粉进行筛分试验,按表B.l筛分结果分别给出组成材料

的筛分曲线,同时测出各组成材料的相对密度,以供计算物理常

数之用。

  .3  计算组成材料的配合比。根据各组成材料的筛分试验资

料,计算符合要求级配的各组成材料用量比例。

    4调整级配。计算的合成级配应根据要求作必要的级配调整。

B.2.3.矿料级配可用最大粒径DI嗽、级配指数n、填料用量P0,075

三个参数来表征,即0.075mm筛的总通过率。对任一孔径di筛上

的总通过率Pi可按式(B,1)求得:

    。(0.075)n    (B.1)

    只= P0.075+(100一昂.075)乏毫≥墨(0.075)九

    式中:

    Pi——孔径为西筛上的总通过率,70;

    P0.075 -填料用量,%:

    ,l——矿料级配指数:

    di——某一筛孔尺寸,mm;

    Dmax——矿料最大粒径,mm口

    B.3  沥青用量的确定

B.3.1按确定的矿质混合料配合比,计算各种矿质材料的用量,

一般选择2~3种矿料级配。根据表B.1推荐的沥青用量范围(或

经验的沥青用量范围),估计适宜的沥青用量。

B.3,2以估计沥青用量为中值,以0.3%间隔上下变化沥青用量

制备马歇尔试件不少于5组,然后测定密度、稳定度和流值,同

时计算孔隙率、饱和度和矿料间隙率。

B.3.3  以估计填料用量为中值,以1%间隔上下变化填料用量制

备马歇尔试件不少于5组,然后测定密度‘稳定度和流值,同时

计算孔隙率、饱和度和矿料间隙率。

B.3.4试验结果分析:

    l  建立沥青用量、填料用量与沥青混凝土各项指标的关系曲线。

    2根据试验成果选择合适的沥青用量、填料用量。

B.4沥青混凝土性能的试验

B.4.1  确定沥青混凝士沥青用量、填料用量后,应进行沥青混凝

土性能二次验证试验。以确定的沥青用量为中值,按0.3%间隔上

下变化沥青用量,进行沥青混凝土的性能试验,如不透水性、稳

定性、柔性、蠕变、破坏变形、三轴压缩C,≯、K等指标和耐久

性的试验。

B.4.2分析试验成果,如通过二次试验验证选定的沥青含量能满

足设计要求,则将此配合比作为标准配合比进行现场铺筑试验。

如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则重新进行沥青含量的选择试验。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耐高温仪器率定检验

C.1  高温仪器率定方法

    应采用高温油浴,选用闪点大于200℃、稠度较小的导热油

(如棉子油、变压器油等)对仪器加热,步骤如下:

    l  在常温下按照DUT 5178对仪器进行力学性能、O℃~

60'C温度性能及绝缘度检验。

    2将仪器放入高温油浴中,分90℃、120℃、150℃、180℃

共4挡加热,每挡保持温度变化在±0,1℃以内的情况下恒温th

以上,待测值稳定不变时进行检测。

    3待仪器自然冷却,取出仪器,擦净,进行力学性能检验。

    4将仪器放入压力水罐中,加水压至0.5MPa进行绝缘度检

验,对于压应力计、渗压计则应检验在额定压力下的绝缘度。

C.2率定资料处理及评判

C.2.1  温度性能检验

    将标准温度与仪器温度读数2组数按二阶多项式进行回归计

算,得出多项式各常数,将实测的仪器温度读数代入该多项式计

算各挡仪器实测温度,用各挡仪器实测温度减去各挡标准温度即

得每挡温度检验误差,取其绝对值的最大值为该仪器的温度检验

误差。其温度检验误差应不大于0.5℃。

C.2.2  力学性能检验

    振弦式仪器按GB/T 13606《岩土工程用钢弦式压力传感器》

分别计算仪器高温前后的分辨率r、额定输出FDL/T 5363-2006 水工碾压式沥青混凝土施工规范 条文说明_1、滞后H、非线

性度L不重复度尺、综合误差臣。然后按下式计算灵敏度系数

相对误差:

    aJ =IKs-KIIK×100%    (C.1)

    a2=IK:-K UK×100%    (C.2)

    a3=IK:-KsVKsX 100%    (C.3)

  式中:

  al——高温前标定灵敏度与出厂灵敏度相对误差:

  a2——高温后标定灵敏度与出厂灵敏度相对误差:

  a3——高温前标定灵敏度与高温后标定灵敏度相对误差:

  Ks——高温前标定灵敏度系数;

  Ks——高温后标定灵敏度系数;

  K——仪器出厂灵敏度系数。

各项误差绝对值不得大干表C.l中的限差规定。

表C.1  误差绝对值的限差

项目

R

H

L

E DL/T 5363-2006 水工碾压式沥青混凝土施工规范 条文说明_1

a3

限差

%

 

0.5

 

l

 

2

 

2.5

 

3

 

    对于力学性能检验合格仪器,如果仪器标定灵敏度系数与出

厂灵敏度系数相对误差a1、a2均不大于3%,则取用出厂灵敏度

系数K进行物理量计算;否则取用高温后标定灵敏度系数KDL/T 5363-2006 水工碾压式沥青混凝土施工规范 条文说明_1

行计算。

C.2.3  绝缘度检验

    振弦式仪器在0℃、60℃及0.5MPa(或标称压力)水中绝缘

电阻不宜小于50MQ,最低不应小于IOMQ。

4  总    则

4.0.1  本条阐明沥青混凝土施工应遵守的各个方面要求。

4.0.2本条强调了在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中,工地沥青混凝土试验室的组建及沥青混凝土试验的重要性。

    质量控制项目需要由试验室进行。因此除应健全各道工序的

质量保证措施外,还要加强工地试验室的建设。在沥青混凝土施

工的前期准备:施工过程及竣工验收阶段,均需要沥青混凝土试

验室进行沥青混凝土的物理和变形性能试验,除了进行常规的质

量检验,还需要开展许多试验研究工作,对沥青混凝土的各种性

能进行综合评价。因此,沥青混凝土试验在沥青混凝土的施工过

程中起着指导生产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沥青混凝土施工前,通过现场碾压试验可以验证混凝土配合

比设计的合理性,检验施工过程中原材料生产系统、沥青混凝土

制备系统、运输系统和摊铺、碾压机具等的运行可靠性和配套性:

通过试验确定合理的施工工艺和参数。如摊铺方式、摊铺厚度、

碾压温度、碾压方式、碾压遍数等。

4.0.3本条阐明沥青混凝土应满足设计提出的技术要求。沥青混

凝土最重要的是满足设计沥青混凝土密度、孔隙率、渗透系数等

方面的要求。

    对于碾压式沥青混凝土心墙混凝土,目前较为通用的设计参

数包括:孔隙率小于3%,渗透系数不大于l×10DL/T 5363-2006 水工碾压式沥青混凝土施工规范 条文说明_1cm/s,渗透破

坏比降不小于300,水稳定性不小于0.85,沥青混凝土骨料最大

粒径为20mm~25mm。对于碾压式沥青混凝土面板防渗层的沥青

混凝土,要求:孔隙率为206~496,渗透系数不大于1×l0DL/T 5363-2006 水工碾压式沥青混凝土施工规范 条文说明_1cm/s,

水稳定性不小于0.85,斜坡流淌值不大于0,8mm,低温不开裂并

满足设计提出的强度和柔性的要求,骨料最大粒径不大于一次碾

压层厚度的1/3。对于碾压式沥青混凝土面板排水层的沥青混凝

土,要求:渗透系数不小于1×l0DL/T 5363-2006 水工碾压式沥青混凝土施工规范 条文说明_1/S,热稳定系数(RDL/T 5363-2006 水工碾压式沥青混凝土施工规范 条文说明_1/RDL/T 5363-2006 水工碾压式沥青混凝土施工规范 条文说明_1

不大于4.5,骨料最大粒径不大于一次碾压层厚度的1/2。

4. 0.4  沥青混凝土正常施工的气象条件规定。

    本条规定以施工时非降雨降雪时段、风力小于4级、气温O℃

(心墙施工)和5℃(面板施工)作为划分正常施工与非正常施工

(低温施工或雨天施工)的界限,以此作为编制施工进度计划、进

行施工安排的依据。

    1  正常施工的降雨分界标准。

    沥青混凝土在编制施工进度计划、进行施工安排时,应考虑

降雨对铺筑的影响。由于沥青是一种憎水性胶结材料,当有水分

浸入时会影响矿料之间的紧密黏结,导致质量降低,如果在有水

分的铺筑层面上摊铺防渗层时,,也会引起防渗层的鼓泡和层间结

合不良。故降雨时必须停工,并且在雨后必须将已铺层面烘干,

才可继续施工,以确保铺筑质量。

    条文中规定非降雨降雪时段作为正常施工的标准,这是根据

一些工程经验定出的。日本深山坝规定日降雨量不小于5mm作为

因雨停工的标准。我国天荒坪水库、冶勒水电站大坝、尼尔基水

电站大坝规定日降雨量大于5mm作为因雨停工的标准,而茅坪溪

防护大坝规定日降雨量大于O.lmm作为因雨停工的标准。实际施

工中,沥青混凝土的铺筑均因降雨降雪而停工。只是在小降雨量

时,恢复施工要快一些。

    2正常旆工的风力分界标准。

    沥青混凝土施工的风力分界标准为风力小于4级允许施工,

风力大于4级不允许施工。

    3正常施工的气温分界标准。

    碾压式沥青混凝土施工为热作业,其压实质量与沥青混合料

的温度关系很大。沥青混合料的出机口温度过高,易使沥青发生

老化现象。若气温过低,沥青混合料温度损失较大,将难以压实,

甚至不能使沥青混凝土满足设计标准。因此有必要明确正常施工、低温施工与停工的气温分界标准。

    正常施工、低温施工与停工的气温分界标准:

    国外一般规定5℃作为确定施工与停工的分界标准。

    根据浙江天荒坪水库(1996年~1997年)、湖北三峡茅坪溪

防护大坝(1997年~2003年)等工程沥青混凝土面板及沥青混凝土心墙的施工实际情况,施工时将气温5℃作为正常施工的分界标准,施工质量良好。而东北尼尔基水电站大坝(2003年~2004年)、四川南桠河冶勒水电站大坝(2003年~2004年)在O℃以下进行了沥青混凝土一心墙的施工,质量良好。故规定沥青混凝土心墙以施工时气温O℃作为正常施工的气温分界标准是比较合理和切实可行的。

    考虑到沥青混凝土面板的摊铺面积较大,沥青混合料的散热

比较迅速,因此要求正常施工时温度在5℃以上。

4.0.5本条强调沥青混凝土不宜在夜间施工,夜间必须施工时,

应保证有足够的照明措施,使沥青混凝土施工环境得到保障,从

而确保其施工质量。

    碾压式沥青混凝土施工,为热作业,质量要求较高,面板又

系斜坡作业,如在夜间施工,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和铺筑质量问题。

国外一般规定夜间不施工。我国茅坪溪防护大坝沥青混凝土心墙

曾进行夜间作业尝试,虽然改善了照明条件,但夜间对沥青混凝

土表面的碾压情况仍观察不清,加之工人疲劳,铺筑质量不如白

天好,还是停止了夜间施工。过去有的工程,由于机械化程度不

高,工期较紧,夜间也需施工。例如芷岔水库面板原规定只在白

天施工,照明解决后,夜间也曾进行铺筑。冶勒水电站大坝因考

虑到天气多雨,为充分利用有利天气,考虑了三班作业计划,在

施工中加强了照明和管理条件。实践表明,沥青混凝士在夜间施

工,若加强照明和管理条件,还是基本可以保证施工安全和工程

质量的,但终究不如白天铺筑质量好。考虑到我国机械化的发展,

故仍规定为“不宜在夜间进行施工”。

4.0.6本条强调沥青混凝土施工中温度控制的重要性。沥青混凝

土施工过程中,实际入仓温度将对工程质量产生较大影响。

    沥青混合料的温度是沥青混凝土施工的一项重要的质量指

标,整个生产过程,从原材料加热到混合料拌和温度应随时加以

测定,并及时调整,以保证混合料的温度符合要求。影响混合料

的温度的原因是.沥青和骨料的加热温度,因此,应对沥青和骨料

的加热温度进行控制。一方面沥青和骨料的温度过低,将不利于

骨料和沥青的黏附,当混合料温度低于铺筑所要求的温度时,将

使混合料报废,造成经济上的损失:另一方面,当沥青和骨料的

温度过高,或骨料温度超过沥青温度20℃以上时,均会加速沥青

老化而降低混合料的质量。为了确保沥青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应

对沥青、骨料和混合料的温度进行控制。施工中应根据沥青混凝

土的特性,经济合理地采取温控措施。

4.0.7为了有利于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在沥青混凝

土施工中的推广和应用,并保证工程质量,特制定本条。技术成

果需经过工程项目的主管单位认定。

4.0.8稀释沥青由于渗入的有机溶剂是液体燃料,容易挥发,闪

点低,故应注意防火。

5材  料

5.1  沥  青

5. 1.1  过去国内已建的碾压式沥青混凝土工程,主要采用道路石油沥青,所用牌号较杂。近几年来国内工程使用了水工沥青,保证了沥青混凝土施工质量。

    本标准明确了水工沥青的概念和水工沥青不同等级的控制标准。随着水工沥青混凝±施工技术的发展,水工沥青将成为一个新的体系。

    道路沥青的标准已经很全面很规范,但它对水工沥青混凝土

的适应性有一定的限度,主要是由于水工沥青混凝土和道路沥青

混凝土控制的指标和设计的标准是不一样的,因此,本标准规定

水工沥青混凝土必须使用水工沥青。

    附录A给出了水工沥青的指标,相当于1号重交通道路石油

沥青标准,主要的区别在于:规定密度(25℃)不低于lg/cmDL/T 5363-2006 水工碾压式沥青混凝土施工规范 条文说明_1

用当量脆点取代脆点:提高针入度比的标准:保留软化点升高指

标:明确低温延度(4℃)标准。

    同时,提出针入度指数、黏度(60℃、135℃)及化学四组分

含量作为检测项目,没有明确指标。针入度指数是描述沥青感温

性的一个指标,与沥青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及应用性能有较密切的

相关关系,应加大研究力度;目前,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凡

以沥青黏度作为分级标准的国家均以60℃及135℃黏度为主要控

制指标,也应加以考虑:沥青的化学组分与沥青的性能密切相关,

国内外沥青的化学成分与沥青混凝土的关系始终是石油化学和道

路部门研究的重点,水工部门应吸收其他部门的研究成果,并充

分利用。

5.1.2近几年我国碾压式沥青混凝土施工均使用了水工沥青,所

需沥青可加工订货。产品质量稳定,在工地进行沥青改性是事倍

功半,在技术和经济上均不足取。本条规定是基本不提倡现场掺

配,但必要时仍可采用。

    因掺配沥青的性能与所用沥青的品种、生产工艺、胶体结构

等因素有关,施工现场沥青来源较为复杂,故本条规定掺配比例

须经试验确定。对掺配工艺应严加控制,以保证质量。

5.1.3本条规定碾压式沥青混凝土所使用的沥青必须进行品质

检验。沥青的组分很复杂,受原油产地和加工方法的影响,即使

同厂家、同牌号的沥青,性质亦不尽相同。三峡茅坪溪防护大坝

沥青混凝土心墙施工中,由于1999年进场的第三批沥青性能与前

两批进场的沥青性能略有不同,在进行配合比和施工工艺设计时,

就采用了与以前不同的施工参数。

5.1.4水工碾压式沥青混凝土工程所用水工沥青多为桶装,装卸

不慎桶壁易受破损,造成沥青外流,应加注意。

5.1.5不同牌号、不同批次的沥青,从外观上不易准确区分,如

相互混杂,或受热软化相互黏结,就很难处理,甚至造成工程事

故。故沥青应按产地、品种、牌号分别存放。国内有的工程采用

罐装运输,因储油池无加热设备,取料只能人工挖取,给施工带

来不少困难,应予改进,故要求罐装沥青的储存和运输设备应有

加热设施。

5.1.6稀释沥青用作冷底子油或层间涂层时,可用水工沥青与汽

油、柴油配制。其配合比根据干燥速度的要求选定。

    稀释沥青用作冷底子油时,沥青与溶剂比例可采用30:70

或40:60采用溶剂比例较大的目的是降低黏度,使易于渗入底

层缝隙,形成黏结牢固的沥青膜。如用作层间涂层时,则宜采用

60:40的比例,以提高黏度,增加涂层厚度。稀释沥青耗用大量

价高的有机溶剂,应尽量以乳化沥青代替。

  配制稀释沥青,当采用快挥发性溶剂(如汽油)时,宜将熔

化沥青以细流状加入溶剂中,因为溶剂原为常温,其温度随沥青

加入而逐渐升高,减免溶剂突然升温挥发;当采用慢挥发性溶剂

时,溶剂挥发性较小,其溶解能力亦不及快挥发性溶剂强,故将

常温的溶剂加入熔化沥青,可使配制开始的温度较高,以加速溶

解,同时应不停地搅拌。至于沥青温度,系根据国内沥青防渗墙

工程施工配制稀释沥青的实践。本标准规定沥青温度为:当采用

慢挥发性溶剂时,沥青温度不得超过1200C;当采用快挥发性溶

剂时,沥青温度不得超过100℃±5℃。

5.1.7  乳化沥青在沥青混凝土工程中主要用作涂层材料,用以代替稀释沥青,可降低成本,改善工作条件。本条文中,将阳离子列为首选品种。

  乳化沥青的储存,应防止漏失、水分蒸发、表面结块、杂

质混入和沉淀凝聚,故应采取容器加盖或密封、限制储存期限

等措施。

    乳化沥青是沥青微粒均匀分散在液相中。具有较小的黏度,

可以均匀涂刷在基底上,并能渗入微小的缝隙以增加黏附力。但

当乳化沥青中沥青微粒液相失稳,沥青微粒相互凝聚结团,将使

喷涂困难,且不易均匀,故规定凝聚的乳化沥青禁止使用。.

5.2骨    料

5. 2.1  在选定了沥青材料后,应进行施工范围周边矿物材料的调

查。沥青混凝土的骨料,最好选用新鲜坚硬的碱性岩石如石灰岩、

白云岩等进行加工。应尽量寻找满足使用要求的、具备开采条件

的碱性矿石储料场,只有在工程周边缺少碱性岩石料场或开采碱

性岩石很不经济时,才考虑使用酸性骨料加改性剂的方案。目前

水利工程很少使用改性剂,如果实在要采用改性剂,一定要经过

试验分析论证。矿料加工后要求具有与沥青材料有较强的黏附性,

且不能:因为加热引起其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同时还应满足设计

提出的其他技术指标要求。矿料加工前的原材料,应保证其表面

的整洁,并要求加工后的骨料含泥量小于0.3%,吸水率不大于3%,

一般要求被加工的石料呈立方体形或球体形,使颗粒易于破碎和

满足骨料对针片状含量、粒径及级配的要求。

    水工沥青混凝土粗、细骨料的开采、破碎和筛分,与水工混

凝土砂石料的生产大同小异,故可参考有关规定进行。

5.2.2粗骨料宜采用碱性岩石,是基于碱性岩石与沥青的黏附性

要优于酸性岩石和中性岩石。沥青和骨料的黏附性的本质是两种

材料的界面亲和力,这种亲和力是指表面张力、范德华力、机械

附着力及化学反应引力。沥青和骨料的黏附性产生问题的根源:

水分吸附在骨料表面,由于水的极性很强,骨料表面的沥青能被

水置换a对于石英类材料,硅的含量很高,表面带有弱的负电荷,

它与水分子的氢离子能以氢键的方式结合,由于它与沥青的结合

主要依靠相对较弱的范德华力,此种结合力比水分子与硅的极性

吸引力小得多,水更容易穿透沥青达到骨料表面将骨料与沥青分

开;对于石灰岩材料,它与沥青的吸附作用主要是化学吸附力,

而这种力是远远大于骨料与水分子的亲和力的。因此,碱性骨

料更适合于拌制沥青混凝土。当需用酸性或中性岩石时,必须

有充分的试验论证。如四川冶勒水电站沥青混凝土骨料就使用

当地的石英闪长岩,其与新疆克拉玛依水工沥青的黏附性达到

5级。

    碱性骨料与沥青的黏附力高,由碱性骨料制备的沥青混合料,

在长期与水接触中,其水稳定性较好,故建议以碱性岩石加工碎

石作粗骨料。当需要采用酸性骨料时,应采取相应措施(如加入

防剥离剂),以改善其与沥青的黏附力,提高其水稳定性。目前

国外对于使用酸性骨料的限制在逐渐放宽;而我国的试验研究还

不充分,故一般暂限用于次要部位。

5.2.3  国内粗骨料一般根据粒径分级,如20mm~15mm、

15mm~10mm、10mm~5mm、Smm~2.5mm。当粒径组过多时,

可将10mm~5mm、Smm~2.5mm两组合并。

    我国近几年沥青混凝土工程施工中,天荒坪水库粗骨料根据粒径分级为16mm~llmm、Il舢田~8mm、8mm~5mm、Smm~2mm。

茅坪溪防护大坝粗骨料根据粒径分级为20mm~10mm、10mm~5mm、

5mm~2.5mm。四川南桠河冶勒水电站大坝粗骨料根据粒径分级

为20mm~10mm、10mm~5mm、Smm~1.2mm。尼尔基水电站

大坝粗骨料根据粒径分级为20mm~15mm、15mm~10mm、

10mm~5mm、Smm~2.5mm。

    沥青混凝土粗、细骨料的分界线,国外采用2.5mm。按照技

术标准应与国际标准接轨的精神,故在本标准中予以采用。

5.2.4碎石表面比较粗糙,可以提高与沥青的黏附力,亦可提高

沥青混合料的咬合力,故规定沥青混凝土的骨料应尽量采用碎石。

如果采用天然卵石加工碎石时,增大卵石与碎石最大粒径比例,

目的在于增大碎石的破碎面。根据计算和经验,其粒径比应在3

倍上。用卵石作粗骨料,黏附力、咬合力均小,故应进行充分的

技术经济论证。

    沥青混凝土的粗骨料粒径较小,形状又要求近于立方体,故

应选用适于破碎尺寸较小、形状较好的碎石机。根据国内工程的

经验,以反击式碎石机为宜。

5.2.5  骨料最大粒径系指骨料总通过率大于95%的筛孔尺

寸。

    沥青混凝土心墙或斜墙,是分层铺设的薄层防渗结构。如

骨料粒径过大,将增加其不均匀性。且两个颗粒叠加超出一次

铺设层厚时,该点容易形成渗漏通道,影响防渗效果。国内外

工程一次铺设厚度和所用骨料最大粒径资料列于表l。

表1  国内外防渗墙沥青混合料的粗骨料最大粒径实例

国别

工程名称

层厚

mm

骨料最大粒径mm

最大粒径

mm

中国

天荒坪

100

16

1/6.25

中国

茅坪溪

200

20

1/10

中国

冶勒

200~260

20

1/10~1/12.5

中国

尼尔基

200

20

1/10

中国

碧流河

200

25

1//8

中国

正岔

50

15

1/3.33

中国

石泛峪

70

20

1/3.33

意大利

佐科罗

40

12.7

1/3.15

美国

蒙哥马利

89

25

1/3.56

美国

霍姆斯特柯

89

38.1

1/2.33

日本

沼原

50

15

1/3.33

日本

大津伎

50

15

1/3.33

西班牙

赛斯扎

50

12.7

1/3.94

 

    该表13个工程中的12个工程粗骨料最大粒径均小于层厚的

1/3,故规定最大粒径为层厚的1/3是合适的。粒径最大不超过

25mm的限制,主要在于防止分离,提高沥青混凝土的均匀性。

国内外13个工程的资料也说明了这一规定是符合实际的。

5.2.6 本条文表5.2.6的规定是参照水土混凝土试验规程制定的。

吸水率大的骨科,表明其空隙多,质地疏松,易受水浸湿,易残存水分,从而降低骨科与沥青的粘附性能。

骨科应有清洁的表面,上粘土等杂质污染,将影响与沥青的黏附,故对含泥量需要限制。

粗骨科形状接近立方体。受理条件较好,而阵片状颗粒受力后易被折断,故应限制其含量。骨科耐久性试验采用硫酸钠法,可以加快试验进程,试验方法和要求与混凝土骨科坚固性试验相同。

粗骨科与沥青的粘附性能,采用水煮法进行试验,看沥青薄膜在全部颗粒表面保持完整的程度。4级是表示沥青薄膜被水所移动,其厚度不均匀,但颗粒仍未露出。根据大量试验研究和工程实践(包括道路)的经验表明,只要粘附力达到4级,可以满足工程的要求。

 5.2.7加工粗骨料筛余的石屑因其母岩系碱性岩石,并且富有棱角,与沥青的黏附性能好,故规定充分利用。

5.2.8  细骨料的水稳定等级是判断细骨料与沥青黏附性能的指

标。其检验方法是将砂粒与沥青拌和,使其表面包裹一层沥青膜,

然后将它分别放入不同浓度的Na2C03溶液中煮沸,找出沥青膜

已剥落的砂粒数量为50%的溶液浓度,即可确定其水稳定等级。

根据大量试验资料和工程实践的经验表明,水稳定等级大于6级,沥青混凝土就具有足够的水稳定性。

5.2.9骨料若含水率过高,不仅烘干困难,加热时也不易达到规

定的温度,因此在堆存时,最好采取防雨措施,以降低含水率。

我国近几年沥青混凝土工程施工中,细骨料储存均采用了密封储

存罐。

    允许条件下,应加大骨料储摄,以保证骨料级配的相对稳

定性。但储量大,在经济上不利,经综合分析,储备Sd的生产需要悬较为适宜。

5718
国家标准下载

下载说明:
1.请先分享,再下载
2.直接单击下载地址,不要使用“目标另存为”
3.压缩文件请先解压
4.PDF文件,请用PDF专用软件打开查看
5.如果资料不能下载,请联系本站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大名:
联络: QQ 或者 邮箱
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验证码: 2483